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所列的四条屏范画,都是以工笔牡丹配以雀鸟为描绘主体,从表现内容的形式感上来说,是和谐统一的。但是,为了能更好的、多样性的表现牡丹的丰姿贵态,在本套条屏创作之初,就考虑了在色彩的搭配上要有着作者的主观考虑,将“春夏秋冬”的四时色彩合理的运用到画面中去。比如春天的娇嫩、夏日的浓艳、秋天的丰硕、冬日的冷艳等。本张范作的色彩就是以“冬日的冷艳”为主。从作品的构图解析示意图中能明显的看出,这是一张典型的“倒垂倾泻式”的“反S形”样式,这种构图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整体均衡性很好。本作的主线一为从画面左上部分斜伸而出的一条老干,生长至画面右方时,突然回旋转向至左下部分,此部分为主线二,因为老干在此部分逐渐变细,为了能和主线一相抗衡,这里特意绘制了几组中等粗细的老干。随后继续下行至画面的左下部分,再从画外生长出两朵盛开的花头,组成画面的主线三。这三根主线就是画面的动态组成,这也是我们在最初的起稿时,需要首先确定的。其余的花苞走向、叶茎走向包括禽鸟的走向等,都是与主线或顺或破,起着丰富、活跃画面的作用。本作中,花叶及禽鸟部分的勾线类似于前三幅作品,牡丹老干部分的用线是临摹这张作品时,需要重点体会的地方。因为这张作品中的老干较为粗壮,所以,勾线的工具选用了较为粗壮的狼毫笔“小兰竹”。在勾勒老干时,较多的采用了侧锋用笔,同时也保持着较快的笔速,在某些局部甚至故意的表现出“飞白”的效果。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老干粗壮、苍涩的质感。浅色花头和花苞:平涂淡白粉,用色不要过厚,不要遮盖住墨线。黄额丝雀鸟:额头、胸腹、尾下复羽、尾羽的反面平涂白粉后再由上到下整体罩染藤黄。背羽肩羽等处罩染淡墨,复羽、飞羽、眼珠、喙平涂淡墨。浅色花头和花苞:三绿加少量翠绿色统染,根部重,到边缘染开。蓝色花头和花苞:淡花青统染,花房处和正瓣根部可统染二次,花苞和反瓣用色稍淡。正叶:统染淡墨青色三次左右,主要集中在叶筋根部和花头下方。远处正叶用色要淡些,统染二次。黄额丝雀鸟:胸腹等黄色部分分染橘黄色,飞羽等处平涂淡墨留水丝,背羽、肩羽、冠羽后部分染淡墨。眼珠及上喙也分染淡墨。爪平涂淡墨。背景:将纸张整体打湿,淡花青烘染画面背景。浅色花头上方和正叶下方要多次来染。远景用色稍淡。浅色花头和花苞:用淡草绿分染,注意花瓣相互间的掩映关系,分染面积不要过大,花苞要表现出圆球感和花头固有色,反瓣边缘留水线。蓝色花头和花苞:花青色分染花头,反瓣和花苞用色稍浅,边缘留水线。干后花头反瓣边缘和正瓣亮面提薄白粉,面积不要过大。正叶:分染墨青色,重色位于最下层主筋处和花头下方,最暗处可多次分染。远景正叶分染二次,不要过于强调结构。反叶、花房、茎、小嫩叶:淡花青分染,注意萼片对茎的遮挡,采用染低法来画。薄白粉提反叶叶尖和小嫩叶的反叶。黄额丝雀鸟:所有黑色部分用中墨缩小面积分染,黄色部分亮部提染粉黄,白色部分暗部分染淡赭色,亮部提染白粉。背景:老杆出枝位置和蓝色花苞处用青灰色多次烘染。蓝色花头后面的背景用墨青小笔分染。浅色花头和花苞:花头整体提白粉,反瓣用色稍厚,面积略大些,正瓣主结构的亮部也要多次提粉。蓝色花头和花苞:墨青色小面积提染正瓣根部和花房最暗处。反瓣继续倒染白粉。正叶:从叶尖向根部倒染头青,距离我们近的几片正叶可多次来染,注意不要压盖墨线。背景:将画面整体打湿,板刷轻轻洗去画面上的浮色,将画面左上角反复洗刷削弱,可微透出纸白。浅色花头和花苞:正瓣根部和需要点蕊的位置小面积提染淡墨绿,花头再次提染白粉。浓粉黄点花蕊,浓白粉勾花丝。蓝色花头和花苞:整体罩染酞青蓝,到花瓣边缘处染开。干后反瓣小面积提染浓白粉,正瓣最亮处提的白粉略薄。柱头提染浓白粉后,朱磦复勒。浓浓粉黄点花蕊,注意蕊之间的大小疏密变化,浓白粉勾花丝。正叶:最低层叶子统染淡花青,中墨复勾模糊的主筋,再用曙红复勾中间的主筋,勾远景时曙红用色要略淡。黄额丝雀鸟:反有黑色部分中墨丝毛,黄色部分浓白粉丝毛再整体罩染藤黄。白色部分浓白粉丝毛,羽筋也用白粉复勾。喙中墨画鼻孔,复勾嘴尖。焦墨点睛,浓白粉点高光。爪用中墨细心填写,前、左、右三边留水线,爪垫勒染淡墨,爪尖重墨提勒。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