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李嘉诚、包玉刚成功后,为何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
李嘉诚、包玉刚都是商业巨头,古天乐是娱乐界明星,他们在成功后,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捐资助学。
李嘉诚建设了汕头大学,包玉刚建设了宁波大学,古天乐已经为内陆捐助了100多所希望小学,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他们捐助的多数不是大学就是小学,思路不外乎两点,一个是凸显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另一个凸显了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其实还有一个隐含的动机,值得钦佩,那就是接受了小学教育,起码脱离了文盲,能够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
就在毛衣站如火如荼的时候,任正非在接受央视董倩独家专访时还谈到教育问题,引用了一句话来表达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可见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不仅仅是对个人和家庭,更是一个民族兴衰的关键。
这些成功人士在用这种方式回馈社会,实际上,很多人开始做的是扶贫工作,毕竟这样做更直接,然而从扶贫的经验来看,发现扶来扶去,有些地方根本扶不起来,进一步调研发现,那些资金撤出马上返贫的地区,真正缺乏的是教育,让他们接受最基本的小学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局面。
人类区别于动物,正是因为有了文化这个第二条基因,使得人类面对自然界,除了依靠基因遗传去延续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以外,更是利用文化载体,将人类几千年、前后几百亿人创造出来的成果传承下来,要知道这些成果是不可能利用基因传承的,这种文化的传承使得人类从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种群中脱颖而出,可见文化的作用关乎人类的命运。
同样,在世界之林中,文化也正在成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支撑。
文化是人类对外界和人自身的所有认知的总和。自然选择是动物界的淘汰法则,是对基因的优选,而文化选择就是在高度社会化的人类种群内部的淘汰法则,是对认知能力的优选。
提高文化素质关系到民族兴旺,教育是根本,没有教育就没有传承,更没有发展,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作用越来越关键,成为人类种群中竞争性淘汰的主要因素。
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最基本手段,是获得平等权利的基础,没有知识就算给了机会也难把握。
教育不仅关乎个人命运,也关系到家庭的命运,更关乎民族的命运,最终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
古天乐、李嘉诚、包玉刚,他们在成功后兴办教育,特别是古天乐对基础教育的捐建,利在千秋,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