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宋太祖开宝元年十二月二日-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乾兴元年二月二十日),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出生于北宋京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宋太宗淳化五年(997年)以太子继位,改名赵恒。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东京开封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真宗后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宋真宗于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为守成之主。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真宗,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代表作品:《励学篇》(《劝学诗》)。
《励学篇》(又作《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李都蔚点评:
这首类似白话的诗作,是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创作的。
诗文浅白易懂,只有首句的“富家”应解读为“使家富”而不是“富裕之家”;“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这首诗语言通俗,说理明确,皇帝以诗的形式劝勉人读书。在当时的社会中: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而在现代社会中,读书接受教育既能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又能投身社会,服务于人类。——知识改变命运!
《北征回銮诗》
我为忧民切,戍车暂省方。
旌旆明夏日,利器莹秋霜。
锐旅怀忠节,群凶窜北荒。
坚冰消巨浪,轻吹集隹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上天重助顺,回旗跃龙骧。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是宋真宗赵恒在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后写下的,因刻于“契丹出境碑”(“回銮碑”),故又称《契丹出境诗》。“契丹出境碑”现存于河南濮阳市濮阳老城御井街。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侵入宋境。北宋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御驾亲征,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最后宋、辽两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为宋辽两国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对两国之间的贸易、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宋真宗也在统治期间把北宋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到其崩逝时北宋户口达到867万7千(唐朝贞观23年的4倍),财政高达150885万(是唐朝颠峰的3倍,乾隆时期的3倍),创造了历史上的“咸平之治”。澶渊之盟的最大功臣无疑是寇准寇莱公,但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大的权威,所以在诗中宋真宗将功绩夸大到自己的身上。
“省方”即巡视四方;“旌旆”亦作“旌斾”,旗帜的意思;“轻吹”意指轻风;“隹”是短尾鸟的意思:“祥”指吉祥。诗中说皇帝自己怀着为民解忧的愿望御驾亲征,宋朝的大军兵多将广,武器精良。雄师劲旅将入侵的敌人打得落荒北逃,就如同坚冰消陨了巨浪。轻风吹来,成群的短尾鸟安详的聚集到一起,边境安宁了,百姓们就可以过上温馨安定的美好生活。这一切都有赖于上天的恩眷,完成这功业后班师回朝了。
对于“澶渊之盟”的功过历来褒贬不一。其签订对于北宋的经济文化发展无疑起了巨大作用,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但其相对公平的条约内容却触动了大汉民族敏感的“沙文主义”神经。中国的中原王朝,自西周天子的分封诸侯国,就开始建立起一种等级概念的不平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诸侯国有等级的区别,更是都要向周王室纳贡称臣。及至春秋,所谓“礼崩乐坏”,就是小国追求平等的结果,而五霸依然追求着微弱的平衡,以至战国,吞并后的七雄逐渐坐大,各国之间建立起相对平等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为炎黄子孙所不能容纳的,于是有了秦始皇的统一。秦汉以降,国与国的关系转移到中央集权的统一中原王朝与相邻的民族建立的国家之间,彼此更是征伐不断,优秀的汉儒文化始终居于领袖地位,平等的国与国的关系就无从建立。大汉族的虚荣心也日益膨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处于优势的隋唐时代,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朝贡体制就是国与国之间包容交往的模板,中原王朝和她的子民也日益享受其中。“安史之乱”打破了这种优越感的民族包容性,相对先进的文化和摇摆不定的政治军事的冲突,使中原王朝逐渐走向封闭内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走向平等。这种平等却不为中原王朝所理解和接纳,他们习惯了被尊为上国和被朝贡(虽然有时候赏赐的更多),与异邦的“兄弟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定被认为是屈辱的体现,而全然不顾这样的关系为自己的王朝和人民带来的巨大财富和幸福。现今的世界,说起大国小国完全平等,也是十分的不容易,人类社会,还是需要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