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新变丨马书贞:院落净美日子甜
脏乱差——这是从前农家小院给城里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小时候,在我家那个不到两百平方米的小院里,母亲散养着鸡鸭鹅,粪便零零落落遍及小院的每个角落。在小院的西边还有一个猪圈,猪圈的南面墙角处,就是一个简易的露天厕所。
那时候,夏天一到,随着温度的升高,雨天的增多,小院里总是弥漫着一股难闻的臭味。在省城工作的小姨,从不在夏天来我们家,她对母亲说:“夏天最怕上你们家里的厕所。”
后来,父亲把猪圈填平了,在那块地方盖起了两间小房,由喂猪变成了喂牛,虽然每天打扫牛舍,可小院的脏乱依然没有大的改观。
或许这就是上世纪农村农家小院的真实写照。
进入新世纪后,农家小院开始发生了变化。低矮的土坯房、过时的旧砖房,被高大、宽敞、明亮的红砖房取代。
过去,老一辈人依靠鸡鸭生蛋改善生活、依靠养猪养牛致富的路子,正在被年轻人所舍弃。我们这一代人,开始陆陆续续离开了父辈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走进了工厂,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家里的小院,终于迎来了彻头彻尾的改变。东边的两间平房成为厨房,电锅、电磁炉、煤气炉一应俱全,厨房里还安装了油烟机;西边的平房,房顶上竖起了太阳能,房内成为瓷砖到顶的洗澡间。
宽敞明亮的四合院没有了鸡鸭猪牛的骚扰,父母还种上了花草。每到夏秋季节,父母在院里角落种植的丝瓜秧,就开满了黄花,长了一墙的绿,墙上、屋檐下缀满了大大小小的丝瓜。“不是为吃多少,只是觉着满院绿叶黄花,看着舒心欢喜。”父亲说。
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在老家的父亲打来电话说:“村里现在在搞'旱改厕革命’,厕所修好后,和城里的厕所一样。上级还有补助,有人嫌麻烦,不愿干,咱干不干?”我打断父亲的话:“爸爸,这是好事,咱第一个报名!”
我迅速给村领导打去了电话。第二天下午赶回老家时,村里已安排人员处理了原来的厕所,在院子西南角竖起一个铁架结构的密封小屋,蹲便器和冲水器都已安装完毕。父亲高兴地直拍手:“这回小院彻底干净了!”
上周末,我回老家,刚进院子,就碰到父亲要出门,“爸爸,干啥去?”我问父亲。“上大街清理公路两边的卫生去!这次咱村里的环境卫生达到上级标准了,咱村里的公路就要户户通了。”“啥叫户户通?”母亲问。“就是咱这条大胡同也能通上水泥路呗!”父亲高声说。
“院靓了,村美啦,富美的小日子呀……”年迈的父亲哼着小曲,乐悠悠地走出了院门。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感慨万千,是党的好政策,让我的小家甩掉贫穷,走向富裕,走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抬头看,一幅美丽的农村现代化新画卷已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
(已载5月11日《德州晚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的乡村从生产方式、衣食住行、购物、交流、上学、就医等各个方面,都在悄悄发生重大的变化。
你熟悉的村庄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生活中某一细节入手,回忆村庄旧况,描写乡村新颜,写写乡村的新变化吧。
本栏目长期征稿,来稿以1300字以内为宜,请在邮件主题中标明关键词“村居新变”。
■作者:马书贞 ■编辑: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