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扬等。浙江省义乌市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同年加入新文学团体晨光社,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诗歌《到省议会旁听》,1922年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成立湖畔诗社,合集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苏联的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结识了鲁迅,与丁玲发展了一段感情,1930-1933年间在上海负责左翼文化战线工作,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他将瞿秋白介绍给鲁迅,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春到上海,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兼管文艺工作,参加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与周扬结怨,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党中央委托冯雪峰主持治丧工作,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冯雪峰对国共合作理解偏崎,任性的请假回故乡义乌从事红军长征的小说创作,此后近二年间失去党的组织关系,1939年恢复组织关系。1941年被金华宪兵逮捕,关押于上饶集中营等处,在狱中继续创作新诗,1942年11月下旬被营救出狱。1943年到重庆,从事统战和文化工作,1946-1949年在上海写作寓言。1949年任新中国第一届政协委员,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后调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编辑《瞿秋白文集》并作序迄,1954年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6年主持编注新版《鲁迅全集》,1957年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开除党籍,1966年被关进牛棚,1967年被打成叛徒,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冯雪峰除作诗外,写有杂文、论文、寓言等不少作品,他的主要著作有:诗集《湖畔》(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合著),《春的歌集》(与潘漠华、应修人合著),《真实之歌》、《雪峰的诗》、《灵山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等;寓言集《今寓言》、《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雪峰寓言》,《雪峰寓言续编》;电影文学剧本《上饶集中营》;论文集《鲁迅论及其他》、《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论〈保卫延安〉》等;鲁迅研究著作《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回忆鲁迅》、《鲁迅的文学道路》等。文集有《雪峰文集》、《论文集(第1卷)》,《论文集》3卷本,《雪峰文集》4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了《冯雪峰全集》。

山里的小诗

鸟儿出山去的时候,

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

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

说山里的花已开了。

李都蔚点评:

  《山里的小诗》最早收录在湖畔诗社1923年版《春的歌集》之中。湖畔诗社1922年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成立,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四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澹如、楼适夷等人加入。他们主张纯真、质朴、清新、热情,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的文学,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朱自清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潘谟华氏最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可也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

20世纪20年代“小诗”这种形式风行一时。由于1921年周作人翻译、介绍了日本的短歌和俳句,后来泰戈尔的《飞鸟集》又由郑振铎翻译过来,所以国内诗坛在新诗创作中出现了“小诗热”。这首《山里的小诗》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诗歌用短小的形式,极其凝练含蓄的语言,传达出一个清新的境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意和复杂的情愫,是诗人对人生的刹那感觉之心,常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极富于“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这首小诗表现了山里的少年对那位“住在谷口的女郎”的恋情,但作者既不写恋之深、思之切,也不罗列与女郎的关系,只以几个简简单单的意象,清清爽爽地勾勒出一个春暖花开的境界,传达出一个山间少年羞涩而真挚的感情。短短四句,像是用白话写的绝句,情深意长,韵味无穷。鸟儿所带的不是情书,而只是一片花瓣,花瓣是春天的象征,温馨、芬芳,使人联想到爱情的甜蜜。山里,是空间;春天,是时间,这首诗把短暂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抽象了,是为了表达一种无限的、永恒的情思。花瓣居然由诗人放到鸟儿嘴里,其想象力从现实世界升华到神话世界,带上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诗歌写情而不犯一个情字,只写少年请鸟儿传递一个花开的信息,真正空灵已极。这种空灵却包藏着无穷的意蕴,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填充。中国古代诗论,讲究有无相生,虚实互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妙在无处”,这首诗可谓深得其中奥妙。

《孤独》

哦,孤独,你嫉妒的烈性的女人!
你用你常穿的藏风的绿呢大衣
盖着我,
像一座森林
盖着一个独栖的豹。

但你的嘴唇滚烫,
你的胸膛灼热,
一碰着你,
我就嫉妒着世界,心如火炙。

王若水点评:

冯雪峰的新诗创作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期,“湖畔”时期和“上饶集中营”时期。前者主要收录于1922年出版的《湖畔》与1923年出版的《春的歌集》这两部诗歌合集中。冯雪峰投身革命之后,基本上中止了诗歌写作。1941年被金华宪兵逮捕,于1941—1942年之间,关押于上饶集中营等处,在狱中,他重新拾起久已搁置的诗笔,开始诗歌创作,被关押在集中营的日子,生活艰苦卓绝,他自称为“最灰暗的日子”,出狱后他将这些诗收录于1943年出版的《真实之歌》(收诗三十九首)中,后来又对其进行了删减、精选,1946年以《灵山歌》为名出版,共收诗歌十七首,《灵山歌》是冯雪峰狱中吟唱的精选本,是诗人的“狱中明志”。这时的诗歌,已经与“湖畔”时期有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意旨与艺术范式,可谓之诗歌的转变,“雪峰两个短暂的诗的时期的作品,一眼看来,色调的反差很大”(周良沛:《中国新诗库·冯雪峰卷》卷首)。

与当时流行的左翼诗歌相比,冯雪峰的诗歌观是独特的。在冯雪峰那里,诗是与生命同源的,他从来没有刻意地去经营诗歌。所以,诗歌在他那里,从来都是真正来自灵魂的需要,是他最隐蔽的心灵表达路径。在个人困境中,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呢?在个人的不幸与国家的创痛中间,冯雪峰选择以何种姿态发言?很显然,这一时期的冯雪峰,其诗歌写作的内在心理机制是异常复杂的。“孤独”、“空虚”是其必须面对的,在这首颇具象征意蕴的《孤独》中,我们可以从一个小的入口窥见当时他的心态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是非常个人的,它异常强烈地传达了狱中生活的苦闷与压抑。这大概是冯雪峰诗歌中情感最为浓烈的一首诗,有着强烈的象征派的风格。感情之强烈,抒情主体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之紧张,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显然不是他上饶时期最典型的诗歌。与其说,冯雪峰的身体在上饶集中营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煎熬,毋宁说,他在这里经历了一场身体与灵魂的双重炼狱。在“孤独”中,不断孕育着新的自我。于是,书写这个自我的孕育与形成,展示新的自我所具有的革命志趣,就成为这一时期(乃至后来编选诗集《灵山歌》)最核心的诗学任务。“力”与“美”是其中的核心元素,他在诗歌中始终向往光明,充满着不屈的力量,美的引领使他得以超越血淋淋的监狱现实,将灵魂深处飞出的希望与理想寄托于彼岸,诗歌让我们看到了他充满激情的志向,看到了那炼狱之火中涅槃的新的自我。

(0)

相关推荐

  • 冯雪峰 从诗人到文艺理论家

    冯雪峰 著名作家的性格各不相同,但都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受人敬重和称赞,除朱自清.叶圣陶.闻一多.巴金等人之外,冯雪峰也是其中一位.他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也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但他最初的文 ...

  • 王跃强作品/ ll 朗诵/雪峰

    我从屈原的<离骚>中来 我从岳飞的<满江红>中来 我从于谦石灰诗的千锤万凿中来 面对这些高山仰止的人物 我为什么要低下头颅,我为什么 不记住他们 巍峨的壮怀和幽思,峻峭的额头和 ...

  • 刘峥:鲁迅·《文学月报》·左联

    刘峥 鲁迅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盟主,左联是中国左翼文学的有力推动者,左联刊物为左翼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言说空间和理论建树,鲁迅与左联的紧密关系可以从鲁迅与左联刊物.鲁迅与左联领导人之关系两个角度展开.&l ...

  • ​【现代诗歌】冬天的湖畔

    冬天的湖畔 湖在冰下沉睡 假山闪着光焰 同样也是沉睡的美 而往昔没有沉睡 青春依然在穿行 在湖边的水泥路上上扬 在路边的黄草地上飞扬 在草边的银杏树上轻扬 . 寒意刺骨 飘过坚硬的路 歌声和缓 在远天 ...

  • 【诗家风采】陈娇娥 || 生命的本色,原本如此的美丽(组诗)

    ▲  关注 广东诗人,寻找惬意诗生活!        兰馨月儿,又名紫罗兰,原名陈娇娥,籍贯广东汕头,中学教师,2001年加入梅州青年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中华诗坛>主编.现代诗 ...

  • 藜藿:我站在雪峰面前,屏住呼吸|诗歌

    齐云轲:<白鹿原>里的白鹿精灵是谁?有着怎样的命运? 文/藜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雪峰>(外一首) 触梦的衣襟,大片白裸露. 耸立雪峰有太阳留下的黑斑.胸前 无数河流纵 ...

  • 【诗家风采】吴志森 || 莫言春色早,湖畔已青芳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吴志森,70后,广州市花都区人.笔名:孤峰独不群 诗观:人诗合一 作品曾见<山东诗歌><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g ...

  • 斯诺当年去陕北到底是宋庆龄还是冯雪峰安排的?为什么他关于此行的记载故意隐去了几个人?

    ▲斯诺(左)在陕北与毛泽东的合影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怎样去到陕北的?他是一个外国记者,怎么能进入被重重包围的陕北红军区域呢?关于这件事,历来的讲述多种多样,有人说通过宋庆龄,有人说通过神 ...

  • 冯雪峰简介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阳等,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 ...

  • 丁玲与冯雪峰: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我所爱的

    1976年1月31日,冯雪峰在北京去世.他去世时,丁玲在山西乡下,接到友人的来信时,丁玲"堕入了深深的迷惘,感到无限的悲怆". (冯雪峰(左)丁玲(右)) 在丁玲与胡也频相爱的时候 ...

  • 母亲节分享幸福 | 冯骥才《母亲百岁记》

    母亲百岁记 文 / 冯骥才 ღ 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世世代代以来对一 ...

  • 《原创》七绝:奉和冯柏乔先生《孤栖蕉叶图》/廖江

    ​奉和冯柏乔先生<孤棲蕉叶图> 文/廖江 金风瑟瑟致残秋,苦雨潇潇濯叶愁. 心系芭蕉情意重,酷炎凉爽供通幽. 附冯先生原玉 裴士戎老師<孤棲蕉葉图> 馮柏喬 枯蕉一葉對殘秋,数 ...

  • 练笔冯振七绝56法之37、38、39、40。

    练笔冯振七绝56法之37.38.39.40. 甜蜜告白 你的每一次鼓励都让我信心满满,你的每一次微笑都让我久久难忘,你的每一次经过,都让我心潮澎湃. 冯振七绝56法之三十七法 (一)童儿赖学 隔邻无赖 ...

  • 贺雪峰:村级治理应当治什么

    村级治理应当治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当前媒体报道以及地方政府所强调的,村级治理目标都是要将农村建设成华西村,都是要带领农民致富,都是要建设"强富美"村庄.因此,在村干部选配.产业发 ...

  • 冯艳:小蝌蚪找妈妈(外一首)

    [总第139901期] 小蝌蚪找妈妈 作者:冯艳 昨天我们通过好心人连线 有了联系 那种激动 就是找到了多年失散亲人的感觉 不知是不是前世具有某种渊源 那种亲切感自然得 好像从骨子里发出来的一样 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