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最后的日子

帝力于我何

母亲去世三年了,早该动笔写点文字,可一直拈不起来笔,我不想把死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怀疑那些面对亲人遗照寄托情思的人是作秀。我把母亲唯一的一张照片在我的相册上翻转过去,我无法面对这一事实。直到今天,母亲的尸骨早已化为了家乡的泥土了,我终于拿起笔,来写这篇文字。我想把这点文字留给后人,不让母亲象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一旦逝去,便永远无姓也无名。

母亲1927年出生在南阳陆营镇一户马姓贫穷农家,上有两个哥哥,母亲名字叫马克荣,母亲17岁嫁给父亲。

母亲生养我们兄妹四人,等我们长大成人、立业成家,一个个走出去了,她和父亲仍然住在老家的宅院里,舍不得她们的那一点田地。

母亲的最后五年是在我身边度过的,是父亲过世后,我执意把她接出来的。这时母亲已患糖尿病十年,身体状况不好,靠吃药维持,尚能自理。医生忠告,这种病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病这一类“杀手”。

真的有一天,这个“杀手”不期而至。中午的时候,我例行给母亲端钣,母亲说她抬不起手,我没想到这时母亲的脑血管已经破裂,在慢慢溢血,出血压迫了她的运动神经,她的半边手脚已经不听话了,我说,是你累了吧,我喂你几口。几个小时以后,预感事情不妙,赶紧电话叫来医生救护,住进病房,一切明白了。母亲开始进入昏迷状态,医生已是回天无力,委婉地告诉了可能的结果。挂水输氧,等待奇迹出现。母亲的儿女子孙紧急齐集在母亲的病床前,齐声呼唤她,她仅仅睁了一下眼睛,这是她看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眼。

母亲昏迷九天九夜,到第五天时,母亲的嘴微微动了一下,想说什么,我们赶紧问,你饿吗?母亲用细微的声音说,不饿。就再无声息,这是母亲说给儿孙们的最后一句话,五天未进食又怎说不饿?或许,她是想安慰自己的儿女。

九天中,我日夜守在母亲的身边,握着她的手,抚着她无力的脉搏,反复数着心率,希望这颗跳了79年的心脏再次强劲跳动起来。到第六天,母亲的心脏出现了停搏,医生护士断定这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开始动手撤去氧气,我不能丢下母亲,我要拉住她,我不放手,突然母亲的心脏又跳了起来,儿女又一次留住了母亲。

又是三天,到第九天,我回家去取一件衣服,只有一点钟时间,等我返回病房,我听到了妹妹和侄女的哭声,死神没有惜悯我们,母亲的心脏再也跳不起来了,这一时刻是2005年4月21日月21时整。

母亲的遗体送回了老家,躺在老家的正屋里,母亲的遗容平静安祥,面目如生。亲朋好友都来了,吊唁的人都说,老太太高寿有福,儿女都有很孝顺,这叫“喜丧。”什么安慰怎么也抚不平我们破碎的心,哀乐阵阵,把空气也搅得粉碎混沌,我们兄妹免强给吊唁的人还礼。治丧主持人过来告诉我,你要写几句悼词,当纸和笔递增到我手中的一瞬间,我再也不能自制,痛哭失声,涕泗横流,完全忘掉了对吊唁人的礼节,天塌地陷,彻底绝望,就是这一篇悼词之后,母亲就要真正远离我们而去了,她将永远停留在一个黑暗的世界。

涕泗横流之中,我用颤抖的手写,我必须写。

我写了第一句话,慈母逝去,日月无光,天地悲泣。

和着泪水,杂乱无章地写。

我写,在穷困的年代,母亲是以生命的代价,以损害自身的健康来抚养自己的儿女,我亲眼看到你饿昏在田头被抬回来,可惜幼小的时候还不能理解。

我写在艰难的岁月里,母亲采来野菜树皮草根养育儿女,使我们得以活命。

我写母亲夜半三更还在忙着纺纱织布,给我们做挡寒的衣服。

我写成年以后,我们兄妹几人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业,为了让父母不再劳累受苦,给他们尽可能多的物质补助,却没能很好地陪伴母亲。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生活所迫,我们不得不远离家乡,这只能成为永远永远的痛……

我写读中学的时候,母亲还不到四十岁,正值青春年华,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是一个老太婆。母亲眉目清秀,白晰高条,绝不丑陋,超量的劳累折磨,她是未老先衰。每当有人以自己的母亲漂亮引以自豪,我的心就有一种隐隐之痛。母亲是没有顾及自己的漂亮,她是把漂亮留给了自己的子女。

贫穷的家庭,过日子每天都是在挣扎之中,像将倾大厦,每天都在摇曳晃动,是母亲在时刻奋力支撑。

母亲的一生何福何贵?她从来就没有想过享福。吃好一点儿就说太花费,穿件象样衣服就说,远敬衣帽近敬人,没必要。在她眼中,有四个儿女健康成气就是福。

呜呼,痛失慈母,大悲大痛,倾尽江河湖海,无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纵有万千言语,难以诉说失母之痛,即便地老天荒,母亲也永远是我们的母亲。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母亲给我们的。

愿母亲安息!

(0)

相关推荐

  • 黄小秋 || 追忆我的父亲

    母亲走后,本想回老家陪一陪父亲,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了,他老人家一个人在老家呆了近两个月.回到老家陪了他老人家一个多月,结果他老人家又确诊淋巴瘤.每天炒上两个小菜,陪着他老人家喝上一小杯,病情反而比 ...

  • 五谷香·老家小住别样的思乡

    图片:老家门前的小菜地 -------------------- 一直惦记着回老家,陪父母住几天,虽然先前也曾回去过两次,但都是吃完中午饭便急忙离开了,似乎这回家看望父母成了儿女例行的公事,只要看几次 ...

  • 【闫秀绒】母亲

    母    亲 看到有人写母亲,我也有一种写母亲的冲动.却总怕写不好,害怕词不达意,害怕言不由衷.不写吧,又觉我有点着实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还是情不自禁的提起了笔. 母亲从小生活在农村,没进过学堂, ...

  • 冬天的父亲,春天的心

    冬天的父亲,春天的心 文//陈志高 朋友的父亲病了,我到医院看望. 老人年轻时一直在大西北搞地质勘探,退休之后才回到他们身边,平时和子女聚少离多,相互之间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以前就经常听朋友说,他们 ...

  • 吴志明:我爱喜烟嗜酒的父亲

    我爱喜烟嗜酒的父亲 湖北孝感 吴志明 说起父亲,就不能不提及父亲喜烟爱酒的嗜好. 今年5月份,父亲已经迈入了80高龄的门槛.虽说年大体弱,还有心脏病等3种疾病,但喜烟嗜酒的程度依然不减当年. 听祖母讲 ...

  • 儿女心中那份牵挂

    今年"五一"放假,我回老家看望母亲. 母亲70多岁了,自从父亲2006年谢世以来,母亲已独自在老家生活了10年时光. 这几年,我们兄妹几个都想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住,母亲总以身体硬朗. ...

  • 老去的父亲(茅山 范桂兰)——草根文学,欢迎上传!

    我回到家,看见父亲躺在藤椅上晒太阳,他微闭眼睛,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爸,我回来了." "啊,好,回来好!" 我拿了小板凳坐在父亲的旁边,生平第一次主 ...

  • 初旭:清明时节忆母亲

         编者按: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也可以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 ...

  • 散文|陪伴母亲临终的日子

    文/刘玉涛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儿在天涯,你在故乡.黄昏时候,晚风已凉,回去吧 我的娘,回去吧我的娘.儿不能去为你,添 ...

  • 散文||守护母亲的最后日子

    守护母亲的最后日子 二O一九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清晨,89岁高龄的母亲如厕时昏迷.我们兄妹赶回家一看不对劲,叫来救护车送往医院,经抢救后,依然未醒.住院观察救治了8天,仍毫无起色.医生说,是心脏引起的&q ...

  • 散文||最灰暗的日子

    最灰暗的日子 母亲高烧近三周,辗转两家医院后转入西北最大的一所医院诊治.因为生病症状单一,只有通过全面检查来逐一排除医生怀疑的疾病:感染.结缔组织病.结核,出血热-- 从母亲发热的第一天起,她的体温变 ...

  • 散文/退休后的日子

    退休后,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走走停停,看身边的风景无数,每天沉侵在花香里,时间走在匆忙中.转眼,这种休闲,随着春天的繁华落尽,心境落寞,但没有浮躁,更多的是回归自然. 每天的日子按部就班,晨起下楼锻炼身体 ...

  • 母亲最后的日子

    来源: 运城 新闻网 ■董彦艳 母亲是因肺癌离世的,从检查结果出来到溘然辞世不足25天. 记得二〇一五年阴历十月初三是个星期六,我特地赶了回去,打算趁着周末陪父母住一晚,第二天再回运城.一进门看到母亲 ...

  • 散文||母亲的不眠之夜

    母亲的不眠之夜 时间回溯到一九九八年的春天,那一年的清明节前夕,母亲和我说起她的不眠之夜.母亲说:"小四,昨夜我一夜没睡好,睡不着呀!"我说:"怎么了,妈?"母 ...

  • 李占旺 散文 母亲的红果树

    作为一位乡村长大的孩子,我对红果很熟悉,小时候我也经常拿它来充饥.母亲说它有促消化.化积食的药用价值.我的家乡是红果的主要产地,从小我就对难登大雅之堂的红果有着独特的感情. 那时,我家的院子很大,我一 ...

  • 散文|母亲的几句“名言”

    全文共 1867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初次读到国印老师的这篇<母亲的几句"名言">,是在<唐山劳动日报>上.国印老师朴实的文字间流动着的温暖 ...

  • 散文||母亲包粽子的记忆

    母亲包粽子的记忆 行驶在雪峰山脉中的列车.临时停车在安化车站. 初夏时节,在列车上临窗而望,远处的山峰沐浴在晨光之中,满目清新:近处的山边.无数不知名的山花在杂树中绽放着,争相吐艳,生机盎然. 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