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六)听鸟声船盐想换,闻人说怒气充心

听鸟声船盐想换
闻人说怒气充心

诗曰:

鸟唤百灵作好音,一声啼啭值千金
客商极赏船盐换,主爱如怀亿万心

董游亳州时,一日赴河岸上,见一座铺子。那铺子门首,挂着一个百灵儿,此鸟声音好听。

这河下有一个盐商,撑着几船盐。此人平日最好耍鸟,耳闻得这个鸟声,仰首一看,此鸟在笼内装着,走到跟前细看。这个笼就值几两银子,越看越爱。

即问:“谁是鸟主?就烦本地人说合,我与他一船盐,也值二百串钱,船也值几十串钱,换此鸟儿。你与我说合成,我还另谢你。”

此人领命,心上暗喜。就去见鸟主,先说一句:“恭喜!”鸟主说:“喜从何来?”这人把盐商送他一船盐,带船共值二百几串钱,要换此鸟,说了一遍。

鸟主心中大怒,横眉竖目说:“这鸟又不是卖的,怎么他仗财称势,强买我的物?就烦你回复他,就说我说,他是井底蝦蟆莫见大天。他今到了毫州,这是东洋大海,他那井底乡俗到这里行不去。”

幸遇这来人是个会办事的人,回去把鸟主的话莫提,只说旁人不换。把这一椿事,亳州城内无人不知。那亳州人,但有偏好胡花钱的人,就呼他为兴种。

歌曰:

兴种遇兴种,偏好两相同
来人会讲话,恶言都昧尽
假若学原话,两下必要争

二人要学道,保住不能明
性情化不过,智慧从何生

关于作者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

(0)

相关推荐

  • 董公选择要览全本

    董公选择要览全本

  • 两只斑鸠

    两 只 斑 鸠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还是榆树.榆树生得很高大,叶冠如伞,直伸到临近的房屋上去.春夏之际,茂密的枝叶里经常有鸟声,叽叽咕咕,呜咽呜咽的,不知是什么鸟藏在里面.直等到秋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六)执事被打

    执事被打 昔有一大人,有贤士之学,新升了制台.次日欲去谒庙,天晚在后堂静坐.忽听辕门上喧嚷,大人独自暗暗出来,在一边静听.有管执事的官,拿鞭子拷打军牢头.说:"你什么执事办的不好,什么执事也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十六)封疆大臣有缘

    封疆大臣有缘 前次偶遇大人,见面有缘,恰是莫疑之交. 余有粗言奉劝:天地生诸物,千形万状,惟有人身难得.今得人身,又为当代封疆大臣,当究夙世之根源,想必前劫有些好处,今生始有奇遇,该当远恶近善. 歌曰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八)隔江观火

    隔江观火 湖北湘江岸上,有一商人,出门讨帐,整去了五年.一日还家,走至江边,遇江水大涨,不能回去.他家里人也看见他回来,他也看见家里的人,两相对面. 这江岸上就是码头,有许多亲友,看见他十分欢喜,一处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七)全真缘由

    全真缘由 余闻高人有言,昔日长春老祖,演全真教者何为也?只因俗家有父母妻子所累,昆弟朋友所累,一切家事所累.身不能自专,故改装出家,单学除欲炼性,私欲除尽,出五行三界,免轮回而脱壳登仙,寓极乐而不来尘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五)无觉与有觉

    无觉与有觉 道教有等秉性善的人,酒色财气比人轻,从不做非礼之事,亦不穷理尽性,不求高人聆教,也不除欲炼性,从不寻究己过,人都称他有修行.他并不知,他是何禀性,一但遇事,将事做错,自己滚坡到地狱,他还当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四)教孙哄人

    教孙哄人 董在常住,见一老道士,指教他徒孙. 他说:"童子不开口,诸佛难下手.你到那里,人不问你,无故不可开口,他不知你的学识深浅,不敢轻慢与你." 余听那道者之意,故教他徒孙学自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三)上智下愚

    上智下愚 夫世有等至愚之人,常作分外非理之事.或亲友苦口相劝,不能认错,反生憾怨.且巧言折辩,嫌友不良.如此之人,以后诸人见恶.日有所迷,永劫难升. 还有善资之人,误做错事.或良朋谏劝,自觉愧悔,欢然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二)改恶行善

    改恶行善 昔有一人,心机灵变,远韬近略,文武全才,无恶不做.后来年至三十五岁,回头转念.有人打来不还手,骂来不还口,他心如如自然,从来不动嗔心. 歌曰: 六根俱活心先死,其人受过高人指 胸中恶根都化完 ...

  • 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五 · (二十一)恶性凝住不悔改

    恶性凝住不悔改 昔日有一人,生平以来,祖产博厚,家豪大富.素日不寻仁正,不养德行,专好吃酒贪色.所娶三房妇人,终日饮酒取乐为务.亲友都来劝他,他说人生于天地之间,所图何事?除酒色之外,别无可乐. 丹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