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年酒(余书旗)
酿年酒(图片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供稿中心)
家乡有酿年酒的风俗,每年立冬一过,很多家庭便会张罗着要酿年酒了。自酿的年酒以“水酒”为主,有些家庭偶尔也会酿一两坛“封缸酒”。老一辈的农村人大多会酿米酒这门手艺,以前父亲每年立冬前后都会用糯米酿一两坛“水酒”,有二十多斤一坛的,也有四十多斤一坛的。
和裹粽子一样,酿酒的糯米也是需要浸泡的。待糯米被浸泡透了,再用饭甑蒸,蒸熟就好,不能太生或太透。这种米饭叫“酒米饭”,喷香软糯。小时候,每次酿酒的时候父亲都会捏一个拳头大小的饭团给我,让我解解馋。
酿酒(图片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供稿中心)
是否能酿一坛好酒,淋水这一关很重要。蒸熟了的糯米饭倒在淘米篮里以后,为了不让米饭粘结成块,要尽快边搅拌边给米饭淋水,淋多少水不一定,一般以不烫手为宜。太热了,酒会发酸;太凉了,不能发酵,便成不了酒了。所以,得凭经验,手感差不多了,便撒上酒曲粉,搅拌均匀,盛入大口酒缸内,把米饭稍微压实压平整,中间留置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孔,用以观察酒酿的发酵情况。立冬以后天气转冷,有碍发酵,要注意保温。传统的保温方法是用箩筐加稻草做一个专门用于保温的“酒窝”,把酒缸放在“酒窝”里,上面盖上蓑衣棉被之类的物体。一般到第三天的时候,圆孔里便渗满了酒浆,这时候的酒称为“三朝酒”,特香,特甜,很诱人。装入酒坛之前,父亲会让一家老小都尝一点,然后舀入酒坛,密封坛口,让其自然化糟,这是从“夹糟酒”到“水酒”的过渡期。
自家酿的酒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平时吃的酒,一种是过年喝的酒。平时吃的是甜酒曲酿的酒,专做“夹糟酒”。另一种是烧酒曲酿的酒,酿年酒用的。之所以说是“吃酒”,因为家乡在正式宴席上不把这种“夹糟酒”当酒,更多的是当一种充饥的食物。早年物资匮乏的时候,市面上很少有白酒可买,老家一带的农村,大多数人家都会酿一坛“夹糟酒”备用,平时烧鱼炒肉可做香料,有客人来了,从坛子里取半碗“夹糟酒”,冲上刚烧的开水,便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也不算怠慢客人了。招待上门的匠人也一样,一碗冲水的“夹糟酒”加两个酸菜豆腐馅的玉米粿,便是一顿不错的晚餐了。
酒香四溢(图片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供稿中心)
“水酒”的基础是“夹糟酒”,当酒坛内的酒糟化得差不多了,便将冷却后的开水倒入酒坛中调和,再过几天后把酒糟过滤掉。过滤后的酒是糯米酒,也就是“水酒”,最后将其装入酒坛中封存,过年时来客了,炖上一壶,天寒酒暖,感觉特别舒畅。也有多酿了几坛酒的人家,除了过年待客以外,会有意留一坛半坛,到了清明时节,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干农活回到家里,开坛舀一碗“水酒”,咕咚咕咚下肚,又解渴又过酒瘾,也是一大惬意之事。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