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未来价值还会上涨吗
陈鸣远以其高超的紫砂技艺结交了当时江南许多文士,塘栖金张、邵寉田、宋受谷、卓蔗村,海盐张柯,海宁曹廉让、杨中允,桐乡汪文柏、吴之振、马思赞等。他们将陈鸣远邀请至家中制作茗壶,切磋陶艺。
陈鸣远扩大了紫砂的艺术品类的外衍,把青铜器皿、文房雅玩也丰富了起来,诸如笔筒、双卮、瓶、洗、鼎等,并使之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查慎行就称赞他的作品:"梅根已老发孤芳,莲蕊中含滴水香。"如果说,日后的陈曼生使紫砂壶的内涵上显现高雅气度,那么其肇始,应该归功于陈鸣远。正是他把文士的文房案头摆件纳入紫砂艺人的视野之内,其本身就富含高品位的文化内容。
陈鸣远以其高超的紫砂技艺,与当时江南许多知名文人相识交游,为其坐艺制壶。紫砂壶艺于是开始与风雅的文人翰墨相结合,在精湛的雕塑绝技外,又加入金石、书画、署款与钤印等形式,开启了文人紫砂之先河。
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姑,荸荠等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陈鸣远超越了匠人的局限性,赋予了紫砂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从实用品蜕变成为了艺术品、收藏品。他的作品虽然历经几百年历史演变,仍然保持着造型魅力,深受紫砂艺术和使用者喜爱,成为延续不断的经典。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代表作品南瓜壶。
说陈鸣远的壶,不能不说说他那个时代的紫砂泥。他所制茶壶颜色,或古秀沉雄,或清丽曼妙,常常是惊艳亮世,令趋者膜拜。明末清初时期,丁蜀镇附近的赵庄被人称为“黄泥赵庄”。那村并无风景,但出紫砂宝泥,在紫砂地图上自然光芒四射。想必那也是陈鸣远经常出没之地。其中,石黄泥为陈鸣远之最 爱。据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载:“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末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这种石黄泥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金黄朱泥。何谓石黄泥?一是因为它在没有风化以前坚硬如石;二是它产自黄石与黄石的夹层内,故而得名。一般人认为石黄泥就是红泥,其实不是。自古红泥出赵庄,但红泥并非石黄泥,从矿源上来说,赵庄的红泥矿色泽土黄略带绿,石黄泥的色泽比红泥矿要来得黄。两者的差异还在于一个泥性、一个砂性,一个烧成收缩大结晶度高敲击声清脆,壶表有温润柔和的朱光,一个烧成收缩小不结晶敲击声沉闷,色枯黯淡不鲜亮。如何使用、调制紫砂泥,是一个紫砂艺人终不可告的秘笈。可以想见,陈鸣远能从他的时代脱颖而出,不仅在于他的才情和工艺,还在于他非常懂得脚下这片奇妙的砂土,也许,这对于当今每一个紫砂艺人来说,都是必须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