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我该怎么面对抑郁前兆?
图画:焯焯
案例——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这段时间睡眠很浅很浅,晚上睡得很晚,早上醒的很早,我总是感觉心里很难受,总是想哭,总感觉自己很憋屈,我最近很暴躁,工作时总是发脾气,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我感觉控制不住我自己的情绪,我现在特别愿意发呆,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但就是控制不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在哪,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我觉得自己好可怕。
解析……
当人生中遇到一些刺激性事件时,比如有人离世,车祸,冲突,失恋,失业,经济危机等,有的人是当下就作出了反应,积极应对和解决;而有的人无法面对,先让自己隔离开来,不去想,也不想去解决,总之就是不面对,把自己封闭起来,当然,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当时解决了,事情发展的方向也是新的方向;而当时没有解决的,在后期的某个时段还要出现,还要重新去面对去解决,这种情况被称为“未完结事件”。
从表面上看这两种情况只是时间和自我能力的区别,但是从本质看却是有事情发酵的作用,比如当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要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的提升,对于同一件事多年以后再去看待,一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案,但是本质存在的那份感觉印记会给心理造成很大的干扰。比如有人离世,当时不愿去面对和解决分离的事情,过几年,又有人离世,那么,就会把两个人的离世的感觉累加在一起,更加悲伤,而旁观者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如此悲伤呢?所以,由此看来,这个案子的案主很可能曾经历了刺激性事件而导致的“后遗症”,现在就显现出来了。
心理的问题一定会影响睡眠和饮食规律的,而情绪则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一份提醒,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这就涉及到自我成长方面,其中基本一点就是找到“我怎么了”的所有表现形式,分析清楚自己的现状,接着需要做“我该怎么做”的方案,本着“做些什么让我暂时舒服些”的宗旨,让自己慢慢的脱离出来。只有关注这个提醒并脱离出来,才能真正的走出来,否则就是绕在问题里,迷在现象里走不出来,绕不出去的。另一方面,这个时候最好求助心理辅导,可以更好的预防精神疾病,帮助自己更快更有效地恢复心理健康。当然,自己也能走出来,但耗时耗力不确定,这样的情况不少,可是成功的不多,绕一圈还是要寻求心理辅导,或者直接去精神病院治疗了。
人的心理是很有趣的,你关注它时,它也就跟你积极的反馈,而且快速;你不关注它时,它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一旦有一个契机,它就会加倍的呈现,很多人像案主一样的害怕,也就是这个原因了,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病还是没病,总在病与非病之间徘徊,这个过程是最关键的摇摆期,也就是决定你到底要病还是健康,选择权完全交给了你。和身体疾病不同的是,心理问题很隐蔽,也很难提前预测,临床可以通过量表得到一些信息,但是还要根据来访者实际心理情况来判断,所以很复杂。那么,也有简单的,就是知道什么情况是正常的心理表现就可以了,只要没有超出这个范围都是正常的表现。偶尔发生的情况没有关系,长期如此就需要重视了。
让自己静下来,是真正让自己好起来的基本条件,否则,睡眠不好,精神就不好,精神不好,食欲就不好,食欲不好,心理就不好,心理不好,睡眠一定出问题,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反之,找到心理的突破口,先好起来,这个循环就是良性的了。如果自己可以静下来,就在安静中去找答案,不要怀疑,想到就做(只要不是伤害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都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再整合出适合自己的心理辅导模式,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总结,当我们发觉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做些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的事情,比如练瑜伽、导引术、静坐、冥想、慢走等,这些在平时可以做的话,当我们遇到心理问题时,就很容易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