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退一小步,文明就会退一大步

文丨张是之

1

如果今天你去菜市场买鸡,法律规定你不能随便挑选,只能随机拿一只。
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法律有病,得治?但这就是真真切切发生的历史事件。
事件的大背景是1933 年罗斯福新政推出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而制定这部所谓的「复兴法」的目的,据说是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事实上却是一些事无巨细的管制条例。
对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都做出了规定,还有诸如通心粉配料必须有什么不应该有什么,裁缝能缝制什么不能缝制什么,甚至还规定从鸡舍里把鸡提出来的时候必须「顺着提」。
我们今天用脚指头都能想到,事无巨细的管制给了执法官员完全不应有的特权。而他们,一定会把这种特权发挥到极致。
谢克特家禽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盯上了,本来一开始还是非常积极配合各种检查的。但谁也没想到,这种积极配合并没有换来当地官员的认可。
谢克特家禽公司的老板艾伦·谢克特,有一次听到当地官员对他的顾客说:「我就是法律,我有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你不喜欢就滚蛋。」
他们从此拒绝再让当地官员进鸡舍检查,并明确表示:「我不能让他们进来,我不能让他们把我的企业毁了。」
可想而知,他们很快遭到报复,收到了一份包含 60 多项罪名的起诉书。
罪名主要有以下几项:
1.出售病鸡。法律规定,即使互相知情,顾客也无权购买次品。
2.允许顾客挑选家禽。因为违反《工业复兴法》,当时罗斯福政府认为竞争是有害的,所以为遏止竞争制定了家禽业的标准作业方法,规定商户须要「按官方标准来屠宰」,客户「无权挑选任何单只鸡」。因为政府担心,客户自己挑选会把「次品」留给别人,造成恶性竞争。
3.出售的家禽价格太低。违反《工业复兴法》。
4.谢克特兄弟和两个助手的工资太低。违反最低工资法。
联邦检察官为了治一治他们,准备将他们作为违反《工业复兴法》的典型案例进行起诉。
用我们今天的生活常识来评判一下,都知道这是当地官员在找事。
但当时的布鲁克林区法院还是判决谢克特兄弟有罪,一个月到三个月的监禁,并处罚金七千多美元,相当于他们几年的工资。
谢克特家族上诉,在被巡回法院拒绝上诉之后,案子被提交到最高法院。
这就是美国宪政史上著名的「谢克特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

2

能不能允许顾客自己挑鸡?逻辑上的回答当然是可以,我们今天的现实回答也是肯定无疑的。
但是,当时罗斯福治下通过的《工业复兴法》和官员们却认为顾客挑挑拣拣就是违法。就是这么奇葩。
在法庭上,代表工业复兴署的律师称:
国家处在紧急状态,因此必须执行紧急法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政府不发挥作用,只是“抽象地保护自由”,而不是“保护人民免于大萧条的蹂躏”,将导致更大的损失。
他们的说辞听上去多么冠冕堂皇,而他们的行为又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而谢克特的辩护律师称,《工业复兴法》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他们被禁止做出选择,只能抓住什么算什么(把手伸到鸡笼里,抓住哪只鸡算哪只)」。
最终最高法院采纳了辩护律师的意见,判决《工业复兴法》违宪。
而这距离当初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才不过两年的时间。
虽然被《工业复兴法》被判违宪,但这个法案中的一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改变。
保护劳工权益的立法并没有停滞下来,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
《全国工业复兴法》就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缩影,也是后来以至于到今天美国各种工会运动、各种劳工保护法案的源头所在。
前几天谈《美联储温水煮青蛙》的问题,顺便提了一下罗斯福。
有朋友留言给罗斯福说了几句好话:
罗斯福管不了这八十年后的身后事。大萧条全世界一片糜烂,客观上,结果上,他让美国稳住了。
为什么他的评价无论姓社姓资都比较高?因为当时其他主要强国没有他这一套就没稳住,不得不通过战争转移压力和矛盾。
仅仅几年后,日、德、英、法、苏就打成一团。稳住了的美国安稳发育,开心捡人头,吃尸体,好日子一过就是接近一百年,这评价没法不高。。。
周所周知,罗斯福的国际评价的确很高,三次连任,死在最后一届任内。
大家都说是他终结了美国大萧条,终结了经济危机,重振了美国经济。
那么,罗斯福到底是拯救了美国?还是给美国开了一个坏头,把美国带到沟里去了?

3

我们今天该用怎样的逻辑来评判当时的举措?能不能用今天的逻辑来评判历史?
这个问题我在直播讲解时也被问到过,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逻辑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听过课的同学都知道,逻辑并不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而是理论的演绎推导。
逻辑上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绝对的圆形,但现实中由于制作工艺的局限和误差的存在,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制造出一个绝对的圆形。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逻辑的使用,因为我们按照逻辑上的圆形来要求,越是接近我们的要求,这个圆形的产品越是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比如轮胎,比如轴承,再比如各种球类。
假如我们一开始就不准确定义什么是圆,不准确定好努力的方向,那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个改进的方向。
更进一步,不把什么是圆在逻辑上定义清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查找发现问题的依据都不够清晰。
逻辑中完美的圆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只要以这个定义为标准,越靠近它就越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
所以,逻辑清晰准确是第一步,而且逻辑上就应该寸步不让,让一步都是错。
厘清逻辑和现实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罗斯福和他的前任胡佛当年都做了什么。
胡佛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支持自由放任的总统,但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明确揭示了,胡佛并不是什么自由放任的支持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干预主义者。
胡佛一手制造通货膨胀,对美联储施加了影响,将贴现利率由6%大幅下降,最多下降到1%,鼓励降低利率促进消费。
他还干预就业,声称萧条的冲击应该体现在利润减少,而不是工资降低。
在胡佛压力下,福特汽车公司逆大萧条之势,宣布提高工资,其他企业不得不效仿。
胡佛政府还成立「联邦农业委员会」补贴农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关税,结果招致全世界范围内的关税报复。
另外他还以提供就业的名义,加大公共项目支出。
违逆市场规律,胡佛这么搞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击败了胡佛的连任。
但罗斯福在政策上比胡佛更猛烈,也许正是这样的猛烈,反而让人们误以为胡佛政策是一种自由放任。
于是他们更进一步得出推论,把危机的加剧和大萧条甩锅给市场,说你看看,这就是你们自由放任的结果。
如果胡佛真的自由放任,那甩锅也就甩了,可胡佛明明是大力干预的呀,这锅甩的非常之莫名和其妙。
罗斯福一上台便要求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实质上掌控了银行的进入门槛和资格,终结了美国自由银行的历史。
然后是废除金本位,禁止人民拥有黄金,使货币失去了黄金这个最终要的锚。
当时很多美国人认为,政府强制收购黄金是对公民财产的公然侵犯。
但在紧急状态下的新政面前,也就是罗斯福意义上的「维稳」面前,美国宪法对罗斯福政府的约束也全都失效。
另外,罗斯福新政颁布最低工资法,要求企业不得削减工资,不得裁员。
理由简单粗暴,企业不能太过于贪婪,应该主张削减利润,而不是让工人承担损失。
出台《农业调整法》,干预农业市场,解决「农产品生产过剩」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价格管制。
颁布新《税收法》,堵死之前企业逃税避税的方法,然后提高税收。
和胡佛一样,大量进行公共工程的投资和建设,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当然了,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工业复兴法》。
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通过理论是史实,揭示了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不是市场的必然,而是信贷扩张带来过度繁荣后的正常调整。
如果没有干预,市场调整将很快结束危机。在 1930 年代美国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之前,所有的经济衰退都是很短暂的。
而胡佛-罗斯福的干预政策使危机延长,衰退持续,最终形成了「大萧条」。

4

给政策的正当性找理由,那理由可太多了,想找什么样的理由都能找出来。
而「维稳」不过是常见的其中之一罢了,罗斯福不就这样吗?这样的理由我们还见得少吗?
实际上,我们真实生活中如果遭遇或者看到这样因为「维稳」而侵权的案例,大都能明辨是非。
但是,放到历史名人、「功勋卓著」的罗斯福身上,恐怕很多人就会像我这位朋友一样,失去了原有的判断力,一不留神就使用的不同的标准。
我们说,求乎上得其中,求乎中得其下。
逻辑上一开始就让步,那就可以找出无数理由来推进错误的、明显侵犯他人权利的政策,比如美国这个荒唐的《工业复兴法》。
所以说,逻辑上一步都不能让,让一步都是错。
守护文明,让我们从坚守逻辑开始。

2021年02月27日

——————

题图:Claude Monet

上一篇:美联储的温水煮青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