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有“三山抱一荡”之称的阳山荡流传着许多传说,名人英雄以“两周”为核心,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早期,阳山荡水域宽广,水质清澈,维系百姓的生产生活,不负“芳桥活水码头”的名声。也沐浴过不少人,周处便是其中一位。
一年夏天,家在阳山荡周边的周处,放牛时将牛系在磨盘山上吃草,自己到阳山荡里游泳。
不料突遇雷雨,只能在龙眼桥下躲雨,在雨大浪急中,荡里冲上来一大片雪白的沫子。
出于好奇的他低头舔了舔白沫,味虽咸但解渴,于是肚中饥渴的周处便吃了个痛快。据说他吃的白沫是龙到阳山荡里抽水吐出来的龙沫,吃了龙沫的周处感到身上奇痒难忍,想借大松树擦痒缓解,但擦一棵倒一棵,人由此变得力大无穷。
周处在阳山荡游泳获神力的传说不乏神化色彩,而科学巨匠周培源在阳山荡游泳确是真实存在的,这在周老的回忆录中都曾提及。周培源,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
出自书香门第的周培源,本人也十分勤学聪慧。
1918年春,周培源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数满怀热忱的爱国青年参加了上海地区的“五四”运动,周培源也是其中之一,但此举也促使了周培源被校方开除。
被开除的周培源回到故乡,父亲对此事颇感恼怒,时常责备他,于是他便到附近的潮音寺闭门读书。
读书之余,周培源常在阳山荡里游泳,一缓心中之闷和苦读之疲。宜兴山水景区中常伴有名刹古寺,位于阳山荡风景区的潮音寺是闻名海内外的宜兴第一古刹。岁月变迁,不变的是香烟缭绕,古寺梵音。寺庙的历史底蕴与地方传统文化水乳交融,芳桥源远流长的“忠孝”文化从中便能得以窥见一二。
潮音寺的前身是东吴大帝孙权之母吴国太在汉献帝兴平二年所建的"静山堂"。吴帝登基后改建为"潮音寺",每逢香汛期,朝山拜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以至路堵河塞。
于是,吴帝专门开凿一条直通太湖的河道名曰"烧香港",以方便母亲到此烧香进拜。后来,以忠孝著称的晋建威将军周处也依照母亲意愿重修潮音古寺。
寺古、山青、水碧、树绿、天蓝的阳山荡,在古时深受文人雅士的偏爱,所著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如今,依托良好的山水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人文资源的阳山荡风景区,在地方政府的打造下,更是人气爆棚,成了宜兴人民的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城市绿地。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