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坛经》6:五祖肯定惠能的“本来无一物”,是什么道理?

神秀作的偈没有得到五祖的认可,说明此偈没有达到“直了见性”的佛境界。但五祖让大家礼敬,经常诵念可以免堕恶道、有大利益,仍然对神秀是比较肯定的,属于“只到门外、未到门内”。

惠能对神秀作的偈的评价与五祖相同,也认为此偈未见性。并让其他人带去神秀题偈的步廊,也作了一偈,请人题在上面。此偈为: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众人都忍不住惊叹!五祖看到此偈后,为保护惠能,说此偈也未见性,并用鞋底将它擦掉。然后抽空“潜去”柴房看惠能,并在当夜为惠能解说《金刚经》。

为什么五祖肯定了惠能的“本来无一物”呢?难道天底下万事万物都是虚的假的?

佛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没有自性的。因此“无物”。

比如一棵树,脱离了大地、土壤、阳光、空气、水等,这棵树肯定不会存在。这棵树的存在是缘于上面那些条件的存在。天地间不存在单独的树,因此这棵树没有“自性”。

比如墙里管子渗水,长时间湿润的外墙皮上,便生长了青苔。青苔的存在是缘于潮湿的环境。如果没有了潮湿的环境,青苔也同样不复存在。

换个角度去理解“无物”。水的化学分子式是H2O。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换个说法:水是由氢气和氧气合和而成,所以不存在单一独立的“水”。而氧气、氢气的分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等等。其它的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合和而成。因此,都属于没有“自性”。佛陀在他讲法的后期,逐渐形成了“空”的概念。对“空”的定义,就是“无自性”,就是“此是因彼是”。万事万物都处于互相的相即、相入的关系中。

神秀的偈之所以“未见性”,就是仍然存在“物”的概念。而惠能的偈“本来无一物”,就是已经悟到了万事万物皆“空”的道理。包括人身,也是由若干因缘合和而成的,亦属于“无物”的范围。

佛陀要求他的学生、弟子们一定要“悟空”,就是去理解、感悟“空”的道理,明白事物之间的关联、依附关系,可以摆脱各种执着,从而放弃各种妄想。

所以,花非花,雾非雾,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这也就是“本来无一物”的道理。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