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十二)西周利簋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清晨,两支军队集结在朝歌郊外的牧野。经过一个早上的战斗,从西方而来的军队打败了东方的军队,攻入朝歌城,不可一世的商王帝辛自焚而死。英武的姬发手持轻吕,削下帝辛首级,然后“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从此,中国历史结束了商王朝的时代,周王朝成为新的广域王权国家,进一步奠定了华夏民族的版图,将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峰。那些或宏大或精美的商代重器也退出了历史,而一件件铸有或长或短铭文的西周铜器,开始成为制礼作乐的重要道具。也正有赖于这一篇篇铸在铜器上优美文字,三千年后的我们才能知道很多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情。
利簋(皀殳),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是目前能够确切认定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也是西周早期青铜器的标准器,2002年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如果要为国家博物馆定一个镇馆之宝,那就应该是这件利簋了。如果要在中国古代青铜器里找一件最珍贵的,那也应该就是这件利簋。
之所以超越了最宏大的后母戊鼎和最精美的四羊方尊,全在于簋腹内底上铸有4行33个字的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译文: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甲子日早晨,岁星当空。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占领了朝歌。在辛未日,周王在阑师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利是檀公的后代,任周王室的右史,他很可能参加了武王征商的战争,有的说他在克商后的第八天受到周武王的表彰,有的说他是在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受到周成王的表彰。无论是哪一天,利用赏赐得到的铜锡饼子铸造一件簋,用来记载武王征商之功和让自己光宗耀祖。
如果利是在周武王时受奖铸簋,这件利簋就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如果他是在周成王时受赏铸簋,那簋上的铭文也是关于武王征商这件大事的最早记载,而且为三千年后的现代人解决了重大历史问题。《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利簋铭文证明三千多年前的那个清晨确实是甲子日,还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闪电战。
利簋铭文虽然简略,却是西周初年金文中明确叙述武王伐纣的唯一珍贵史料,利簋也因此是有关武王伐纣历史的唯一文物遗存,价值意义非凡。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学者们正是根据西周利簋的铭文,再参考史书和天文星象的记载推断,终于确定了周武王征纣灭商和建立西周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046年。
虽然很多次在书刊电视里看到过这33个铭文,但亲眼看到的感觉还是很兴奋,于是把相机举的老高,从单反的小屏幕里看对焦,很不容易地拍下利簋内底的铭文,武王征商三个字拍的还是很清晰的。第一个字,左边是一个王,右边上面是戈下面是止,中国字里止戈就是武,王加武就是武王,这与大盂鼎、何尊等西周青铜器上的武王一个写法,指的就是开创西周的周武王。
征商的商字拍的也算清楚。商人对自己的国家非常骄傲,自称为大邑商,而当时周人还只是西部的一个文化落后的方国,所以在西周建国初期也尊称前朝为商或大邑商。但后来随着周朝强大,再加上商族遗民不断反叛,到大盂鼎的康王时期,就蔑称商为殷了,以至后来司马迁也在《史记》里写《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
除去史学意义,利簋本身也是一件很有开创性的青铜器。圈足下连铸方座,庄重稳定。这种上圆下方的形制,始见于西周初年,也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体现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古老观念。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下面饰有垂珥,显得森严庄重但并不繁复。这种古朴的风格,也正反应了代商的周王朝,继承了前代的青铜技艺和文化精华,但去除商器的奢华,展示出生气蓬勃的新兴气象。
簋的腹部和方座座壁的纹饰是以兽面纹为主题,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两侧加饰倒夔纹,圈足饰夔纹带,方座面四隅加饰蝉纹,都用云雷纹为底来衬托主题。正面凝视,脑海里浮现出良渚玉器上的神人,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的兽头,这些南北相隔千里的文化因素却相承相接,而且延续了几千年。
簋是装饭食的餐具,鼎是装肉的,上面圆盘下面高把的叫豆,是放调味用的酱的。这些最早都是贵族配套吃饭用的。后来逐渐铸上字,用来表示纪念或祭祀,成为了礼器。长期以来一直是称为利簋,但现在国博称为利皀殳。“皀殳”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在电脑字库里没有,是金文里的专有写法,这也是西周时人对这种铜器的称呼,虽然我们不知道金文里的皀殳到底该怎么读,所以一般还是用簋的读音,但字还是写成皀殳比较好。
其实中国商周青铜器中只有极少数在器身上写出器名,比如鼎,多数都写宝尊彝这样的统称。现在对青铜器种类的命名,大多是宋朝人根据文献记载与出土器物形状,大胆推测和主观命名的,只是用的时间长了就约定俗成了。如果没有穿越,恐怕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周人当时是怎么称呼这件利簋了。利簋作为国之重器,在古代中国夏商西周展厅的第一单元单独陈列,不过因为个头不大,如果对文物不大了解的,很容易就走过去了,这就非常可惜了,因为这可以算是国博里最重要的文物了。
利簋虽然安静地呆在博物馆里,但关于它的争议一直没停过,主要就是关于那33个铭文的解释。我们现在的汉字是由秦始皇统一规范的,再早的西周初年的古文字跟现在的文字差异很大。而且因为古代字少,使用字时存在通假,语句也高度精简,还有很多现在不再清楚的专有用法,汉代人那会儿读起来就很头痛了,现代人再去看,就会觉得先秦散文简直就是白话文了。
所以,金石学家们对利簋铭文的见解并不相同,最大的分歧是对“岁鼎”二字的解释,一般认为是指木星正在天空,这是对武王伐纣日期进行天文运算的重要依据。但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是“越鼎”,当夺取政权来讲。如果这样,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就是无稽之谈了。此外,利簋上有武王的称号,过去主流观点认为周初使用王号而不是谥号,因此利簋是周武王时器,是周王朝建立第八天就铸出来的,自然是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了。不过,近年来更多观点认为周初各王号也都是由后世追认的谥号,特别是宝鸡出土的逨器使生谥的说法受到更大质疑,因此认为利簋应是成王时器,是成王朝人对先王功绩的追念。
不管如何争议,其实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八个字就足够了,因为这表明了确切的信史,标志了中国可认定的第一次王朝更迭,代表了又一个伟大王朝的开端。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