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医药启发,浸会大学证明猪胆酸有望预防和治疗二型糖尿病
受中国传统医学启发,香港浸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猪胆酸在人体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预防和治疗二型糖尿病方面有望实现突破。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领导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发现用以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胆汁酸中,有一类称为猪胆酸及其衍生物(统称猪胆酸),可作为二型糖尿病的有效风险指标。研究还发现猪胆酸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及预防糖尿病。研究结果将开创新方向,研发以猪胆酸为基础的糖尿病预测标记和药物。
猪胆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清晰的解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贾伟领衔的研究团队表示,经过近10年的实证研究证明,猪胆酸在维持人体血糖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贾伟受访
动物用以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胆汁酸中,有一类被称为猪胆酸及其衍生物(统称猪胆酸),这种物质在猪的胆汁酸中含量高达近80%,而在人的胆汁酸中只有约2%。
贾伟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动物血液对比等实验发现,猪胆酸与血糖水平呈现负相关性,在使用药物让猪的肝脏减少产生胆汁酸20%至30%以后,猪的血糖水平迅速上升了约30%;再为这些猪补回胆汁酸后,它们的血糖水平随即回落至正常水平。
研究结果已刊登於国际科学期刊Cell Metabolism 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医药古籍《本草纲目》记载了以猪胆入药治疗过度口渴(如今被称为糖尿病)的方法。浸大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贾伟教授受此启发,带领研究团队进行一系列研究,探讨猪胆酸在维持血糖平稳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高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徵。贾教授的团队为55人、32只小鼠及12头猪进行测试,证实猪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於人和小鼠。由于猪的胆汁酸之中近80%的成份为猪胆酸,而这个比例在人及小鼠当中分别只有大约2%及3%,由此可以观察到猪胆酸与血糖水平的负相关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猪胆酸在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潜在作用,亦能解释为何猪只以容易致肥的食物喂饲,且缺少运动,却不像人类般患上糖尿病。
为分析人体内猪胆酸水平与罹患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人员从两项大型研究,即「上海肥胖研究」和「上海糖尿病研究」搜集数据。他们审视了于2013年发表的「上海肥胖研究」中1,107名参加者血清的胆汁酸成份,并把他们分为三组:健康及身形清瘦、健康及身形肥胖、肥胖并患有二型糖尿病。他们发现健康及身形肥胖,以及肥胖并患有二型糖尿病两个组别的人,其血清的猪胆酸水平明显较低。
另一项研究分析了「上海糖尿病研究」132名参加者血清的胆汁酸,他们在1998至2001年期间加入研究(即基线)时,均为健康人士。经过10年后,86人出现代谢健康问题,46人仍然健康。分析发现在10年后出现代谢健康问题的参加者,比起仍然健康的参加者,其在基线时的猪胆酸水平明显较低,反映猪胆酸水平能有效预测代谢综合症,例如糖尿病。
研究人员透过实验,进一步探讨猪胆酸在控制血糖水平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他们在动物实验中,把实验组猪只的胆酸在肝脏的制造抑制30%,发现这些猪只的血糖水平,比控制组的猪只上升了30%。之后研究人员再为实验组猪只注射猪胆酸,它们的血糖水平随即回落。
另一个实验探讨猪胆酸对“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GLP-1是一种由称为“L-细胞”的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制造的激素,能提高胰岛素分泌及降低血糖。在实验中,包括猪胆酸在内的各种胆汁酸,以不同浓度被注入L-细胞。结果显示在50微摩尔(浓度单位)的浓度下,相比其他种类的胆汁酸,猪胆酸能最有效刺激GLP-1的分泌。这结果显示猪胆酸通过刺激GLP-1的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制造,从而调节血糖的水平。
“经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初步判断,猪之所以对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引起的糖尿病有非常强的抵抗作用,与它体内胆汁酸总量高、胆汁酸的结构是有关系的。”贾伟说。
贾教授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猪胆酸能够控制血糖水平提供证据,并在细胞层面剖析了猪胆酸如何成功控制血糖水平的机制。猪胆酸在用於预测和治疗二型糖尿病方面,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由于肠道菌群可调节猪胆酸的代谢和分泌,针对肠道而非胰脏,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崭新策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何透过调节肠道细菌,增加糖尿病人猪胆酸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陈凯先认为,香港浸会大学的这项研究采用现代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系统开展了猪胆酸的糖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并获得了创新的发现。相信猪胆酸及其衍生物有望发展为糖尿病以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新药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药代动力学专家刘昌孝表示,传统中医药对今天的医学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这项研究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和新药发现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关研究的其他团队成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及夏威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