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是否会迎来报复性消费?聚餐旅游会,减肥医美未必
“消费心态趋于保守,减少开支意愿增强。”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凯度近日发布了疫情消费者调查报告。该报告通过微信针对全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了解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以及疫情结束后中国消费反弹的力度。
对各行业的冲击,及后续反弹预测
凯度向受访者询问了疫情对他们在24个行业花费的影响,及疫情后消费者恢复甚至加大这些行业的消费的意愿。
来源:凯度微信调查
在疫情期间旅游、餐饮、外出娱乐等行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这三个行业有约75%的消费者彻底取消了相关消费,还有约17%的消费者减少了支出。但是这三个行业的消费反弹潜力巨大:有82%的消费者会恢复外出餐饮消费、78%的消费者恢复旅游、77%的消费者恢复外出娱乐。
在本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货的行业有四个,分别是基础防疫、进阶防疫、保健食品、药品。报告指出,消费者在疫情结束后仍然会对它们加大购买力度,此外,湖北地区的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未满足需求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地区。
其他有一些与疫情没有直接关联的行业也受到了冲击,如酒类、美妆、服饰。但数据显示他们会在疫情结束后迎来较有力的反弹消费。
消费者在本次疫情期间对某些品类也增加了购买,如食品饮料(40%的受访者增加支出)、家用清洁(48%的受访者增加支出)、医疗保险(38%的受访者增加支出,湖北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显著高于全国)。消费者对这些品类的购买意愿在疫情结束后会仍然比较强劲。
总体来看,本次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可能会是奢侈品消费:有61%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减少或取消了这方面的支出,而且在疫情结束后,也有21%的受访者表示会减少在奢侈品上的支出,这使得奢侈品成为可能被压缩开支可能性最大的品类。这可能与人们更深层次的消费态度变化有关。
对各零售渠道的冲击,及后续反弹预测
根据报告, 55%的受访消费者在疫情期间通过综合性电商平台购买,十分接近排名第一的超市(58%)。而送货上门的O2O渠道(饿了么、美团、叮咚买菜等)也被35%的消费者光顾,与大卖场(34%)接近。由于本次疫情需要人们主动宅在家里,小区业主微信群也成为了意外的流量平台,因此社区微信点单也成为了使用率高达35%的渠道。
来源:凯度微信调查
报告中指出,待疫情过去之后,消费者表示对传统的线下渠道的购买频率会逐渐恢复:有36%的人表示会增加去大卖场的频率,有37%的人会去超市更频繁。但线上渠道的渗透率会更强劲地增长:有42%的人会更多地从综合电商购买,仅有8%的人会减少;有31%的人会更多光顾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体验店。
相比之下,O2O平台虽然在疫情期间的使用率较高,而且疫情结束后有32%的受访者会增加使用频率,但同时有17%的消费者表示会减少使用。因此O2O平台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才能留住疫情期间新增的用户。
宅家的度日方式
来源:凯度微信调查
在疫情期间,视频类活动成为了最常见的打发时间的手段。看长视频(58%)、看短视频(56%)、看传统电视(41%)是提及率最高的几个活动之一。数字娱乐活动也很常见,如玩手游/网游(39%,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在线娱乐(K歌/狼人杀/斗地主等)(24%)、看直播(体育比赛、虎牙、一直播等)(20%)。
此外,28%的受访者在家烧饭或烘焙。有23%的人在享受亲子时间,同样多的人在监督孩子学习。不少人没有让这段时间虚度:有23%的人在家健身,还有30%的人在线上学习,26%的人在线下学习/阅读。
只有10%的人会花更多时间保养护肤。还有54%的人选择睡觉打发时间。
疫情也改变了人们对媒体的使用习惯。有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短视频和视频网站的时间明显高于疫情爆发之前,其他增长明显的媒体接触点还有数字新闻资讯平台(37%提及)、社交媒体(34%)、电视广告(33%)、在线音乐(26%)。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推动了很多消费者第一次尝试之前没有使用过的东西,为很多新兴行业的渗透率提升提供了机遇。在所有受访者中,有84%的人都表示至少尝试了一种新的服务,其中提及最高的是网上问诊(34%)和在线教育(33%),其次是远程办公(29%)和第一次为数字娱乐服务付费(26%)。
对消费者的改变
报告中,在“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里,排名第一的是 “外出吃饭聚会”(65%),其次是“外出购物”(58%),然后是“外出户外娱乐”和“户外运动/锻炼”。旅游的提及率也非常高,达45%
来源:凯度微信调查
从较长期的变化来看,虽然在疫情期间大家已经尽全力买了防疫产品,疫情结束后,83%的消费者仍然会购买口罩和消毒液储备在家里,65%的人会把戴口罩变为日常习惯,76%的人会重视购买的个人与家庭清洁用品的杀菌消毒功能,63%的人会为了消毒而购买相关家电。
在消费心态上,目前来看大家会趋于保守。同意“应该未雨绸缪”、“减少不必要开支”的人数要多于“及时享乐”的人数。大家会更重视生命中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比如“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更充足的精神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对于品牌的态度上,大家会“愿意花更多钱购买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为更卫生的环境和服务付更高价钱”、“更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