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遁卦的解读为例来说明《易经》的读法
读懂《易经》究竟难不难呢?我今天就以遁卦解读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读《易经》方法和思考的过程。
一,坚持独立思考原则
有人说《易经》是一部讲宇宙万物规律的哲理书。当我们听到此类言论时,我们需要自己做出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们知道,书籍内容的性质决定了该书籍的性质。假设《易经》是一部旨在讲述万物规律的哲理书,那么它的内容里必然要提供旨在阐述万物规律的内容。这样,我要判断这一论断的是否正确,关键问题就在于我能否在卦象与经文中找到万物规律的说明。
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遁卦,看看它的内容是否在讲述某一普遍规律。经文卦象与文字的解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一来,《易经》距离我们太过久远,古今文字、文化俱有差异,以今释古必然存在诸多客观的障碍。二来,自古释易解易者以千万家数,种种解读同时也是种种成见。所以阅读经文,参考诸家,都需要自己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如果自己缺乏定见,就要被成见淹没了。
二,选择必要的参考书籍
要读尽古今所有的《易经》注解是不可能的,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几个本子做参考。我自己手头上常用的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李镜池《周易通义》,另外还有周振甫、南怀瑾、张善文的相关作品。选择注本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没有办法统览诸家观点,难免失于偏颇。太多了反而难得要领,老子讲少则得,多则惑。
古代的注解我很少读,一方面难啃,没有白话文好读,另一方面古代著家谈象数的多,而我认为象数解经是一条无法走通的路,所以不怎么读这方面的书。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道理不是别人说它对就一定是对的。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当我能找到它之所以为对的理由和证据时,然后才信从它。否则,就存疑,或者找到更能说服理智的道理替代它。人类大脑的理解机制是统一的,假如一个道理为真,别人能理解,我一定也能理解,世界上每个角落里的任何一位理智健全的人也一定能理解。不存在只对特定人群成立的真观念。
三,怀疑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哲学思辨是一切学问的基础
遁卦符号是由上面乾卦与下面的艮卦相叠而成。遁卦的卦名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遁”,另一种写法是“遯”。比如,李镜池、高亨、南怀瑾的本子就写作“遯”。周振甫、杨天才、张善文的本子则写作“遁”。不仅卦名文字有区别,诸家对卦名文字意义的理解也是不一致的。
“遁”的意义究竟如何理解呢?很多注家都将遁理解为隐遁、退隐之意。这个说法可能最早源自《易传》,比如《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君子远小人,常被解释为隐遁而去。李镜池、南怀瑾、周振甫、杨天才、张善文等均持这个意见。高亨则有不同见解,他说,遯疑借为豚。豚即猪。上面这几位,哪个不是公认的研易大家呢?可是不同意见如此,我们作为读者的,该信从谁的解说呢?我们不能从好恶的情感出发去做出选择,而要以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去抉择。
试想,如果遁字的意义是隐遁、退隐,那么经文必然要讲与隐遁、退隐有关的内容。如果遁就是指猪,那么经文必然要讲与猪有关的内容。所以,我们不管孰是孰非,先去读经文,看看经文究竟讲了什么内容。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厉,是危险的意思,厉字出现在这里是要说明,占得初六爻意味着有一定的危险。勿用有攸往,就是不可以有所往,意思是说占得初六爻不可以出门远行。我们再看遁尾,有尾即有首,如果遁字的意思是隐遁,退隐,我们就需要问了,难道退隐还有首尾的分别。我们甚至可以勉强认为,君子刚刚准备退隐时叫做遁首,不打算退隐了,要出世时叫遁尾。可是君子既然要远小人,为什么还要重出江湖呢?但凭这两个字是看不出原因来的。我个人认为,在这段爻辞中,如果将遁字理解为退隐总有些牵强和不自然之处。
我们再来看,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这段爻辞如果直译过来就是抓住它用黄牛皮做的绳子,使它不能逃脱。这是使用外力将某某东西强制性困缚住,捆绑住的意思。我自己的理智不能够让这个情景与隐遁、退隐关联起来,看注解家的解释,也不能满意和信服。
九三,系遁。系,有使用绳索捆绑之意。比如,随卦中有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其中的意义就是捆绑了或抓住。那么,被捆绑了的隐遁,被抓住了的退隐无法讲通吧!退一步,被捆绑、或被抓住的隐遁者也是无法讲通的。因为君子既然为了远小人而退隐,那么他就不应当被捆绑或抓住啊。
接下来的经文,好遁、嘉遁、肥遁,更不好理解了。难道隐遁还有好坏,肥瘦之分么?如果我们不刻意去更改经文文字的意义,我认为将遁理解为隐遁在经文中根本就无法讲通。举个例子,李镜池在解释这些经文时,将好字定义为喜好,这样就将好遁解释为喜欢隐遁。将嘉理定义为赞美,将嘉遁理解为赞美隐遁。将肥借为飞,肥遁理解为远走高飞,其实还是隐遁的意思。但是这些解释中却刻意改变了文字,最明显之处就是将肥改为飞,其实这个改动却丝毫未加新意。肥遁与遁的意义还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我们将遁字理解为猪,明显比将它理解为隐遁更容易讲通,而且不需要改变原有文字。好猪,一头好猪,不难理解吧。肥猪,一头肥猪,也不难理解吧。我个人将嘉遁理解为上了宴席的猪,至于理由我后面再讲。我们回头再看,遁尾,猪尾巴,或猪的尾部。猪有头有尾,或者有头部尾部都是不难理解的。我个人意见,在这里遁尾理解为猪尾部,或猪屁股更合理些。为什么呢?即使我们现在养猪,在其幼崽期也要进行阉割手术,其目的是更利于它长肉。我们饲养猪的目标就是要收获猪肉。阉割手术就是在猪的尾部或屁股部分进行。
我们现代人养猪都是将猪圈到猪栏里,我们小时候,基本上家家养猪,家家也都有猪圈。人们将猪圈到猪栏里去,其目的是为了减小猪的运动量,限制它的活动范围,使它多吃多睡,少消耗,其目标仍然是为了使它更快的长肉。结合这些经验,我们就不难理解六二爻的意义了。用黄牛皮革做的绳子将猪牢牢地固定在木桩子上,使它不能逃脱。这样做法所起到的作用与我们将猪圈到猪栏里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限制猪的活动范围,减少它的活动量,使它更快的长肉。通过六二爻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古人养猪就不是像我们现在一样将它圈到猪栏里,而是像我们今天养狗或养羊那样将它拴到木桩上的。所以,我说读《易经》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等历史信息。
那么,系遁就是被捆绑的猪,或长成后准备进屠宰场的猪,因为人们饲养猪就是为收获猪肉吃。综上所述,如果我们从经文文字出发,就会发现将遁理解为猪,比理解为隐遁、退隐更合理。所以,我们就要放弃将遁理解为隐遁的意见,认为它不合理,讲不通,不能够信从。不管多么大的易学权威说遁是隐遁,我们也不能相信了,因为它没有道理可言,牵强附会说服不了我们的理智。
四,坚持理性思考,看懂卦象,读懂经文其实并不难
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从卦象符号出发,我们能不能将遁理解为猪呢?卦名是卦象符号的名字,如果遁为猪成立,那就意味着卦象符号的意义就是猪。遁卦是由上面的乾卦与下面的艮卦相叠而成,它的意义是由艮变到乾。
如何理解艮卦符号的意义呢?我们可以将将艮看作乾卦得太阴而成。太阴主藏,主安居。将猪圈到猪栏里,或者有黄牛之革固定在木桩子上,都有使之安居的作用。艮变到乾,由阴转变到阳,就可以用来象征猪先被圈到猪栏中,最后收获猪肉的过程。肉类为阳,在经文中是有征的。经文中将肉类称为膏,屯卦六五爻,屯其膏,以膏来象征六五之阳。下面我们解析一下各段爻辞释爻的依据。
初六一阴,也就是小阴,少阴。少阴象秋,肃杀阳气,阉割猪崽,是对小猪一种伤害作用,但是这个伤害,却起到了促进小猪更快长肉的效用。小小的伤害或刺激却激发了强大的力量,这就是经文常说的用拯马壮。用拯马壮这四个字,经文中多次出现,比如,明夷卦中六二爻,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它的意义承上爻,明夷于飞垂其翼。小鸟在天空久飞而得不到休息,体力渐渐不支,垂下翅膀,这便给了猎人以机会,他张弓射向飞鸟,伤了它的左腿。这不是致命伤,小鸟经此一伤,反而奋力飞高飞远,逃离危险。这就是用拯马壮的意义。
到六二有两个阴爻,就是大阴,太阴。太阴,主安居,象藏。经文用猪被牢牢固定在木桩上来比喻。到九三是艮卦,阳受太阴之缚,所以是系遁,被捆绑了猪,或因病而少动的猪。九四一阳,是小阳,象征经过畜养,收获了一头好猪。九五二阳,是太阳,太阳最大阳,象征吉利或喜庆。所以我将嘉遁,理解为呈上宴席的猪。嘉为宴席,随卦有孚于嘉,我理解为由于帮助官府追捕逃犯立功,官家设庆功宴嘉奖。上九三阳,阳最多,所以是象征着收获一头大肥猪。
五,研究《易经》需要坚持人文与历史立场
通过我们自己分析与解读,我们就不能再认为遁卦是讲君子隐遁避世的内容,它讲的是人们经过畜养小猪收获得猪肉的过程。如果我们所做理解成立的话,那就意味着不能在经文中找到天地万物规律之类的内容来。所以,我们也就不能继续宣称《易经》是一部哲理书。这样看来,那些易学者宣称《易经》讲天地万物之理,并不能得到经文内容本身的支持,那不过是猜测、猜想,或者一厢情愿的认为。
相反,如果真有人能从古经文中演绎出天地万物规律、法则之类的内容来,我们就要承认它是哲理书,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远古时代的占卜,并不是在掌握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前提下,依据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它是假借神明的旨意,来为人们决断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疑难或疑问。所以《易经》卦象与经文是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而不是抽象的天地、宇宙、终极规律之类的东西。
畜养牲畜是原始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所以猪是古人生产生活中重要元素。经过一年的辛苦喂养,能收获一头肥猪,补充了肉食,丰富了饮食,而且又是待客的佳肴。在旧社会,贫穷的人能吃上肉就能很大的增加幸福感了。所以,《易经》讲猪倒比讲什么深奥哲理更合情合理些。所以,我们现代人研究《易经》不能继续神话经文的老路了。理性思考和哲学思辨是一切学问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