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的魔法》:因一个男人下半身而起的故事,却让人感动得想哭

想象一下:在一个魔法世界,有着像《指环王》或《哈利波特》里那样的精灵、半人马、独眼兽、巨龙。
可人们却因为魔法使用起来太难,而走上了科技发展之路。
于是这个魔法世界变成了与我们所处世界并无二致的样子:手机、飞机、汽车、高速公路。
有两个少年兄弟,一个刚满16岁,一个差不多18岁。弟弟在生日那天,得到了他从未见过的、已经因病去世的父亲留下的礼物:一把魔法杖和一块凤凰宝石。
按照父亲留下的指引,拥有魔法天赋的弟弟用魔法可以召唤回死去的父亲24小时。
可在召唤到一半时,被毛躁的哥哥不小心破坏,凤凰宝石损毁。结果只召唤回一半的爸爸:只有下半身的爸爸。
为了把上半身也召唤回来,兄弟俩踏上冒险的旅程,去寻找另一块凤凰宝石。
这就是动画电影《1/2的魔法》要讲的故事。
时隔两年,在《超人总动员2》《玩具总动员4》这样的续集作品之后,皮克斯终于又迎来了一部原创动画。
两位主角的配音足够大咖,从漫威电影宇宙移步过来的“星爵”克里斯·帕拉特与“蜘蛛侠”汤姆·霍兰德自带流量。
《1/2的魔法》在3月6日登陆北美,票房却不尽人意。又赶上疫情,影院关门,很快就放到了Disney+的流媒体线上平台。
豆瓣的评分也一路下滑,掉到了7.9分。
但对我而言,这仍是一部充满诚意又打动人心的作品。它延续了皮克斯一直以来的主题内核,聚焦家庭,关乎爱与成长
而且,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或者有兄弟姐妹,看了这部电影或许会更有感触。相反,如果缺少类似的人生经历,可能就少了一份感动。
本文将从影片的主题做些探讨和解读。
关于死亡:人总要面对失去

皮克斯上一部非续集原创作品,是2017年的《寻梦环游记》。这部感动了无数人的动画告诉我们:失去不是真正的死亡,遗忘才是
在我看来,1/2的魔法》是《寻梦环游记》关于死亡命题探讨的延续。

跟东方文化不同,西方对于死亡的话题并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和禁忌。他们早早就立遗嘱这事就可见一斑。
然而,死亡对生者带来的痛苦和思念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只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皮克斯的这两部动画,一开始都直接抛出了死亡的话题,却用独有的方式和氛围一下子减轻死亡带来的沉重感,更从容地讲述关于生死的故事
《寻梦环游记》有亡灵世界,《1/2的魔法》则有魔法力量。
这样的设定,可以让生者有机会再次见到逝去的亲人,对观众而言也是一种超脱现实的梦想共情:谁不想跟死去的至亲再见一面,说上几句话呢?
《1/2的魔法》也做了这样的假设,可又不限于此。它将两兄弟想跟爸爸见面说话设计成悬念,让爸爸以只有下半身的形式出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成为故事主线。
弟弟伊恩是个遗腹子从未见过爸爸,哥哥巴里则心怀未能见爸爸最后一面的愧疚。他们俩都如此迫切地想去让爸爸复活,哪怕只有24小时。
《1/2的魔法》对逝者保持的思念与《寻梦环游记》里的探讨一样,在影片的最后却又更进一步告诉我们:既然逝去的亲人已经没有机会再去长久的陪伴,那就更应该珍惜眼下与身边人的相处时光
这正是皮克斯带给我们的“死亡教育”,不必回避痛苦,但不应沉湎于痛苦。面对死亡,要用更积极的态度活在当下、面向未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突然想到,前不久在斯台普斯中心举办的科比追思会。乔丹、奥尼尔和遗孀瓦妮莎的发言,让人心痛又引人发笑。那些笑点,都是科比生前真实的样子。笑的背后是无尽的哀思,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关于亲情:除了父子还有手足

亲情与家庭向来是皮克斯动画的最大母题之一。即便像《玩具总动员》系列在讲以友情为主的故事,却也依然是在家庭单位的范畴内。
《1/2的魔法》同样如此,影片两兄弟寻父的故事设定,很自然的让人们把关注点放在了父子亲情上。
幼年丧父的两兄弟,他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父亲的陪伴是缺失的。几乎全片都在晃来晃去的父亲的半截身子似乎也在强调着这一点。
本片的故事灵感来自导演丹·斯坎隆的个人经历。他一岁时丧父,而只大他几岁的哥哥对父亲也只有模糊的回忆。
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父亲虽然不在,但父爱却并没有缺席
哥哥还记得与爸爸拍鞋子的游戏暗号,弟弟也在照片和录音中寻求爸爸的痕迹。尽管弟弟尚未出生爸爸就离去,可爸爸留给两个儿子的16岁魔法礼物,更证明了父爱的存在。
兄弟俩对召唤爸爸的愿望如此迫切,也说明了他们对父亲这个角色的现实憧憬。
母亲的角色在影片中也十分重要。
两个孩子不辞而别,妈妈第一时间冲出去寻找,为此也踏上了一条冒险之路。在影片高潮处,更是奋不顾身与巨龙战斗。这样的母亲形象温暖又高大。
可唯独有问题的是两兄弟之间。
两人性格迥异,弟弟内向怯懦缺乏自信,哥哥开朗却在外人和弟弟眼里是个鲁莽傻气的宅男。弟弟对哥哥缺少认同感,哥哥对弟弟却珍视又亲近。
这样的关系,一度在他们的冒险中产生隔阂,尤其后面弟弟对哥哥的怨念爆发让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直到最后,与父亲的下半身坐在崖边的弟弟翻看自己想要与父亲做的事情清单,突然发觉哥哥都已经陪着他一一实现。
这是影片最打动人心之处,也是最惊喜反转的地方
影片并没有刻意引导弟弟完成见到父亲的心愿,而是让他接受了爸爸并不在他回忆里这个现实。
他把见到爸爸的机会留给了哥哥,这当然是种遗憾。可他收获了哥哥的守护与陪伴,爸爸对他的爱也通过哥哥的拥抱传递过来。
哥哥扮演的不就是“爸爸”的角色吗?所谓长兄如父,正是如此。
关于成长:寻找真正的自己

成长的主题更是皮克斯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本片中两个小主人公的成长在他们寻父的冒险历程中得以完成,为此影片使用了传统的公路片套路出发前的兄弟俩只是想复活爸爸,旅程结束时却都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弟弟在父亲缺位的环境中成长,总是胆怯内向缺乏自信,自己在学校列下的愿望清单没有一项能够做到。
但他身上拥有着使用魔法的天赋,当他与哥哥踏上旅程时,他仍然是个只想见爸爸一面的少年。
哥哥在别人和弟弟眼中是个经常会惹麻烦的怪咖,他痴迷魔法却毫无天赋。
可在他心里,却隐藏着因害怕而错过与爸爸临终告别的遗憾和愧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再见爸爸一面,弥补这个缺憾。
在冒险旅程中,哥哥的无畏与执着,对弟弟魔法天赋的信任与引导,都让弟弟有了肉眼可见的成长。
弟弟学会了开车,敢于与人辩驳。就像后来他妈妈形容的那样:兄弟俩一个什么都怕,一个什么都不怕。弟弟在别人眼中,成了那个什么都不怕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魔法。而魔法的使用心法,更像是教导所有人的心灵指南内心似火,全神贯注,不能说谎,相信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对自己而言最珍贵的东西:对哥哥的理解与爱。没能亲眼见到爸爸是莫大的遗憾,可这也让他懂得了得与失的意义。
哥哥的成长不仅在于了却了年幼时与父亲的心结与遗憾,更在于他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成员中的角色转变。
他对弟弟的爱和珍视发自天然血缘,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将更明白自己长兄如父的使命。
除了兄弟俩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影片其他角色的变化也有着同样的寓意。
精灵不会飞,半人马不会跑,凶神恶煞的蝎尾狮变成了在客人面前低眉顺眼的老板娘。
这就像被现实的琐碎与无奈捆绑住的我们,早已忘记初心,丢掉了少年意气,变成了脱发与大肚腩的庸人。
电影里的他们在经历一番冒险之后,倒是能重现往日光辉,但现实中的我们呢?
最后,电影的中英文片名也很有意思。
电影的英文名叫Onward,即“向前”之意。
在托尔金的魔法世界里,无论谁一旦接受一个任务,踏上杀巨龙斩妖魔的旅途,他们总会说一句“Onward ho!”
电影的故事既是兄弟俩不断“向前”的冒险之旅与成长历程,也是告诉我们不要沉湎于过去要让生活继续。
电影中那辆面包车,前进档的标识“D”,就被哥哥贴上新的标签“O”。
而中文译名《1/2的魔法》,可以理解为爸爸的一半身子,兄弟俩各一半的努力,以及魔法和科技各一半的世界观设定。
这个译名的意境与英文名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