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书
前几天读文友齐大春先生关于《藏书的故事》一文,为他的艰难藏书爱书并坚持写作而肃然起敬。思之再三,其实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学之人背后谁没有一段关于找书、淘书、购书、藏书的过程呢?这一如和每个司机谈起考驾照的经历,虽说都是从科一至科四,但各有各的过程,各有各的遭遇,谈起来,恐怕要说上一箩筐也不休。
钟书之意有二,即钟爱读书,钟爱藏书。唐宋八大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然,每个人在浩瀚博大的知识海洋中,在古今中外积累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全部书之万一,而只学一种学科也是接触愈深,愈觉得高深莫测,遂不觉又翻开了其他学科之门。
我喜书,多为文学、书法、历史一类,纯属个人爱好。可能高中读文科的缘故,也应是先因喜欢而后读了文科更恰当一些吧。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在班主任高老师的倡议下,也是为了开阔文学视野,丰富文学素养,写好作文,班里同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我读过巴金的《家》,从中知道了觉民的个性倔强,觉新的懦弱顺从,觉慧的叛逆大胆,知道了旧社会、旧礼教、旧家庭对人的迫害;读路遥《平凡的世界》,达到了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的地步,为少平的贫穷自卑同情,为他勤奋上进而敬佩,为晓霞的牺牲而叹息垂泪,也为少平最终的归宿迷茫探究; 读作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如金庸先生的“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雪连天射白鹿”系列,更是手不释卷,如获至宝了。阅读的快乐似放开闸门的江水奔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近几年流行一段话:“坚持一种行为就会养成一种习惯,有了一种习惯,便拥有一种性格,有了一种性格便拥有了一种人生”。至此,我爱书、读书、藏书的习惯,便算是养成了,伴随着我毕业、军旅乃至又到地方工作20余年,从未间断。阅读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了,对书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兴趣盎然。
爱读书,书店自是常去处。学生时期,常去的是咱县的新华书店,因囊中羞涩,总是拿出住校生节约的伙食费,买一些简装书。收藏有《草诀歌》、《三国演义》简版、《赵玉亭楷书字帖》等,那时已订阅了《书法报》,从中知道一些名帖,奈何县城书店规模小,书法类书籍除传统的欧、颜、柳、赵外几无其他,常引以为憾。
参军到北京以后,虽说到了首都,但营区在北郊,距市中心有一段距离,再则军队高墙大院管理严格,请假难成了问题,一旦请了假,便早早出门。听战友说:“北京最大的书店是西单图书大厦,其次是王府井书店”。一到上午9点,书店开门,我和等在门口的人们便一涌而入。第一次对图书大厦的印象,自己至今记忆犹新,四层楼的建筑,规模宏大,设计装修中西合璧,大厅宽敞明亮,里面陈列丰富,充满着浓烈的现代感,书香氤氲,让人一时不知该往何处?其他的不必说,但是二楼经营文学艺术类的书,占地也足有几十平米,占满了正反十几个大书架,让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爱书的人可真多啊,除购书付款的以外,有站在书架边认真翻阅久久伫立的,也有于角落边席地而坐长时间阅读的,有需要某本书某一段用笔在本上认真摘录的老年人,更有用智能手机按需要内容翻拍的青年小伙。
书店以她开放、博大、包容的姿态面对着每一位读者。售书员也不像课文《窃读记》小女孩所想象的那样,她们对这里的一切早已习以为常,决不会对长时间看书的读者横眉冷眼,她们热情大方,笑容可掬。这里的读者悠闲而从容,自由而享受,大有想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直到关门打烊才归家的劲头。
西单图书大厦是我常光顾的地方。战友们节假日请假,去景点去公园去游乐场,我却常常到此沉醉于那浓浓的书香。在这里,我觉得自己象一块干瘪的海绵,恨不得立刻吸得鼓鼓的,又象一位行走在高原的旅人,气喘吁吁需大口吸氧。不同版本、各种大小、装祯各异的名碑名帖乍现在眼前,眼界大开,那种幸福感扑面而来。怀素的《自叙帖》,文征明的《西苑诗》,黄庭坚的《松风阁序》,他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像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是那么的熟悉,那么可亲可爱。每次看书购书,总是收获颇丰,流恋忘返。因部队请假时间短,也因从偌大一栋楼上下出入费时,为节约时间,多翻阅一些书,我常常不吃午饭,饥肠辘辘,一直看到快要到销假时间不得不返程才作罢。
王府井书店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八层高的建筑,宏伟而庄重,图书摆放的错落有致,有时西单那边图书不全或价格不合适的时候,也常来这边找书淘书,魏碑《龙门四品》和《古代名人家训》等多本书,即购于此。
藏书的来源还有一部分就是京城东三环人气最旺、在全国富有盛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每逢周六日,市场东侧古籍、书画、旧书生意尤为红火。书摊南北相对,紧挨成片,书的种类多而便宜,成了淘书的绝佳地带,有时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奇货可居,欣喜不断。我在这里淘到了《杨家将》多本小人书,《毛泽东选集》和一些字帖。其中《杨家将》小人书被儿子翻看多次,在今夏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参观代县鹿蹄涧杨家祠堂时,他代表全班接受记者采访,现场讲述了《杨七郎打擂》和《李陵碑》中潘杨两家的故事,赢得阵阵掌声。不得不说,淘书、读书给自己、给家人培养了才气,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北京的中国书店也是一处经营古旧刊物、传统书目、碑帖拓片的知名企业,非常值得爱书者一去,不做详述了。
我自大前年回繁峙工作,地域变化,没有了逛书市逛大店的条件,但热衷于读书藏书的痴心不改。在翻看原有藏书和去本地书店的基础上,又充分挖掘网络功能,在功能强大的电商平台上,买书、看书的燃眉之急又得以很好解决。电商购书,便宜,可选择多,缺点是不够快捷,图书也正版盗版混杂,良莠不齐。但尽管如此,仍可满足“看”的基本功能,我的几本名家散文、沈从文的《边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余华的《活着》等书,皆网购来读。
说到藏书读书,有必要提到电子书,电子书作为纸质书补充和替代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在今天电子信息时代,电子书以数字储存信息量大,基本免费和便携可随时翻阅的特点,非常迎合现代生活,这也成为了我经常阅读的一部分。比如手机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喜欢的公众号如:平型关杂志、洞见、现代散文网、文史开讲了、人文繁峙等。但是也有人不喜电子书,认为纸质书更具有质感,有书香气息,有收藏价值,也有利于视力保护,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也相信:“深阅读,重阅读,一定是归于纸媒的”,我个人是偏爱纸质书的。
钟书,更侧重于读书。读书是与古人交流,与智者共鸣,受高人指点,是开拓视野,是站在巨人之肩。一部好书引人入胜,让读者喜怒哀乐与书中人融为一体。一些经典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场景,历经数年而不忘。可能你在街上偶遇了几年不见的同学故友,有一时叫不上名的尴尬现象;但如提及读过的书中的某人,此人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立时浮现在眼前,人物形象是那么的生动鲜活,仿佛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一个人。书中的情节让人哑然失笑,让人掩卷沉思,让人长吁短叹,让人魂牵梦萦,让人荡气回肠,让人泪光盈盈。个中滋味,惟读书人自知。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以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儿,陶醉其中,此乐何及?正应了那句诗:“莫笑痴迷如醉酒,余生此乐足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