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杂酱面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五年前我和师傅开车经过黄桥村,当地有家面馆,老板娘虽然眼角有皱纹,但是丝毫不掩当年的风采。在师傅和老板娘谈笑的功夫间,我自己找了个座位,点了一份杂酱面。
你一言我一嘴,慢慢勾勒了黄桥村的过往。
黄桥村是当年的抗战名村,据祖辈口口相传的故事讲,这里曾经有过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伤亡之惨重,令人不忍直视。地面上是支离破碎的残肢以及流在地上的内脏,以及呻吟的军人,他们还在哀嚎。就是在这样一个人间炼狱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她稚嫩的面庞可以让人瞬间忘记战争的残酷,可以让人恍惚间以为是白衣天使下凡。那时候的伤员,不光医疗资源短缺,食物也是奇缺,一天能有一顿饱饭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一个说法,不排除添油加醋的成分,如今的黄桥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镇,人们经营着小本买卖,也有学校,也有医院,不过,肯定是不能和大城市比的,没有三甲医院,没有重本的大学,甚至连剧院也没有。但是,这里有乡戏,每逢节日,就会有走乡的戏班过来演戏,唱着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听不懂的戏文。除此以外,这里所谓的商业街可能就是眼前这个一眼望到头的路。老板娘的面馆,在路的一端,来来往往的客人就像流水一样,稍作短暂的停留便上路了。而当年那场抗争的故事以及那个神秘的女子,也随着来往的客人,传向更远的地方,就像我此刻碗里的白腾腾的雾气在徐徐上升,消失在无尽的高空。
据说,领导那场战役的是一个年轻的指战员,他年轻到还没有来得及成家,就走向了残酷的战场。那一场战斗可以说是一次赴死的行为,是堵上生命的冒险,但是为了革命军主力有序的撤退,必须死守黄桥村,为撤退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那个年轻的指战员,可能还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他有心爱的人,但是他更爱脚下这片土地。他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同胞被敌人蹂躏,不愿意看见流离失所的孤儿,他要守护这一切,哪怕是对不起那位待嫁的女子。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依旧是丰富的,他们有爱有恨,有不舍,有牵挂,有理想,有信念,只不过烙上了战争的痕迹。
然而,战役以生灵涂炭作为结尾,没有胜负,只有遍地的哀嚎,凡是经历过那场战斗的人都依稀记得那个在寻找的年轻的身影,但是村里并没有所谓烈女的故事,也没有所谓誓死不嫁的故事。人们最多的猜测就是这家面馆的老板娘,可是看见满面春风的样子,有说有笑,可以预测她生活美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吃了一口杂酱面,可口下饭。师傅说,他年轻的时候,就有人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我没有接话,抬头看着窗外的马路,五金店的小伙子算着账,百货店的大爷摇着扇子,小姑娘挑着喜欢的衣服,那些过往似乎也随着抗战的故事渐行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