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Dunu/达音科 SA3 入耳式 三单元动铁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趣听官方QQ群:369372120
在群内可获得耳机推荐,进行心得交流,还有最新动态。
···················

样机来源:自主采购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
作者:SuperN0
图片:SuperN0
达音科是国内的老牌HiFi品牌了,我写过的达音科产品并不多,因为机缘巧合,前段时间买到了一条达音科的三单元动铁耳机SA3。SA3的售价并不高,只有899元。自从雀音匠开始在国内推广手绘树脂耳机后,很多厂商都开始跟进这项,达音科自然也不落伍。
达音科的SA系列定位于Studio,那到底是不是监听耳机,官方也并没有明确去界定。相比起价格高出不少的SA6,899的SA3看起来就亲民许多了,那么这个三单元动铁耳机的声音表现到底怎么样呢?其实我还是挺期待的。

Dunu/达音科 SA3 入耳式三单元动铁耳机
01.包装与配件
先来看看包装盒,包装盒的设计很有意思,整体蓝色的外盒,正面是类似唱片的纹路,上面标注了耳机的型号和一个硕大的“3”。这个“Studio”的标识很容易让一些刚入门的玩家浮想联翩,这会不会是一个价格亲民的“监听耳机”呢。
包装盒的体积不算大,一个比巴掌略大的长方形盒子。拿去封套里面是黑色的天地盖,打开天地盖后耳机就被放置在了高密度海绵当中,下面则是耳机的收纳包,配件都装在了收纳包当中。

包装盒正面

打开包装盒
配件方面还算不错的,光硅胶套就给了三种规格,并且蓝色的硅胶套还有四种尺寸。质感不错的皮质拉链收纳包可以把所有的配件都装进去。对于这个价位的耳机,这样的配件算是不错的水准了,不过已经没有了SF套作为标配,还是比较遗憾的。

配件全家福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本体
外观设计方面这次不会说太多,因为SA3仍然是常规类型的树脂公模耳机,区别也仅仅在于背板部分的设计罢了。耳机整体以海蓝色为主,这样的设计让我不禁想起了余音的夏至,我甚至一度怀疑SA3到底是不是照着夏至的样子来照搬的,因为实在是太像了。
腔体仍然是常见的DLP 3D打印外壳,相比起手工倒模的外壳成本更低,一致性也更高。SA3的体积在树脂公模耳机当中算是比较大的,但实际上它只有三个动铁单元,是否是较大的体积可以让入门用户感觉更厉害呢?

取下耳机线材
按照达音科的说法,SA3的背板也是采用了纯手绘的花纹。实话说这个花纹也的确挺好看的,蓝色带上一点点的白色,看起来非常的清新,但是右声道的“dunu”LOGO显得有些多余,并不是很和谐,而左声道的“3”则并没有这种感觉。

背板部分做工细节
耳机的做工细节表现还是不行错的,边缘的过渡也非常的圆滑,符合3D打印树脂耳机的平均做工水准。导管部分也采用了和腔体一体的设计,并没有单独设计一个导管。插口方面采用2PIN插针,母座为平行式,没有做下沉式或凸出式的保护设计,使用时需要额外注意这点。

导管部分做工细节
线材标配了一条4股的镀银铜,带有束线滑块和耳挂。线材非常柔软,没有较为明显的听诊器效应,倒是线材插针的地方使用了小号公模,兼容性也较好。这样的线材规格在SA3上属于刚刚好。

配机线材(长线)
佩戴舒适度一般般,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比较大的树脂腔体对于小耳朵的用户不是那么友好,二来是并没有做泄压的设计,导致无论使用哪种硅胶套都会感到明显的闷耳感,长时间佩戴舒适性一般。整机重量32.2g,在树脂耳机当中算是一个比较高的分量了。

整机重量32.2g
3.主观声音评价
达音科在耳机产品的调音上总是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SA系列我也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只是在一次展会上偶尔听了下SA6,但已经记不清楚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了,但至少SA3是你在千元内,能买到的比较便宜的三单元动铁耳机,我对它的声音多少是有些期待的。SA3的阻抗为13Ω,灵敏度113dB,非常容易驱动。
达音科对于SA3的单元介绍方面极其含糊,倒是知道三枚单元分别负责三个频段,并且三枚单元均为独立动铁,并不是复合单元。至于单元品牌、型号一概不知,达音科称之为“定制动铁”。当然在我这里,“定制动铁=国产动铁”,倒不是对国产单元有什么偏见,但是想做好,确实需要点难度。
本次测评主要使用便携播放器作为前端。对比参考威泽HE01、NFAudio NM2+、天使吉米 HANA。耳塞套参考标配硅胶套,耳机已进行50小时例行煲机,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SONY ZX300A 便携音乐播放器

FiiO M11Plus LTD 便携音乐播放器
听感与风格印象:首先要说明的是,SA3的声音风格还真是一个常规的动铁耳机应该有的一种风格,但是总在字里行间里透露着一种“粗糙感”。就是SA3在每一个频段都并不是那种很差的表现,但每一个频段都很难说的上好,而且高频部分还是有着一些问题的,这个放在下面我仔细和你说。
而且SA3并不是你想象中动铁耳机那种“高密度”的声音,反而它在中低频部分的密度并不是特别高的感觉。而在声音风格上,SA3也是坚持动铁单元音色为主,是一种比较冷、直白的声音,没有太多的染色。

对比威泽HE01
但你说SA3到底能不能作为一条Studio使用的产品呢,在我看来还是稍微差点意思,但是如果说作为业余歌手日常使用的耳返的话,也勉强可以。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是业余的话,大部分的耳机,其实都能做耳返用,真的。
声场表现倒是还可以,并没有显得特别拥挤,虽然它的声场比起动圈耳机来说,还是有着明显劣势的,但是比起之前写的小米四单元圈铁耳机来说,已经好了太多了。不过在大动态上,SA3的声场还是有些过于混乱,此外它的纵向声场是有些挤压感的。

对比NFAudio NM2+
三频表现:SA3的高频是存在明显问题的,这个不需要黑。问题是什么呢?就是高频的瞬态过快,真的是过快,这和它的中低频表现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割裂感,而且这种问题存在于绝大部分的流行音乐当中,这个问题主要是来自分频和结构设计上的。
抛开瞬态问题的话,SA3的高频表现其实挺不错的,密度高、延展性好,略微的齿音并不影响听感,反而在试听一些女声的时候,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它的高频风格却和中频表现有着明显的脱节感,这就很奇怪。在SA3上,三频的风格显得并不是那么统一。

对比天使吉米 HANA
中频部分的话,又有些动圈耳机的听感,并不会像低频、高频那样侧重密度,反而是略微松弛、有一定结像的感觉。但中频又听起来,显得非常空洞。这并不是它单元的问题,而是在低频、高频都表现出一种冷声、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中频则是略暖的风格,这就显得非常跳脱,不和谐。
所以实话讲,SA3的中频表现在这条耳机上,并不是很适合人声的欣赏,而在一些器乐独奏当中,却显得又非常的耐听。人声就显得实在是过于空洞了,很难让人去接受。
低频的下潜其实还算可以,当然这指的是在动铁耳机当中。SA3的低频表现出的也是一种动铁单元特有的感觉,密度大、瞬态响应好,而且它的低频在听感上还显得比较饱满,并不干瘪。虽然在下潜上比起一水的动圈耳机仍然处于劣势,但并不明显。
这就是SA3奇怪的声音,你单独把这个耳机的某一个频段单独拿出来,它似乎都不错,但如果把这三个频段的声音组合在一起,成为SA3的时候,你是怎么听就怎么奇怪,这种三频看似还挺均衡,但是风格上有明显割裂感,以及那和中低频衔接不怎么样的高频瞬态,都让你并不会觉得SA3好听在哪儿。

SA3 频响曲线
总结:SA3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草草了事,极其敷衍的产品。它根本就不像是一个被认真对待过的声音,显得非常草率。除了这个看起来挺好看的树脂背板以外,可能是国产的“定制单元”,敷衍的调音,模块化的3D打印外壳,都看不出达音科的丝毫诚意。
不过在SA3上我也看到了一点,就是国产单元其实不一定就是差的,因为SA3像你很好地展现了三个频段、三个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的应有的素质,都其实并不差。SA3差,就差在了声学方案的设计上,这不能赖单元。所以综上所述,我这条自费购买的SA3,相当于替你们提前吃了螃蟹,剩下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优点:包装较好,做工良好,配件丰富,。
缺点:声音表现整体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