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逻辑
很多时候经常发现说得越多对方越是听不懂,原因在于表达时缺少逻辑。
听众的立场
和对方说话时,需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切忌一味的发表自身观点,或者喋喋不休的陈述。
比如当你作为消费者时,当然是希望水果越便宜越好,但如果对方是果农可不是这么想的。
表达时需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和背景,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发表专业的看法。
首先是清晰的陈述观点,切忌说了半天还是没有主题。
表达时需思路清晰,即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及提案,这样才能过滤掉扰乱我们表达观点及提案的多余信息。
缩小范围,明确“到底想表达什么”之后再思考,就能轻松地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
在说明观点时,应该层层深入,切忌一下子把话题拉高,使得对方反应不过来。
尊重对方相反的观点
在表达的过程中,有的人容易因为对方相反的观点而情绪激动想要去反驳。
每个人由于自身背景或者说诉求的不同,经常会有不同观点,有点人表达得比较直接,对相反观点很直白的说出,容易激起说话者的情绪,此时作为说话者不要急于去反驳对方,要能充分的理解对方的观点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有了深一层的思考之后再来考虑怎么回答。
表达前的先写下来
在做一段重要的对话前,先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是个很好的主意。
在写下来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整理思考,并做进一步的思考,可以同时考虑下当你这么说时对方会怎么回答 ?
同样在开会前,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议题先下来,或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整理下。
在谈判中,提前规划好尤其重要。事先想好对方可以接受的结论,或者想好自身的底线,提前将双赢的条件作为妥协点。
《中庸》提到:“凡事预则立。”
《孙子》也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此可见,如果提前做好准备,可防患于未然。
三角逻辑
表达的逻辑性可通过三角逻辑表现出来。
三角逻辑即:
- 结论:话题的结论、提案或意见、推论。
- 观点:原理、原则、规律性、一般倾向、常识等,可让人自然而然接受的说服理由。
- 数据:支持观点的数据,工作中凡事讲究用事实说话。
三角逻辑的观点(结论)、论据、数据(事实)三个要素无冲突且保持一致性。
将数据有调理并且严密的组织起来作为论据来支持观点。
如果观点不明确,对方也很难准确的接收到。举个例子,如果你只说“基金大跌”“基金大涨”“经济不景气”,而没有明确传达出你的观点及结论,是很难说服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