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几分钟画的水墨葡萄,却震撼人心500年!

徐渭的《墨葡萄》是一幅大写意画。

写意画宋代就已经有了,但是,真正成熟是在明代。

明代大写意的代表人物就是“青藤”、“白阳”。青藤就是徐渭,白阳的另一位画家陈淳。

我们从徐渭在绘画史上历史地位,就足以知道,他应该有多重要了。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还感叹,不能到青藤白阳门下做个小学徒呢!

《墨葡萄图》是徐渭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所以,我们就分别从几个方面欣赏一下这幅杰作。

水墨淋漓的大写意

中国画从时代起就非常重视对个人感受的抒发,而不是兢兢业业的去描绘事物的表面现象。

徐渭的绘画,走的就是这样一个路子。

大写意画,追求画面酣畅淋漓的效果,如果兢兢业业的去画,就不会有这种效果。

绘画时,笔墨水分比较大,行笔快速,一幅画,有时几分钟就出来。

徐渭这幅《水墨葡萄》,我估计也就十几分钟而已。

画画的步骤是:

1.先用不太浓的墨画叶子,铺开布局,两分钟足够。

2.枝干一分钟,厾点葡萄,因为要仔细,大概两三分钟。

3.最后,重墨补充一下用墨不足处的枝干和叶子,增添一些藤条,大约三五分钟。

4.再稍微收拾一下用笔不到处,作品就完成了。

5.最后题诗。这个不好说用多少时间。

但是,我们根据作品的布局安排来看。徐渭的《水墨葡萄》这个作品,他早已心中有数,给画面留下了题字的位置,所以,我估计,也是胸有成竹的一首诗,也就三五分钟写好了。

所以,合计起来,这幅画也就十几分钟而已。

由于下笔快,笔墨水分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就有水墨淋漓,一吐为快的艺术效果。

如果用工笔写实的方法,这幅画至少要画几天!

你想想,一时的感受,两天之后,还会那么激动人心吗?

所以,写意画,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一吐为快,瞬间画成,因此,我们至今还可以看得出来,徐渭当时的脉搏是怎么跳动着的。

这就是大写意绘画的特点。徐渭在作品中,也发挥的非常淋漓尽致,所以作品有神完气足的畅快之感,这是整体感受。

大开大合的空间张力

徐渭的《墨葡萄图》的构图,给人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最好说明。

右边的叶子浓密集中,左边的叶子舒朗飘逸,中间流出空白,把画面的节奏感一下就拉开了。

而作品约三分之一处的空白,即使没有题字,也会有一种合理的空间感的。

这就是布局安排大开大合的一种张力。

精粹的题诗过人的书法题款

中国大写意绘画,从宋元时代,就非常流行题诗了。

绘画作品上的题诗,也是文人雅士乐此不疲的一种雅兴。

别的本事好不好,题诗应该说,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对徐渭来说一点也不夸张。而他的书法,也是明代的大家。

所以,《墨葡萄图》上题诗书法,也是值得我们玩味的艺术延伸。

他在这幅画上题诗写到: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他的这首诗是说,一辈子大部分都不得意如今也老了,只能在书斋里叹息晚年。可惜我就像明珠一样的葡萄,只能在野藤上寂寞悬挂着。

诗里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不如意的叹息与悲凉。

徐渭是非常有才华的明代人物。他是文学家、诗人,也很有实干才能,但是应该说命运不好,所以,既没有一官半职,也没有平静的生活。

回顾自己的平生,只能为自己的不平而鸣了。这绝对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

我有时就想,很可能徐渭心中早已有了这首诗才提笔作画的,或者画好了,诗也成了。

徐渭属于文人画家,文人画的特点之一,就是诗书画一体。他们有足够的文学书法的造诣,给这种娱乐性绘画,增加一些画所未尽的延伸,这就是学画画,发展出题诗的理由。

因此上古代欣赏绘画的,都是读书人,他们没有阅读诗歌的障碍,相反,还非常喜欢在绘画作品上读到画家的题诗,增加对绘画的欣赏品味。

这就是中国画上有题诗的道理。

不过,绘画作品上题诗,是一个增加文化难度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绘画作品上题诗,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题诗与绘画巧妙的融合起来。

徐渭在《墨葡萄图》上的题诗,艺术性是非常高超的。

首先看第一行字,没有垂直下来,而是向左歪过来了。第二行也随第一行歪,但是,在书写到第三第四行的时候,居然调整到垂直状态了。

这个题画章法,真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精心安排的。

如果第一行就垂直而下,那么与葡萄主枝干,就会形成一个接很生硬的角度,上半部分的空白,就会过于将近正方形而呆板起来。

所以,徐渭采取了斜割垂直线的方法,造了一个弧度。

那么,如果四行都这样向左歪下去,左边就会出现上面宽下面窄的空间,这是不利于整体构图的变化统一法则的。

所以,徐渭题诗的最后两行,矫正了一下左偏的惯性。

最后的结果就是,与画的整体构图,互相协调而又不失为书法的独立趣味。

徐渭的书法比较老辣,但是,这个《墨葡萄图》上的题诗,柔美 而潇洒,是不是为了与作品保持一致呢?这就只有徐渭知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