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词看了,文言嚼遍,无人会,唱和意

上卷 第三十七回 十五节:

【原文】

次日一早,便又往贾母处来催逼人接去.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又要与他诗看.李纨等因说道:“且别给他诗看,先说与他韵.他后来,先罚他和了诗:若好,便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他一个东道再说。”史湘云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众人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都埋怨昨日怎么忘了他,遂忙告诉他韵.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先笑说道:“我却依韵和了两首,好歹我却不知,不过应命而已。”说着递与众人.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了两首,那里有许多话说,必要重了我们。”一面说,一面看时,只见那两首诗写道: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与他评论了一回.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

【端木持易见解】

(1)

什么叫和诗?

“和”读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形式上讲究步韵,依韵,用韵。

步韵:又称为“次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 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用韵也叫从韵。

唱与和,本来是一种“鹰其鸣矣,求其友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欢乐。可惜,当自觉自愿的快乐,变成一种“应命”的时候,这就快乐就消失了。就像劳动,本来只是一种谋生的活动,但当劳动沦落为一种被迫的活动,不得不通过劳动去获得微薄薪资之后,劳动就寡然无味了,就变成了很讨厌的一种活动了。这都是因为事物失去了其本来的精神,本来的目的和意义所导致的。你看,和诗变成了趋步依从的地步,还有何乐趣可言呢?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湘云来了,李纨等让她和诗,没指望她能做出什么佳作来,可她呢?偏偏轻松的搞出两首来。这就超出了众人的期盼,搞得其他人很没面子了。湘云啊,你怎么不知道“和诗”,不过是让你附和附和罢了,“你倒弄了两首,那里有许多话说”。众人“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这样搞,岂不是打人家脸吗?咱们的大才女湘云啊,真是“一心兴头”,把什么都给忘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为什么“昨日怎么忘了他”?实际上不是大家忘了她,而是她太有才,太直率,话太多,不懂规矩人心啊!大家不想喊她来,自然是不希望她入社。可她呢?偏偏要来入社,哪怕“扫地焚香”也愿意,扫地焚香,本来意思是形容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出自宋·苏轼《南堂五首》之五,“扫地焚香闭阁眠,簟(diàn,竹席)纹如水帐如烟”。这里反疯了咱们的湘云妹妹,真是闲不住啊!不仅要入社,还要先罚自己个东道,让自己先邀一社。“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只能说道:“这更妙了。”

探春不发帖子给她,她来了,众人避之不及,拿她也没办法,毕竟都是姐妹,还能怎么说呢?

怎么总结湘云呢?只能是三个词:木秀于林,堆出于岸,行高于人。

这样的人,好像早已经不适合这个世界了。于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个世界需要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声附和”罢了。

(2)

唐朝白居易与元稹齐名,两人政见相同、文学观念相近,自科举相识之后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唱和,以表情谊。

譬如某一天,白居易做梦梦到元稹了,于是写了一首诗给元稹,《梦元九》,诗曰: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湓(pén)水:今中国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

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君,从对方着墨,构思精巧。

元稹呢?和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诗曰:

山水万重书继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侧,惟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诗说自己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白居易。一反其意,用不能入梦写自己的凄苦心境,读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一唱一和,对友人的思念流露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怀不已。

杨开慧有个同学,也是好朋友叫李淑一,经杨开慧介绍,嫁给了柳直荀。柳直荀一直在外革命,李淑一在家带孩子。直到建国初期,教员才写信告诉她“直荀牺牲”的噩耗。教员在信中说:“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李淑一在接到教员的这封信后,即将她早年写下的一首《菩萨蛮·惊梦》寄给教员,

这首词,是1933年夏季的一天晚上,李淑一在梦中见到丈夫衣衫褴褛,血渍斑斑,不禁大哭而醒,于是连夜写下了《菩萨蛮·惊梦》一词。

词曰:“兰闺寂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从词中可以读出,李淑一始终痴情地等待着丈夫的消息。

教员以《蝶恋花》一词,答李淑一。既是回答,也是报答。当然,回答和报答的,不仅是李淑一,还有杨开慧,柳直荀等一切革命烈士和家属们。

词曰: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教员所有的词作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教员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情深意切,已在不言之中了!

今日略举这两个唱和酬答,是让读者看一看,真正的唱和诗词,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是其一。其二呢,是想告诉诸位,前面探春、宝钗、宝玉和黛玉所唱的诗,还有史湘云所和的诗,实际上都是谁作的呢?

自然只是作者一人耳。

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湘云,都不在了,谁唱,谁和?实际上空无一人啦。

作者只好自唱自和,以寄托哀思罢了。

这一番情意,真个是:“把诗词看了,文言嚼遍,无人会,唱和意”。

呜呼哀哉,前不见故人,后不见友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