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年要来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华杉 原标题:重品那杯过年酒
提起过年往事,就像是在品尝那杯香醇浓郁的酒,让人似醉非醉,回味无穷。
我家就在湖北省团风县回龙山镇华家大湾村。因为母亲是位“经典”的老封建,因此,我家过年有很多规矩。在还没有进入腊月的时日,伴随那种无名期盼的同时,我们被告知“腊时腊月不能乱说话”,要禁口,嘴边不得发出一切不吉利的声音。所以,我总忘不了母亲那句经典名言:“嘱咐狗子过年”,意思是过年了,狗子也不能狂叫乱咬的,小伢说话不得沾上与“生”、“福”、“赚”等相反的字眼。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要务是打尘,换新日历、贴年画。而那时的年画主要是领袖像和样板戏剧照中李玉和、杨子荣、李铁梅等英雄人物舞台造型之类。
说来也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许多年间,一年四季都是样板戏,大年初一,一打开广播或收音机,就是“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全国老百姓听的都是仇恨与怨苦,以致好多年国运都不昌。
照例是要等到剃头师傅上门来剃个年头,还要烧一大锅热水洗个年澡。
三十夜通常是不眠之夜,并非守岁,一半是兴奋,一半是辛苦。在帮大人做下手的同时,小伢们也会“近火炉台先尝肉”,肉块、肉糕、肉丸子、糯米丸子、莲藕排骨汤、全鱼、鱼丸子、藕夹、炸豆腐等,还有炸翻饺、炒苕果、炒蚕豆、炒花生等。因为乡邻如亲,隔壁左右的也互相“展尝”。
吃年饭前还要偷偷供祖宗,燃上一把香,摆上酒菜饭,对着祖宗牌位磕三个响头,一来求祖宗保佑,二来意在当思今日来之不易。至今,我还家传文物般收藏着约有百年史的牌位,一尺来高,如碑状,底座漆红,牌身黑漆底,镌“天地君亲师”楷书金字,左右分别有“历代宗祖”、“东厨司命”小字。
初一的新年气息,是可以自然闻到的,神清气爽,感觉自是与往日不同。新的布鞋是在这时才穿,配套的还有一双新的袜子。棉袄棉裤则时新时旧。小孩子一定要有一件新的罩衣,年轻人有一顶军帽或带拉链领的卫生衣就显得格外神气。
客人络绎不绝,城里的,乡下的,灶里不停火,路上不断人,一天可来50多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传统乡下人过年餐桌上的美食,主打系列,鱼类有红烧全鱼、清蒸武昌鱼、蒸腊鱼、鱼丸子等,其中全鱼又叫“好看鱼”,因为那时生活水平低,鱼也要计划供应,过年时,一条鱼放在桌子上,客人一般都自觉不动筷子,留着主人待客做样子。肉类有红烧肉、糖醋排骨、蒸肉、肉糕、扣肉、夹干肉、红烧蹄髈、腊肉等;卤制品和冷盘系列有卤牛肉、卤素鸡、卤干子、卤藕、卤蛋、凉拌海带丝、蜇皮粉丝、盐蛋、油炸花生米等;青菜杂菜有腊肉炒菜苔、青椒肉丝、笋子肉片以及拔丝苹果、香蕉、马蹄等;汤类主要是排骨藕汤、鸡汤、牛肉萝卜汤、米酒甜汤等。
过年时能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糕点,除了京果、杂糖、狗脚外,还有一拉像面条样的酥糖,我的最爱。
玩的项目就更多,最普及的是跳橡皮筋、跛房子、滚铁环、打陀螺等;高雅一点的是吹水鸟,一种空心瓷器鸟,里面灌点水,对着尾巴吹,可发出鸟鸣样生动传神的声音。再有一种玩具鲜为人知,就是一张带密密空格的彩画硬纸卡片,每拉动一格,整个画面就变换出另一幅图案,那时觉得神奇不可思议。
男孩子最喜欢的是放鞭炮,除了鞭炮、摔炮、拉炮外,自制的钢丝枪最流行,还有用废子弹头套一枚大铁钉,里面装上火炮药或火柴头药粉,绑上橡皮筋,钉尾缀上红须子,往天上一扔,坠下时爆响。我还发明了用两枚螺丝相对的打(da)炮,以一枚螺帽稍加固定,中间装上火药,朝天一扔,落下时,真个是惊天动地,比放鞭还过瘾。
那是年少时生命动感的遥响,隐隐可闻,只可惜越来越远。
因为当年曾聆听过那儿时生活的交响,我们才会如此从容面对,享受与热爱这静谧而安适的生活。
过年,永远在继续,祝福,永远在继续。
原载《湖北日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简介】华杉:本名华少彬,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秦兆阳文学奖,现任团风县文联主席、《楚天文艺》主编。有200余万字的小说在《芳草》《长江》《阳光》《滇池》《椰城》《鹿鸣》《湖南文学》《陕西文学》《小说月刊》《文艺生活》《佛山文艺》等刊发表;著有诗集《五月的感受》、《田园牧歌》,散文集《华杉散文选》,小说集《真正的猎手》、《独自去下乡》、《纽扣为证》、《明月几时有》和《华杉小说选》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