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易经》的逻辑有重大的缺陷,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

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这是一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问题。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中谈到,《易经》思维只有“归纳”没有“推演”,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

杨振宁对于《易经》的批评,在网络上得到了一部人的支持。但是,仍然也有不少的人站出来反对他。

有人指出:杨振宁早年凭借“宇称不守恒定律”得奖时,自称是受到了《易经》思想启发。还有网友直斥杨振宁跨界研究哲学,就是一个“民科”。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本源,杨振宁这样说《易经》和爱因斯坦骂中国人不会逻辑思维有啥区?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杨振宁教授对《易经》的批评呢?

一、杨振宁:《易经》思维的局限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百经之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文化的整个体系都是围绕着它产生的。

老子、孔子的思想,中国文字的诞生,中国人的实用主义价值观,阴阳理论学说,“天人合一”的思想,全部的根源都在《易经》。

杨教授在这次演讲中,谈到《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时说:《易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思维,影响了汉语成为单音节语言,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原因有很多方面:

其一,中国文化是一个入世的文化,注重实际,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框架。其二,中国古人认为技术类的东西都是奇技淫巧

其三,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偏向于文科考试。其四,在中国传统思维里面,没有推演式的思维方法。其五,中国人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把人和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研究人世间的规律去认识自然规律,这个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自然运行的规律和人世间运行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易经》思维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其中一面占了上风,过一段时间另一面又占了上风,事物就这样不断地从一面推向另一面,自然发展。

这是一种很简单、实用的“正反思维”,它可以运用到任何场合中,帮助我们思考。运用到历史上,它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运用到人生哲学上,它就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

这种思维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它产生的时间比较古早,最早在夏朝就产生了,所以说中华文明早慧源于此。

《易经》通过“归纳法”,产生了一种成熟、实用的思维方式。从此以后,中国人就没有再进一步去发展出推演思维。而近代科学的产生,恰恰是靠“推演”思维来推动的。

两种思维的区别在哪里呢?“归纳”法思维就是不断地观察自然规律,得到一条又一条的经验,再由无数个经验去总结得出一个结论。这一点,在我们的中医学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我们的中医就是“神农尝百草”,得出来的“经验科学”。而推演思维则大不一样,它是根据“已知”的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方法去推演出“未知”。

杨振宁认为:“归纳法”困难,而“推演”法更简单。“推演”可以让我们提高认识世界的速度,而不是花上千百年的时间,慢慢去总结经验教训。

由于《易经》的“归纳”思维统领了“百经”,影响中国五千年,所以近代科学没能在中国诞生。

二、中国古代有没有“推演”?

关于《易经》当中到底有没有包含“推演思维”,这一点事实上是有争议的。有相关研究《易经》的人表示,易文化本来包括了象、数、理三个部分。

而中国的孔子和老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象”和“理”的部分,抛弃了“数”的部分,所以中国人思维的这口锅,不应该由《易经》来背。

另外,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科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领先于全世界的。西方人的推演思维,诞生于欧几里得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75年间。

在那以后漫长的几千年里,西方的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至少在明清以前,中国在数学、天文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领先世界的。明、清以后,西方才突然像开挂一样,冲到了前头。

假如说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加优秀的“推演思维”,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等上漫长的一千多年呢?

另外,有人指出,1956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曾经发表感想说,中国的《易经》启发他找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

可是,杨振宁后来为什么又说《易经》逻辑思维有很大缺陷,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结语

古老的《易经》诞生已经数千年了,它之所以会成为百经之首,其实并不是偶然。有人因为它古老,就认为它应该被抛弃,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不正确的。

《易经》是一本有价值的古书,作为一本有五千年历史的上古经书,它肯定是不完美的。

当我们的祖先选择“宗经”之后,就等于选择了“阴阳两极”当中的一面,而非《易经》的全部。一条道走到黑,本来就不符合《易经》的精神,所以我们也应当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

凡事有利有弊,中国人重视“归纳”思维,讲求实用、重视经验的传承,因此我们的文化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文化。

西方人的“推演”思维发达,他们加快了对世界的认知。这种思维是西方文明中冒险精神的体现,但是西方文化通常都十分短命。

所以学习外来文化,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守正出奇,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才是正理。

杨振宁教授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他对《易经》的批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并且他对《易经》批评,并不等于对这本书的全盘否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