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空城计

在分析《空城计》前,先讨论一个概率模型。

设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比赛,规定三人同时射击,若谁的靶先被击中,则谁先被淘汰;未被淘汰者,胜利进入下一回合。若甲、乙、丙之命中率分别为0.9、0.8、0.7,则问:第一回合下来,谁最有可能胜出?

很多人在面对该问题时通常先入为主,根据甲之命中率最高而认为其淘汰对手之可能性也越大。但在真实之博弈中,情况并非如此。对于甲而言,对其威胁最大的是乙,因此甲自然选择射击乙的靶;对于乙而言,对其威胁最大的是甲,因此乙自然选择射击甲的靶;对于丙而言,对其威胁最大亦为甲,因此丙亦选择射击甲的靶。由此可以计算出甲、乙、丙三人能够胜出之概率分别为0.06、0.1、1。丙之所以能百分之百胜出,是因为无人打他的靶;而甲则几乎死定了,是因为除他自己外,大家都会打他的靶。正所谓“众矢之的”,此之谓也。

上述概率模型说明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在三国鼎立之情况下,弱者通常会受到保护;而强者若不能联合弱者的话,则通常会被实力居中者联合弱者将之消灭。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代,北方魏国最强,其次为蜀国,最弱为吴国。读者可能更熟悉《三国演义》,其中吴国作为弱者,所经历之战乱比魏、蜀少很多,多数时候都是魏国与蜀国在汉中拉锯。期间,吴国时而与蜀国结盟,时而与魏国结盟,但以助蜀居多。魏、蜀两国都知道,以吴国来牵制对方,可以保存自己之兵力。吴国更深知这一点,因此经常坐山观虎斗。魏、蜀尽管对其颇有怨言,但也不得不“理解”。若说三国时代参与博弈之曹氏家族、刘备、孙权等人不明白上述概率模型之博弈思想,那是说不过去的。

若将上述射击规则稍作改动,则情况将大不一样。其他假设不变,只将“同时射击”改为“先后射击”,可以采用抽签以决定次序。假设射击次序为甲、乙、丙(其他次序同理满足下述推理),则问:甲会先射击谁的靶?此时若还像刚才一样分析,则将陷入误区。设甲先选择乙的靶,由于其命中率高达0.9,因此很可能一次就将乙淘汰。如此,乙连射击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轮到丙上场。此时丙已无选择,只能射击甲的靶。丙的命中率虽然只有0.7,但亦不容小觑。因此,甲为了让丙多一个选择,他就不能淘汰乙,同理更不能淘汰丙。也就是说,甲只能放空枪。依此类推,轮到乙射击时,他为了让下一位上场者有不止一个选择,他也选择放空枪;轮到丙时,他也选择放空枪。然后三人同时闯过第一回合,而在下一回合中,他们仍旧相互“保护”。

这一概率模型说明了为什么在官场上总会出现官官相护:一旦其中一人倒台,将有可能扯出一大片,从而大家都倒台;若能保住第一个,则能保住第二个、第三个、直至保住所有人。但若这一“官官相卫”团伙中存在内部矛盾,则将出现囚徒困境,从而有人会被出卖或成为替罪羊。经过繁琐但简单之计算可知,个人所形成之团伙,若则团伙不稳定,此时互相猜疑之心较重;时最不稳定,掉入囚徒困境之速度最快,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而当时,结构是最稳定的,这也就很好地揭示了“三足鼎立”之数学基础;当时,孤家寡人一个,天下一统,不予考虑。

在三国时代,博弈随时随地可见。如《三国演义》中有一则诸葛亮唱空城计之故事,很多人看到这一出,惊出一身冷汗,看完后才拍手称庆。而实际上,这亦可看成是一场高人博弈之既定结局。

马谡失街亭后,司马懿大军逼西城而去。诸葛亮正率队搬运粮草,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听闻司马懿大军逼近,尽皆失色。诸葛亮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他自己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专候司马懿到来。司马懿率大军来到城下,见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沉思片刻,便前军作后军,望北山小路而退。其子司马昭虽不服,但司马懿坚称必有埋伏,急速退兵。

其实司马懿在逼近西城之路上,不但早知道诸葛亮已山穷水尽,只怕还在期望诸葛亮给自己一个退兵的好理由。当其时,魏主曹睿并不十分信任司马懿,魏国之兵马大权,皆握于曹真之手。而司马懿此时在魏国已无对手,放眼天下也仅有诸葛亮而已。若在此时踏平西城,杀死诸葛亮,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魏主曹睿必将从此不再重用司马懿,甚或找事由将其害死。因此,配合诸葛亮唱完那出“空城计”,才是司马懿之最佳选择。而诸葛亮为了让司马懿回去可向曹睿交差,此前已在山北小路安排了关兴、张苞率人假作伏击。

诸葛与司马二人,虽为对手,但惺惺惜惺惺,互相尊重,这一出确实唱得绝妙。而司马懿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其了解曹睿,知曹睿有用人之明,因此不担心自己以后不会被重用;而另一边,蜀主刘禅昏聩无知,诸葛亮却忠心耿耿。若诸葛亮一旦身死,继任者杀死昏聩之刘禅,自立为成都之主,则天下事又多变数矣,因此诸葛亮不能死得太早。高人智士之博弈深谋而远虑,令人惊叹!

空城计之博弈,在于双方都掌握了足够之信息,属于信息对称博弈。在决定行动之前,局中人要根据信息是否完全拟出对策。诸葛亮要决定是弃城而去还是留守,而司马懿亦须决定是攻打还是撤退。诸葛亮若弃城而去,则司马懿必须奋力追赶,如此诸葛亮不得不面对被擒或被杀之局面,因为野战之中,司马懿难以全盘控制。而诸葛亮选择弹琴而唱空城,则可给予司马懿转圜之余地与退兵之借口。

在《三国演义》中,类似的博弈案例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阅,自行思考。

(0)

相关推荐

  • 面对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识破吗?司马懿:不撤就什么都没了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桥段,司马懿在取得街亭后,曹魏军队在对蜀军的战斗中取得了战略主动.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诸葛亮身边只剩下老弱病残.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摆下空城计. 当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到达西城 ...

  •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司马懿会中招?原来城楼上的书童才是破绽,令人赞叹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司马懿会中招?原来城楼上的书童才是破绽,令人赞叹 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之中,空城计一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没有真实发生过的,但是人们还是 ...

  • 空城计,司马懿不害怕诸葛亮,而是他身后2个童子,你瞅他俩在弄啥

    这城市那么空,这回忆那么凶! 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亲自领兵第一次北伐,他在攻取陇右三郡之后,关中震响.得知诸葛亮势如破竹,曹睿亲自坐镇长安,派遣张郃抵御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张郃是名将,张 ...

  • 解读股票博弈心理

        博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到企业甚至大国之间的谈判,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涉及到博弈.所谓的博弈,就是在分析自己与对方心理及底线的同时,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想要做到博弈的胜 ...

  • 博弈心理@纵横家

    (明)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诘奸卷十>"钱藻"条曰: 钱藻(1531-1596年)备兵密云,有二京军劫人于通州.获之,不服,州以白藻.二贼恃为京军,出语无状,藻乃移 ...

  • 博弈心理@兵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泄失中山之恨,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赵王急 ...

  • 收藏:其实是一种心理博弈

    看破不说破,说破没朋友.其实收藏只能是一副业,主业还需要一其他工作,这样藏真也不惊喜,藏假也不悲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收藏其实是一种心理博弈. 首先,是和自己的博弈.看到一件藏品,首先要说服自己,哪点 ...

  • 心理博弈,试探虚实,通过揣摩对手的让步信号,可以摸清底细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六(公元238年) [事由]雨停,司马懿 ...

  • 交易心理博弈之道:让多数人亏钱!

    金融市场有两方面的基本功能: 1.反应基本面的变化: 2.让多数人亏钱. 这两个面犹如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怎么让多数人亏钱就是心理博弈的内容. 那怎么让大多数人亏钱? 孙子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 ...

  • 懂得心理博弈术,让别人从此对你毕恭毕敬

    生活中也好,职场中也好,朋友之间相处也好, 为啥总有人当着你的面,敢去调侃你.敢去欺负你呢? 本质原因往往在于你自己,要么因为你的做人没有底线与原则, 要么就是虽然你有原则有底线,可你缺乏胆量去维护你 ...

  • 心理博弈术

    心理博弈术 序 对博弈论,我称不上是全知全解,尤其是它生长在数学土壤的根部,存在于其中的大量晦涩的数学模型常常令我望而却步.然而,博弈论伸展到心理学天空中的枝叶却并不像其本身那么高深莫测,让人难以理解 ...

  • 空城计:心理战术

    空城计:心理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