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于指缝,散落脚边
总第378期
一生总该结交几个亚麻餐巾般的朋友,朴素体贴,老了以后一起喝茶逛街时可以说:我们的友谊也旧得很好看。
——《生活的比喻》
晨曦中,打开窗子。
迎进来清凉与花香。
初入绍兴城,不觉有异。下榻酒店的路边尽是为修建整改搭出的脚手架,寻常城市的样貌,还有早已熟悉了的江南小城空气里裹挟着水气的味道。所幸此次出游的目的多是随着于先生探索绍兴的吃食,景不景的反倒不太在意。午后到达酒店,挡不住生物钟的准时报警,倒床便睡。至傍晚5点时分,出门开始对绍兴的第一次走访。白日热气减退,有怡人的小风吹来,于是得以有心做一名游客。于是开始感受,绍兴,是一座长在时间里的城。
乌顶白墙的江南民居在别处也见过不少,大多不免有些作秀的感觉。绍兴的民居却不同。绿色的河水静静地淌,青黑色带有苔藓的石板默默地承着两岸房屋。傍晚时分,准备晚饭的主妇在河沿搬了张木凳剥白蒜,蒜子颗颗饱满,蒜皮如雪飘落,有些被风带起飘进河里,无碍,河里有鱼呢,这是天然的鱼食了。
看不清是哪家大叔蹲在河沿的小阶梯台阶上洗菜,白背心,家居长裤,手里小盆在河里轻轻荡了荡,舀出一盆清水来,把菜洗净回身进屋。这顿晚饭应该是一如往常的家常味道吧。落日隐去,暮色就着家家门前点的一盏红灯,是暖色调的夜。去沧桥直街的路上瞥见一座牌坊,顺势拐进去,嗬,书圣故里。可就算是王羲之的故里,寻常人家该住还是住着。两个7.8岁大的女孩儿你追我赶,在题扇桥和河沿边游鱼儿似的嬉闹。生于斯长于斯,她们熟悉每一块石板的脉络,此间游戏自是不必担心。
好像终于知道是哪里不同。绍兴民居是生活着的。这些砖石建筑并不一味在时间里静默伫立,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它们在生命轮回与时间流逝中浸染了尘世烟火,不再是一座座冷冰冰只存在于“景区介绍”里的房子。这里的时间是鲜活的,平易近人的,即便名为书圣故里,也不是庄严肃穆令人自觉只可远观。我自这时间里走过,就像走过寻常路人,只留有一片平常混沌的剪影也无妨,不会亵渎了这里本就平常的生活。
到安昌,那些个师爷博物馆中国银行旧址一概没去,也没趣。我更乐意顺着古街河沿,一级一级登上古桥,闭眼听乌篷船桨漾开一圈一圈的波光。太阳激出霉干菜的咸香,闯进鼻腔里。时间在这古镇里好像更慈祥了。河的一岸是各家经营的小饭馆,桌凳临河放着,游客操着带有各地口音的普通话,就着风声水影将饭菜吃了。另一岸多是寻常百姓家,正午时分大抵家家都在休息了。河两岸的一动一静都在时间的轻叹里平和相处。我看着手机里存下的光影,言笑晏晏。
临出古镇前,特意拐进了仁昌酱园,于先生说他要拎两瓶酱油回去。进去了才晓得,这地方曾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一景。进门就嗅到了时间的味道,纯天然的发酵,浓郁醇厚,不似现代工业那般浅淡。绕过前厅便是露天酱园。一口口酱缸顶着尖尖的帽子撑着满当当的肚子站在日头下,肚子里藏着的是绍兴美味的秘方。母子酱油,酱窝油,老缸酱油,原来酱油远不止生抽老抽这么肤浅。
晚饭吃绍兴菜。于先生特意提前在一公众号上瞄好了馆子,离酒店不远,跟着手机地图,步行便到。馆子名为河埠头,就在西小路河沿打头的位置。店里生意爆满,好容易才寻到一处位置。两个人,三道菜,一笼小笼包,半斤加饭酒,第一次见于先生吃得这么放纵,难得难得,可见这绍兴味道深得其心。不尽兴,于是次日中午,又寻得一处小馆,继续吃。凰仪桥小饭店,或叫桥头饭店,店外没有招牌,店身就藏在凰仪桥根处,极不起眼。若非本地老餮或像于先生此类钻研美食之人,外地游客实在不易觅得此馆。店面很家常,饭菜味道也很家常,却正是如此家常才如此难得。婆媳一起经营,媳妇在前厅点菜招呼客人,婆婆来来往往负责端菜。在此吃饭,就像是到了亲戚家,客厅里坐满了,没关系,挨着厨房有小餐厅。婆婆一口正宗绍兴话,外地食客不懂,没关系,邻桌吃饭的大哥一边嚼着自己的霉干菜一边帮忙翻译。时间在一来一往里过去,掺杂着白切鸡蘸酱油的香和蒸苋菜梗独有的臭,绍兴家常便是历代这么跟着时间在锅碗瓢盆中传下来了。
(蒸苋菜梗,绍兴臭菜里最臭的。嗯,名副其实。)
江南园林怎可少了池子。喜人的是这池子里莲叶何田田,水中大小红鲤闻得人声纷纷戏水岸边争抢鱼食。于先生大呼漂亮,随手用手机拍下。我却让思绪飘远,想着,童年里姥姥家门前的水塘里也有连片的荷叶,夏天表哥会下水摘最大的荷叶扣在我头上,天然的遮阳帽,水珠混着荷叶清香掉在鼻尖,手心里捧着新鲜的莲蓬,我蹲在塘边一颗一颗剥着莲子,看塘里的蝌蚪,听舅妈在院子里炒菜。时间啊,就这么一直向前,回不去了。
返回那天,阳光依然正好,好到眼睛无法自然睁开。会稽山和兰亭还没去,不急,都说“今日留一物,他日好相见”,我道“今日存一景,他日好再来”。我伸开五指,向着太阳,属于我的绍兴时间渗在日光里。而绍兴城的时间从几千年前走来,住在古桥边,窄而幽的弄堂巷落,石板缝的青苔中,黄酒的酱香气晕里,陪着绍兴人,又要走过多久呢。我从这城里走过,用手触摸,用脚丈量。于是时间,便流于指缝,散落脚边。
——选自雨霏《流于指缝,散落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