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月兔的前世是谁,才知道“吃亏是福”确实是真的!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是“吃亏福气来”。修行者更提倡“佛祖疼憨人”。只要心存正念,助人为先,看上去好像处处“吃亏”,其实最受佛祖青睐,得善果是迟早的事儿。

  月亮上那只月兔,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与嫦娥为伴。每逢月盈之时必然出现在月亮之上,抬头望去,人们不得不祭,不得不拜。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不得不从月兔的前世说起。

  原来,释迦牟尼在某一世就托生为这只山兔,为了度化动物,让动物们安住当下,他收了很多弟子。水獭、狼、猴子等等都皈依到他的门下。

  山兔的慈悲被天人知道了,传到了帝释天耳朵里,也就是我们民间通常所说的玉皇大帝。他化身迷路的老人又饥又饿,来到山兔门前假装无助哭泣。

  山兔出门看到这位可怜的老人,大发慈悲心,赶紧邀请他进门做客。他的弟子水獭在第一天捞到七条鱼,给老人吃;狼则在第二天也来款待老人;第三天,猴子采摘芒果招待老人。

  可是山兔没有什么可招待老人的,他想,大家都有各种方法招待客人,我却无有什么特殊之物。若用牙齿咬碎之草芽布施,老人也吃不了,不如干脆用我身体当成食物来帮助老人。

  帝释天为了考验山兔,立即幻化出一个大火坑,山兔毫不犹豫举身跳入火海。帝释天大赞山兔舍己为人的精神,赶紧捞出山兔,向天人们宣传山兔的这种精神。

  从此,月亮之上,便都开始留有山兔画像,直至今日,月兔的影像仍然在月亮上依稀可见。

  佛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吃亏是福”的精神。千百年来,做为国人的传统文化精髓,这种精神却一脉相承了下来。

  郑板桥在乾隆年间考取功名,长年离家在外作官。他的弟弟郑墨在家乡继承了祖业。祖屋年久失修,郑墨就想重新翻新一下。问题来了,他们家的祖屋和邻居共用一墙。邻居因为各种原因不同意翻修。没有办法,他的弟弟就把邻居告上公堂,打起官司。郑板桥当年在山东潍县任知县,为了赢定官司,他弟弟就写信,希望和兴化知县打个招呼,给以支持。

  郑板桥接到弟弟来信,没有给知县写信,反写了一封“吃亏是福”的回帖,然后附诗一首: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深得其意,为郑板桥宽厚、大度所感染,撤了官司,妥善处理了两家关系。邻居也深受感动,于是两家和好如初。

  后来郑板桥将 “吃亏是福”写成条幅表成字,从而使这句话成为中国民间百姓最常用的座右铭之一。

  因果不空,有失才有得,属于你的东西,即便吃亏在先,最后可能以另外的形式回报给你。

  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一切最终都是等价、等值的交换,人只有懂得奉献,愿意吃亏,才会为自己积福延寿。人只要能奉献,内心就可以生出一种强大的力量。

  懂得奉献,是一种大爱。因为他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亏欠别人。很多师兄自己受益于经文,也参与随喜倡印,这就是为自己积累福报的最佳捷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