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4日-1909年10月5日),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生于贵州兴义(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

《读宋史》

南人不相宋家传,自诩津桥惊杜鹃。

辛苦李虞文陆辈,追随寒日到虞渊。

王若水点评:

这首是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时所作的一首咏史诗。此七绝寥寥四句,道尽北南两宋300多年历史,叹咏宋史的同时,更写出希望满清朝廷能够调和满汉,重用汉人的心机,并抒尽报国之志。

首句“南人不相宋家传”是说北宋很少任命南方人作宰相。赵宋开国伊始,继承后周衣钵,宰相皆用北人,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将这一训令刻于碑上。二句“自诩津桥惊杜鹃”用典故,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道士、预言家,他的《邵氏闻见录》上载:治平间,(邵雍)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惨然不乐。客曰:“何也?”康节先公曰:“不三五年,上用南士为相,多引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邵雍的预言是说北宋神宗熙宁变法,以王安石为相,变法改革中采取了许多并不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举措(更多是超越了那个时代),导致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失败,由此给金人以可乘之机,终于导致“靖康之难”北宋灭亡,残存宋室南渡,偏安江南。后两句“辛苦李虞文陆辈,追随寒日到虞渊。”中的“李虞文陆”指南宋的李纲、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等南人宰相,“虞渊”即隅谷,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日没处。从偏安中兴到崖山亡国,“李虞文陆”都是忠心耿耿的国家栋梁。

此诗借写宋史而写现实。诗人借用宋朝南人北人之别来喻满清时期满汉之分,形容满清有畛域之见,对待汉人不公。他自己就是空负一腔报国志,被外放二十余年,未获大用。他多么希望在那个神州风雨飘摇的年代,清廷能够做到调和满汉,重用汉人,裁抑亲贵,中兴社稷啊。晚清的朝廷,内政不修,列强环侍,名臣调零,诗人张之洞写“李虞文陆”能追随宋室始终,无疑是为了表明自己也是甘愿为清室贡献全力,庶竭驽钝,尽忠尽力。

《新旧》

璇宫忧国动沾巾,朝士翻争旧与新。

门户都忘薪胆事,调停头白范纯仁。

李都蔚点评:

张之洞是同治朝的清流领袖,也就是当时的公共知识分子和舆论领袖。慈禧利用清流是为了牵制湘军、淮军集团的势力。慈禧非常了解张之洞,1863年张之洞进士及第,原本被列为二甲第一名,慈禧将他拔置一甲第三名。慈禧知道张之洞摆脱不了清流的性格,喜欢权力的感觉和外貌,胜过喜欢权力的实质。在清流烟消云散的时候,张之洞转型为封疆大吏,在中法战争前后,他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次署理两江总督。他是李鸿章的反面。他喜欢公开唱沽名钓誉的反调,实际上却非常顺服;李鸿章则经常口头敷衍,实际上另搞一套。甲午以后,慈禧在各省布局:北方交给荣禄,摆脱了尾大不掉的李鸿章;南方让喜欢出风头的张之洞领先,以免出现另一位实干型人物。从慈禧的角度看,这就是打破了她讨厌的地方本位主义。因此,张之洞官符如火、平步青云。

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是左右摇摆。他依靠舆论政治起家,跟新党有路径相似性。新党对他抱有相当多的期待,新党没有看懂张之洞的阴阳两面,以为他迎合舆论的表态都会付诸实施,结果完全落空了。他署理两江总督期间认识康有为,曾支持康创办《强学报》,但他于1898年春撰写《劝学篇》,批驳康有为的“邪说”和顽固派官员的“迂说”,主张稳健变法,抛弃了新党。其实他和新党的关系比袁世凯深得多,袁世凯和新党只有浮泛的社交关系,背叛新党的责难却落在袁世凯一方。可见张之洞操纵舆论的手腕比袁世凯强得多,使得在戊戌变法后袁世凯在士大夫阶级中比较孤立。

政变以后,他以宋代调和两宫的范纯仁自居,写下此诗。“璇宫”为玉饰的宫殿。多指王宫;“调停白首范纯仁”指北宋时期党争剧烈,所谓“君子”“小人”互以“朋党”之名攻讦对手,危害日深。元祐年间,两拜宰相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亦有深刻认识,他在当政期间多次上奏剖析以朋党之名相互攻讦之害,主张“调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元祐年间愈演愈烈的党派之争。戊戌政变前后后党(慈禧太后)与帝党(光绪皇帝)矛盾重重,在两党之间,张之洞实际上却没有做什么事情,他作诗主要是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并作舆论宣传。

1900年庚子国变中刘坤一与张之洞等联合倡导“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进一步体现了他既要名誉,又怕风险的文人性格。东南互保前,张之洞一度犹豫不决,刘坤一再三去电向其陈述利害,张才下定决心。他在《辛丑条约》的谈判中,继续发扬清流党喜欢高调,却拿不出具体办法的传统,以致李鸿章骂他白做了多年的官,不改书生气。

张之洞操纵舆论的能力在他晚年产生了两项重要后果。一是他以士大夫领袖的资格,排除了废科举的障碍。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袁世凯提出同样的建议,就遭到士大夫普遍的咒骂。因为张之洞是科举的胜利者,提出废科举就没有自私的嫌疑。袁世凯作为科举的失败者,就没有这种资格。二是他办理新军,强调教育水准,不像北洋只顾实际工作能力。张之洞在武昌所练的新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这两项成就的结果,成为压垮大清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0)

相关推荐

  • 假如光绪皇帝多活24小时,这四个人会是什么下场?

    导语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4日,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年仅38岁.时隔一日,慈禧太后在中南海仪鸾殿去世,享年74岁.年轻的光绪皇帝终因身体原因没能熬过慈禧太后而走在了她的前面.从 ...

  • 他是大清最后的支柱 死时说了四字预言 两年刚过就成真了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时代,有四个人却将这艘破船向撑着又走了半个世纪.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他们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最早去世的是曾国藩,最晚去世的是张之洞.1909年张之洞在北京自己的白米斜 ...

  • 谭嗣同被杀时,作为湖广总督的父亲为何见死不救?

    儿子遇险,父亲狠心见死不救,其中必有隐情,今天就来聊聊谭嗣同父亲为何对儿子置之不理. 清朝末期,统治华夏大地百年之久的大清王朝即将覆灭,摇摇欲坠之际总有进步人士想要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而戊戌六君子就是 ...

  • 钟天纬为何能出入张之洞、李鸿章、盛宣怀之幕府?

    钟天纬 晚清思想家.教育家.洋务人士钟天纬,1840年出生于松江府华亭县,1900年病逝.他自幼失学,33岁始入上海广方言馆.1880年春,由李凤苞招募赴德,有机会考察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政治.经济 ...

  • 张之洞给慈禧祝寿的这件无价之宝,至今下落不明!

    1894年,也就是农历的甲午年,正是慈禧太后的60大寿,京城三省六部,大小官员,无不挖空心思,给慈禧准备寿礼,而晚清名臣张之洞,亦不能免俗. 慈禧太后便服像   丰厚的寿礼好准备,可是独缺一样能镇得住 ...

  • 汉阳视界 |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光影历史

    汉阳视界 "三楚胜境"晴川阁. "天下知音第一台"古琴台. 归元禅寺.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 ...... 108平方公里的汉阳 " ...

  • 【咵汉口】前花楼之老照片商铺林立 后花楼夏口县署与张之洞发行的彩票

    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 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民初罗汉的<汉口竹枝词>中描绘的前花楼(今黄陂街一段)后花楼(今花楼街一段)和与之毗邻的歆生路,华界与租界这一区域繁盛景 ...

  • 行走天下 ▏河北南皮张之洞墓茔取土记

    2020年国庆期间,万学工和昌庆旭参与了人文武汉豫冀鲁皖寻访活动,参加这次活动凡33人,其中有武汉张之洞博物馆前馆长顾壁阶先生,十余年来,他致力于张之洞研究,堪称张之洞专家.在车上我们聆听了顾馆长对张 ...

  • 行走天下 ▏失而复得 张之洞遗骨的南皮际遇

    2020年10月4日,是张之洞逝世111周年忌日,笔者与"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祭拜了张之洞墓园.晚清时期,张之洞督鄂18年,在武汉留下了深厚印迹,我们这些武汉人 ...

  • 香帅故事 ▏张之洞与董必武互题打油诗

    清末重臣张之洞督鄂十八年,办工厂.兴学堂.练新军,在坊间流传一些故事,颇有趣味.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必阶收集整理这些趣闻. 顾必阶老师讲起张之洞,如数家珍 张之洞与董必武互题打油诗 董必武( ...

  • 晚清四大名臣中,为什么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2020-12-16 18:53 来源: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位汉人晚清大臣,都为大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想方设法使大清变强,开展洋务运动, ...

  • 晚清重臣张之洞22方自用印,每一方都出自名家之手

    书法馆 公众号 提到清代的篆刻家,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吴昌硕和黄牧甫,这两位是清代篆刻界旗帜性的人物.吴昌硕,篆刻"吴派"的创始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

  • ​张之洞:平生三不争

    南师国学堂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国学今圣"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为纪念南师,发扬南师学术精神,特设此平台!愿先生学术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