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顶级思维,让你少走弯路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

有时候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有时候明明很配合,却得不到同事的认同,有时候使尽了全身解数,却得不到别人的喜欢……

更令你丧气的是,明明很努力,却总是过不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生,为何总是事与愿违?天不从人愿是否就是我的宿命?

其实问题不在别人那里,更不在老天爷身上,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的认知思维。

思维决定了我们所走的路,思维更决定了我们最终能够抵达哪里。

接下来五种顶级思维,可以让你少走弯路。

01利他思维

什么是利他思维?简单来说,利他思维就是做对别人有利益的事,帮助别人利益别人,最终,成就别人的人也能成就自己。

稻盛和夫曾说:不管是在商业方面,还是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以明言:凡是依据“让对方受益”这一基准所做的判断,都获得了成功。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大到完成一个商业项目,小到点一份外卖,都是无数人合作的结果,因此,人与人之间需要协同合作,才能成事,如果想占别人的便宜来成就自己,靠踩着别人上位,结果很可能是鸡飞蛋打,事与愿违。

利他,“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很多人总是抱怨时运不济,真正懂得利他,时时抱利他之心,事事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

人心都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付出给别人,别人日后有了能力,也会尽力帮你的。

所以,最高级的利己,就是利他。

卡耐基曾经说过:“你想得到你想要的,必先给出别人想要的。”

宇宙中吹拂着利他之风,只要扬起巨大的风帆,借助这阵利他之风,人生之舟就能驶入美好命运的潮流,就能被导向幸福的方向。

02资源思维

很多人抱怨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往往是因为资源用错了地方。

假设你有两个手下,一个非常能干又努力,根本不需要操心;另外一个则毛毛糙糙,挺需要帮助的。那你该把时间花在谁身上?

每次我在课堂上问起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第二个。

第二个是最好的答案吗?当然不是。

大多数选择先去帮助那个要改进的人,这样的好处是,看到他有改变,会很有成就感,内心也会觉得很充实。但我要告诉你,作为一位管理者,如果你把自己的资源放在那些落后的人或者事上,这样的管理者注定是平庸的。

资源思维告诉我们,最“不需要”你的人往往是你最该关注的人,因为投资在他们身上的回报,比投在那些“需要”你的人身上高很多倍,这就像投资自己的优势,永远比修补缺点的回报要大。

当下这个时代,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比修补缺点的回报大很多倍,所以教练常说:激扬禀赋。

激扬禀赋才是教练的核心宗旨,改变人不是教练应该做的,那是训练师的工作。

人如果拥有资源思维,那么他就会做出选择,把最有价值的事情和其它事情分离开,然后盯准目标,放弃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把时间和精力以及全部的资源投入在回报最大的事情上。

一个人当他学会选择,学会放弃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成长的时候。

03内求思维

遇到困难挫折,需要有内求思维。

真正卓越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会向内寻找答案,这个向内不是指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然后调整自己行为,更加高效地达成目标。

有的人虽然也非常努力,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向外的,习惯于向外寻找答案,比如遇到困难他们会抱怨团队能力不够,或者合伙人有什么缺点,或者经济不景气等等,因此,他们看到的全是问题而不是资源,也就充满了挫折感。

这么多年来,我总是感叹,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才能真正看到解决问题的资源。

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取决于他是不是相信“我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明白自己怎么是问题的一部分的时候,才能够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我是一切的根源不是一句空话,正因为我是根源,所以解决之道永远在我自己身上,我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生不就是这样嘛!

我们唯一能够改变世界的方式是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我们自己。

04跨栏思维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这就是跨栏思维。

当困难来袭的时候,不要害怕,困难的背后,往往是巨大的奖励。

李嘉诚曾经这样说过: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会遇到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这个世界确实是很公平的,想要有更大的成就,就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所以,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想要更好的人生,对于人生的风浪,就得一笑而过。

只有那些经历过痛苦磨难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抱怨而缺乏跨栏思维,那么你会更加软肉,更加悲观,面对困难你会更加想要逃离,只有你完全相信,痛苦,折磨,煎熬,挫败都是成功人生的必经之路,那么你才能真正穿越人生的重重苦难。

不要抱怨不公平,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勤奋,自律,坚韧而不断改变自己的人才可以改变困境,创造机会和缔造希望。

面对现实的人,才能征服现实。

05破框思维

面对问题,要学会破框,破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优化决策,增加创造的可能性。

某汽车公司要上马新的项目,需要外观设计师,技术总监和营销总监一起开落地会定策略,但外观设计师在欧洲,技术总监在北京,而营销总监全国各地到处跑,董事长希望来个4个人3天的会议,让秘书安排。但是不管怎么安排,时间上总是协调不了,四个人这个月都有各自的行程安排。

秘书小姐只好重新规划日程:2天是不是可以?是不是必须四个人全到?后来发现即使四个人同时一天开会都没戏。

秘书小姐忙得焦头烂额,但问题无解?

怎么办?教练说:要用破框思维解决。

在教练的带领下,秘书小姐和董事长重新设定问题:开会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制定策略,因此问题从“我们什么时候开会?”变成了“我们怎么样异地开会制定策略?”

破框了,问题就解决了。

要在一个地方开会很困难,但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随时都可以开会,于是几个人先是分头收集资料,接着每天一次1小时高频率的视频会,周末再进行大的策略总结会,虽然四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最终落实了很好的方案。

遇到难题,学会破框,学会转换处理问题的方式。

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的方案,不需要执着于一种方案,这样,我们才会具有可能性。

就像添高威教网球一样,人们过多希望做一个标准的动作,却常常忽略了最重要其实是“目标”。

不拘泥于标准动作,而是找更高效的达成目标的方法,如此一来,才能不断破框。

作家刘润曾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型。

人生这条路,正确的思维方式,远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我们一直坚守自己的固有模式,不去破框不去改变,困难就会越来越多,挫折也就越来越多。

转换思维,转换更高效的心智模式,才是卓越人生的必经之路。

越高效的思维模式,越能避免走弯路,转换思维,不断成长,人生也就越来越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