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紫苏,不仅仅是一种佐料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紫苏,不仅仅是一种佐料。
紫苏这个东西,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就是厨房很常见的一种佐料嘛。这种看法虽然没错,但如果仅仅将它当作佐料来看待的话,那显然是对紫苏一种极大的“蔑视”。
要知道,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吃饱和吃好就是人生最基本的追求。而紫苏作为佐料的身份,刚好和“吃饱”有关,更主要的是,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它的养生功用,和“吃好”有关。
紫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早在《名医别录》里就有它入药的记载,并被列为中品。古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苏”,后世则有鸡苏等别名。
时至今日,根据入药部位的不同,而有苏叶、苏梗、苏兜、苏子等多个名字。从这些名字我们可以看出,紫苏的确称得上是“全身是宝”了。
从植物来源分析的话,紫苏属于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紫苏的干燥全株。去掉嫩枝及叶片的老梗为紫苏梗,单独摘取的叶片为紫苏叶,成熟的果实叫做紫苏子。
从外观形态来看,紫苏的茎是方形而直立的,植株的高度大概在30到100厘米左右,外表紫绿色,多分枝,对生卵圆形的叶。
叶子的先端突尖,叶缘为钝锯齿状,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叶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细油点。在江苏、浙江、河北、湖北、河南等地均有生长,其它地区也可以栽培。
紫苏的茎杆呈大致的方柱形,有四条棱,表面暗紫色而显纵沟,且有明显的节,节上分枝或生叶,叶片紫绿色,薄如纸多破碎。紫苏的果实为灰棕色的卵形,直径不到1毫米。入药的紫苏以茎枝较嫩,色紫绿、叶片较多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紫苏的主要成分就是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分析它的药理作用,大概有如下几个:
1、发汗解热;
2、利尿;
3、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4、祛痰,减少支气管分泌物。
传统中医认为,紫苏的行为辛温,能入肺脾二经,主要就是能理气宽胸,解郁安胎。一般直接生用入药。
综合历代医家对紫苏的使用经验,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疏风散寒:
紫苏性味辛温而发散,主要作用就是疏散风寒表邪,适用于风寒表证,尤其以兼有胸闷、恶心、呕吐者为佳。
其中,苏叶发汗的能力不如麻黄、桂枝,多与荆芥、防风或生姜等配伍以助发汗。
但紫苏兼能理气宽中,善于调整胃肠功能而帮助消化,对于外感而有恶心呕吐者尤为合适,常与枳壳配伍以止呕。
如果恶心呕吐频做而兼腹泻者,紫苏常与黄连配伍。此外,年老体虚、小儿外感表证较轻者,紫苏叶不至于有麻黄桂枝那样的发汗太过之虞。
2、 行气安胎:
怀孕之后,无论古今医家,用药都是非常谨慎的,而妊娠呕吐、胸闷恶心又是那么常见。这时候,紫苏行气安胎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一般选用老苏梗,可以和陈皮、砂仁配伍,更能增强健胃作用。
3、 解鱼蟹毒:
中医认为,鱼蟹性寒,有些人吃了可能伤胃,这是传统的“寒毒”范畴,紫苏能解鱼蟹之寒毒就在于此。实际上,作为厨房佐料,紫苏主要也被用于做鱼。
4、 外用:
紫苏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民间也有它外用的做法,比如小孩下体湿疹,用紫苏叶熬水洗浴,也是很不错的。
最后区分一下紫苏各部位的差异:
紫苏梗,通称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枝,专长顺气安胎,健胃、止妊娠恶心呕吐;
紫苏叶:主要就是发表解肌,祛风散寒。
紫苏子:主要用于祛痰解郁,下气定喘。有黑白两种,北方习惯用黑苏子,多为野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