宅家做幼小衔接?家长先做自身评估,3类父母的方式各有不同

群里面有很多妈妈为孩子寒假做了计划。辉辉妈就私信向我求助,该如何利用这个假期,给娃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这篇文章,我就带大家换个思考角度看看该如何带娃做“幼升小”准备。

宅家带娃衔接小学,先看你是哪类家长

一说到幼升小,大部分家长先从孩子身上考虑,比如宝宝该建立什么样的习惯,学习一些什么基本知识,认识多少字等等,甚至一部分人针对孩子还做了周密的计划。但在跟大家讨论时我却发现,如果不考虑家长自身特点,这些计划即便制定了,也很难完成或者适得其反。

第一:焦虑型家长

辉辉妈妈就是焦虑型家长的代表,在跟她沟通时,我发现她不断提到辉辉的表哥现在已经掌握了拼音,学会多少字,加减法学会了多少。

焦虑型的家长,一方面为孩子是否能适应小学而担心;一方面对于“幼小衔接”都要准备什么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如果你恰好是这类家长,那建议你先别给孩子制定计划,而是大概了解一下幼小衔接需要准备的内容,再根据系统的练习册带孩子练习,或者干脆借助机构的力量,帮孩子进行准备,同时也消解自己的焦虑。要知道,这种焦虑也会传递给孩子。

第二:坚定型家长

坚定型的家长大多知道孩子现阶段的状况,也对需要做什么准备胸有成竹。但恰恰是这种确定,会让大家忽略孩子的个性情况。容易将“学习”任务化,使孩子充满压力。

如果你是坚定型的家长,在执行学习计划时,要多多考虑如何让孩子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憧憬。

第三:随和型家长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儿上,我是典型的随和型家长,哥哥妹妹并不是没有幼小衔接,却都难以形成系统。若非宝爸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爸爸,哥哥的入学准备很有可能变成“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游戏。

因此,如果你是随和型家长,可以引入成熟度高的学习系统,比如网课,比如现成的幼小衔接练习册等等。制定目标和计划,逐步推进为即将到来的小学做好准备。

三大原则轻松带娃假期学习

上一个超长待机的假期中,隔壁玥玥妈妈就趁机开始自己带娃做“幼小衔接”,我看过她的计划,又科学又有条理。但九月份女儿升入小学后,她却对我说,自己做错了。原来因为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导致玥玥对学习本身充满反感。可见在家做幼小衔接,不但方法要对,这些原则也要注意啊。

首先,建立学习自信心。

大家有没有想过,除了跟风外,为什么要给孩子幼小衔接。父母课堂的一位学员爸爸很概括的表达了我们大家的想法:“怕孩子跟不上,受打击!”。由此可见,在辅导孩子适应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帮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是第一原则。

这就要求学习的内容要科学合理,难度要适中,而且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孩子,告诉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个挑战,但是我们积极准备,第二年肯定能顺利变身“小学生”!

其次,建立良好学习习惯。

在小学任教多年的闺蜜曾告诉我,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来说只要做到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就算是成功啦。这两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支撑。

假期中,爸爸妈妈就可以试着将时间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制定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每天需要执行的任务。也可以借助一些资料来给孩子布置“模拟作业”。

最后,建立孩子好奇心。

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小故事:

她家儿子中班时突然迷上了“微生物”。

儿子问妈妈:“妈妈,我为什么看不到微生物。”

妈妈说:“微生物肉眼看不见,需要显微镜才行。”

儿子问:“哪里有显微镜?”

妈妈告诉他,你要上学以后,学校实验室里就有。

谁知从这开始,儿子就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去上学的前一天,他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终于可以去看微生物了!”

在幼升小的准备中,我们往往给孩子太多压力,却忘了给他们期待。不妨给孩子说说自己小学的时候趣事,上学后会有什么新鲜的事情等着他。帮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如果想要更有章法的在假期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给大家案例这套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幼小衔接启蒙训练】,一套包括数学、拼音和语文三大知识板块,在有趣的问题中,让孩子掌握基础知识。

这套推荐给粉丝的【幼小衔接启蒙训练册】一共分语文、拼音和数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符合大班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的加入升入小学必备的知识点,像是五以内的加减法、拼音基础等等。

这套练习册符合小学前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印刷精美题目生动有趣,带孩子循序渐进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父母课堂的家长反馈,大班的孩子每天做三四页,相对比较轻松,也能锻炼书写和审题的能力,为小学做好准备。

枕边育儿寄语:

除了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外,爸爸妈妈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带孩子把学习当做乐趣,让孩子享受假期时光。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