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利水功能具有双重性吗?

耕铭:中医认为它能利水渗湿,西医讲它利尿,又可以促进小肠对水的重吸收。我个人认为,该利则利,该不利则不利,这取决于人体自身的稳态平衡。

具体到作用靶向的双重性,只要水液代谢障碍就可以考虑功能和能量的问题,当然不只是三阴,三阳其实也可以,诸如五苓散、苓桂剂、小青龙汤等。同时,水肿也不单单是细胞水肿,细胞间质也可以出现水肿,也就是所谓的焦膜病变。这种病变大多时间较长,用药方面考虑血、气、水同调,不可太过轻柔,同时要分三焦具体论治,这样靶点更明确。诸如《伤寒论》中的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桃核承气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我们要尝试从病理次第上做区分。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所应,疏导三焦之药,切不可少,这才是整体论治。

譬如针对早期脑疝,有3味药必不可少:桂枝扮演“通使之官”的角色,半夏负责“否极泰来”,茯苓则借势“捣龙入海”。用药时一两按照10~30g来算,否则无法彰显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更谈不上疗效。倘若“龙阳”不够则需考虑茯苓-附子法,伴有明显血压升高、脉搏变缓、意识低迷、头痛剧烈、潮式呼吸(出入废、升降息)则应效仿《千金》还魂汤,首选并重用生麻黄(麻、桂比例与表郁的辩证关系宜与之前于太阳中篇所讲法式互参)以腾消表分水瘀闭阻而启神开窍,伴有三焦腑气不通者酌情选用甘遂剂、大黄剂之类以佐通脏气,阴阳之气互相接续,升降出入则得安泰。因颅内压增高导致患者频繁、剧烈呕吐,故给药方式宜浓煎汤药导引式灌肠或鼻饲,同时配以醒脑开窍法,按顺序针刺劳宫、合谷大叉刺、内关透外关、百会放血、人中、阳陵泉透阴陵泉、三阴交、太溪透昆仑、涌泉,三阴交务必施以高强度刺激,借助穴位的双重效应化补益肝肾为去菀陈莝之功。形态结构上思考受限时,大家不如回归原始象思维去寻找能量上的暗示,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揆度奇恒”。

本文来自《伤寒耕读录·贰》的作者:张耕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