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之气远闻

读《古文观止》卷之一

季梁谏追楚师
无论君主还是庶民,身边有一位贤臣或者贤友,是一种幸运。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征战不断。楚武王与大臣谋划,制造假象,使随国放松戒备,随侯中计,但贤臣季梁劝谏随侯,要忠于民,信于神。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说理,真情为国,从而打动了随侯,既让随侯警戒起来又让他"有之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修明政治,使楚国的计谋没有得逞,幸事!
随侯还真睿智呢,可以听进"道"理。这一听从,免去的不仅是劳民伤财,还有普通百姓的安危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面对一件大事需要抉择时,通常会有两种主要的声音,这两种声音通常是相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定夺人的耳根是否正知正觉,果断做出"忠于民而信于神"的抉择就显得异乎寻常的圣神了。
当时楚武王专门用疲弱的士兵和军容不振来接待随国少师。后随国少师回去让随侯赶紧出兵追击楚军。庆幸的是随侯正准备出兵,贤臣季梁就在身边,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世态而且把随侯从悬崖勒马的境地给拽回到了安全地带,避免了劳民伤财。
季梁劝阻随侯说:"上天正眷顾楚军,楚军表示疲弱,是引诱我们,君王何必急的出兵呢?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战胜大国,是由于小国得道而大国淫虐乱政。"
望着随侯有听下去的意思,季梁继续声音和煦地一步步阐释自己的观点。他接着说:"所谓道就是忠于人民而取信于鬼神。国君时刻想到为人民谋利,这就是忠;主持祭祀的官祭祀时的言辞诚实不欺,这就是信。"
随侯随即把自己的一片真心也向季梁吐露说:"我祭祀时用的牲畜毛色纯正而且肥壮,盛在祭器中的粮食丰富完备,我是忠于民信于神啊!"

季梁心里暗喜,感觉这次的劝阻可以成功。嘴边的良言噴涌而出,连他自己都感到一种酣畅淋漓,不吐不快天助般的合情合理:"百姓,是神灵的主宰。因此圣明的君王先使百姓安居乐业后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奉献祭品时祭官说'牲畜又大又肥壮',是说百姓的生活也是应有尽有,穰穰满家的;在奉献粮食时祭官说'洁净的粮食丰富充足',是说他们春夏秋三季没有遇到灾害,人民和睦,年成丰收;在奉献甜酒时祭官说'至善至洁酿好酒',是说他们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而没有背离的心念。"
尤其当季梁说到:"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而没有背离的心念时,"随侯的眼睛在发光,他瞬间又把本来挺直的脊梁又抬了一下,感觉他的形象更高达威武了。
季梁说的就更得体和娓娓道来了:"所谓芳香之气远闻,是说没有诬陷别人的邪恶。"
"因此他们忙着春、夏、秋三季的农事,修明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亲近九族,用这些来向鬼神祭祀。这样,人民就和睦,鬼神也就赐予他们幸福,因此做任何事都能够获得成功。君王姑且修明政事,与周围兄弟国家亲近,也许能免于灾难。"
随侯听了一堂贤臣给他上的旁敲侧击的课,随侯听了,身子打了一个"寒噤",随侯坐定后,面目表情从发白到红润,内心的变化他自己最明了。据说,随侯后来一心修明政事,楚国也不想吃眼前亏啊,楚国就没有再来攻打随国!
试想,上至随侯下至贤臣,庶民都明白"忠于民信于神"是先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之后才去祭祀鬼神,而且内外一致,不欺不瞒,不仅行动不欺,就连意念也不瞒,身边没有邪恶的磁场,自然芳香之气远闻!

(感谢大同市著名画家张秀峰老师的画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