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管控孩子的手机等电子设备?
我的观点是,要通过讨论、协商,形成一些约定,决不可禁止孩子使用。因害怕移动设备给孩子带来负面作用而禁止,那是标准的因噎废食举措。应该通过引导、示范,让孩子自己学会管控。人,毕竟不是物的奴隶、也绝不能变成物的奴隶不是?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化社会成型;移动互联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我相信,在目前的中国,几乎人人都已经体验到了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各种改变。
然而好玩的是,很多中小学校却明文规定:学生进校园,不得持有智能手机、ipad、手提电脑等移动设备。而具有讽刺意味的,很多家长竟然积极响应、大力支持这样的荒唐决定。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数十年、甚至说落后近百年也不为过,“弯道超车”,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社会带来的便利,跟他们在同一起点竞争,是我国在短时间内赶超世界的重要策略与秘诀。然而,我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却在学校里享受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教育。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让孩子们与现代化科技隔绝的教育行为背后,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我们成年人思想的懒惰。由于成年人不善于学习新的东西,不想去研究这些现代设备和技术带来的可能改变是什么,而只看到了孩子们用这些工具玩游戏的消极一面(未必就是消极)。其次,是我们传统教育中的“控制”思想作怪,认为教育只是文化传承,是上一代把自己的经验告知下一代,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否认教育的服务功能(服务于个性的发展)。于是,本着“妄图控制下一代”的思想,对孩子、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加以限制,此举实在是荒唐至极。
也有人说,小孩子自控力弱,所以……
那么,孩子的自控力是怎样形成的呢?正是要在需要他自控的事件中逐步形成,外在的管控、限制、打压,只能引起更强烈的好奇、反叛。根本上,还是跟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控制下一代”的意识有关。
十一学校是WIFI信号全覆盖、积极倡导学生自带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学生、老师、领导都深深体验到了这种“无限互联”带来的巨大价值。几年来,并没有发现一例有的人担心的因自控力弱“被设备毁了前程”的学生个案,这个事实说明,因噎废食的教育思想实在应该抛弃。
为什么有的人会放下自己的主体工作去玩?说到底就是出于无聊,根源在于对主体工作的厌恶,加之责任心不够强。这种情况下,你即使限制住了他的电子产品,他也只会发呆,未必会因无聊而积极去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让我们努力,把管控孩子手中的电子产品这件事做成教育吧!让孩子通过自我管控加以调节,并在自我管控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管控能力。
请读者尊重原创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