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No.5 | 时间规划是第一生产力,武大学姐实力斩获UCL、AA、爱丁堡等5张offer

Jiahui
武汉大学 建筑中外合作

雅思:6.5

GPA:3.55

自我评价:我是一个比较习惯规划的人,喜欢自己掌控事情的进度。

申请时间线: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A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爱丁堡大学

Architecture

米兰理工大学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UCL

Architectural Design

谢菲尔德大学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Studies

01
注重Concept,做概念性设计
[本科背景]

我的本科专业比较特殊,是由学校开设的中外合办建筑专业。其不同点在于,从大二开始我的设计课基本上是由外教来教授的。因此相较于国内其他专业来说,不仅仅是全英文教学能显著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我还提前接触到了一些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同时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我感受到,国外的教学体系具备很强的研究性概念性,专业课程注重Concept,做设计是从概念性出发再一步一步地推进

另外,我觉得这样的教学体系也具备一定的整体性,就比如说有些lecture讲座类型的课是围绕着设计课服务的。如果某个学期做的是博物馆项目,讲座课程会偏向于辅助这个设计主题而讲授一些博物馆的相关知识要点,课后会留一些小作业,而最终这些成果对我的设计课项目是有帮助的。总结来说就是所有课程都联系在一块互相影响互相支持,更加系统化。

其实我大一那会儿还没有计划要出国,那时候考虑的是在国内保研。后来在经过外教授课后也正是因为对国外教学方式有了初步的认知,让我很向往这种注重学术研究价值的学习氛围,而且在设计思路上我想自己应该也比较适应国外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就决定出国啦~最想去的学校当然是UCL,不仅考虑到学校的专业水平,而且伦敦的环境氛围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02
技术上的辅助能使设计更多样
[软件能力]

我们学校的软件课不是很多,所以我在软件操作这块接触得相对较少。但大一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申请日本学校的学长。他建议我如果想去留学的话肯定要学会Rhino。所以我就安排自己在假期的时候自学了一下,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付费的或者不付费的教程,再稍微学了下ps之类的软件。后来我在实际将这些知识运用在设计过程当中后,发现除了能让效果图看起来更美观一些,而且技术上的辅助会使自己的设计更多样化,可以打破很多建筑媒介上的一些限制,更方便设计者做一些建筑想象。

不过我仍然觉得自己现在的参数化水平不是特别高,感觉学的还是有一点死板,不会举一反三,学了很多但真正实际能用到的只有几个。我可以在已有例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但如果涉及到需要自己从头到尾去创造的方面,我的能力还是有些欠缺。所以我希望未来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03
以“变化”创造多样性未来城市
[关于作品]

早前我关注到UCL有一些关于和城市结合的项目研究,类似于生物体的主题,还有比如说随着时间的变化,建筑会有一些变化之类的想法,概括来说就是对未来的想象。我对于这些方向还挺感兴趣的,所以在作品集中我也运用到了这种设计思路。

个人项目图纸

这是一个实验性的介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之间的项目。项目的名字叫做《invisible city》,来自作家卡尔维诺的的诺贝尔文学获奖书籍。其中讲述的是马可波罗用一系列的短文来向可汗讲述他所游历的城市,而实际上这些城市都是由一个个城市片段拼接而成虚构出来的。

因此在我的设计中,我的主要概念就是通过“变化”来让人们对于这个城市有着不同的描述,产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一方面利用潮汐的变化让建筑单元在不同层升降,另一方面让浮动的建筑单元成为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建筑单元的变化可以决定道路的连通性,达到变化的效果。同时,它也拥有一个城市应有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物质能量上实现自给自足,让生物多样性系统应当在人为干预之下仍然保持平衡和弹性变化。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对于未来城市的乌托邦构想。

04
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很重要
[准备建议]

我是一个比较习惯定计划的人,比如说这周要完成的事情我会提前列一下,让心里有一个把控的度。我宁愿提前做完也不会把事情都堆到最后,否则我会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所以关于如何平衡学校任务和作品集准备,我个人建议是一定要前做好时间安排,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在完成学校课程时会有时间做作品集,开学以后大概率是没法空出大量连续的时间去做作品集的,需要平时尽量用一些零散的时间赶进度。我学校的任务特别多,课程排得比较满。平时也就只能做一些排版之类的工作,可谓是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

个人时间计划表
另外,在做作品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到亚历山大,心力交瘁的时候,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比如当你做到一定阶段,可能突然看每张图都不满意,但也不知道怎么去改。自己容易陷入到一个怪圈,不知道怎么突破,怎么往下推进。
记得我那个时候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在家除了做饭画图就是睡觉,没有突破感觉真的很自闭,而且因为后面要开学了没有时间准备我又很着急。等疫情稍微缓解了一点,我就一个人去上海玩了一周,住青旅的时候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跟在上海的同学约了见面,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旅程。

疫情在家的放松活动

上海旅行
其实回来以后,紧接着我马上就开始上平行课了,而且还有十几天就要考雅思,时间真的很紧张。但如果没有出去玩那一趟,我可能会压力大到崩溃。所以建议还是适当地放松一下,发现自己创作上也没思路的时候就不要一个人硬磕了,出去玩是个排忧解难的好办法

语言方面的话,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大三的时候我考过一次雅思,已经做了很多题,比较明白这些题的套路和做题的技巧。后来再开始准备已经是第二遍做这些题了,在那十几天里我每天练一套阅读和听力,主要是为了找一下手感。然后口语我是在某宝上找的陪练,作文我也是在上面找人批改,大致看看自己的水平,然后也上了一些线上的辅导课。拿我上外教课的经验来说,就是尽可能不要放弃,听得越多就能越来越理解,剑桥那几本书多刷几遍总是没错的,另外要坚持按照自己定的计划不断地练习。

雅思作文
05
喜欢不同文化的我爱上了音乐剧
[日常爱好]
上大学之后,由于中外合办的专业我认识了一些国外朋友,自己也比较喜欢看美剧英剧,接受到了一些不同的文化。然后我觉得世界真是奇妙,每个地方都有优秀的人和事物。这些都让我可以更辩证地看待这个世界。

《歌剧魅影》剧照

另外,我觉得音乐剧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摇滚音乐剧,属于比较现代的类型,更加通俗,没有那么难懂,不像歌剧可能许多人欣赏不了。喜欢上音乐剧的契机是我看了学校剧社演的《歌剧魅影》。我发现这种听音乐再加上剧目演出的形式还蛮有意思的,就开始在网上看了很多现场录像,关注了一些这方面的演出。

rent 音乐剧现场

06
提高交流的效率
[关于申请]
这一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学校上网课的痛苦。主要是时差的问题,上课上到凌晨两三点人是真的很困,完全听不进讲了什么。另外我觉得建筑设计这种专业在与老师交流时,画图肯定是最直观的,大家互相之间能很快get对方的意思,但隔着屏幕只能靠语言来说,还不是自己的母语,或者用鼠标点一下关键点,这样也不是很方便,交流确实大打折扣。而且因为距离太远,除了上课就没有其他时间沟通了。如果有问题想问外教老师,也只能给他发邮件,效率比较慢。
学校的网课
在LAC我同样选择的是线上,但因为不存在时差和语言问题,除了上课的其他时间也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所以线上课存在的弊端被降到了最低。虽然我没上过线下形式的课程,但感觉线上辅导对我来说是足够了。
这里也可以给大家一些解决线上上课的tips,比如提高自学能力,多去找些参考内容补充自己的知识,不能一味地依靠老师,毕竟老师主要是起到指引和辅导的作用。而且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去问,没听懂的再多问几遍,提高交流的效率。
07
还有些话想说
[感谢]
我对于自己申请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庆幸自己每一次都能顺利度过人生转折点(可能是我乐观吧哈哈)。首先感谢我的作品集老师章甲老师,因为他的肯定给我带来了很多自信,还提供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希望他工作顺利到达人生巅峰)。还有申请老师Alice,纠正了我太多因为马虎犯的错误了,比如我申请的时候把Architectural写成Architecture这种小小的错误她都认真地校对出来了,感恩!!!

当然,还有陪伴在我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在我自闭的时候释放善意的陌生人。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可以忍受我持续这么久情绪的跌宕起伏,一直都默默地支持我。也感谢愿意当我情绪垃圾桶的朋友和让我在孤独的时候感到温暖的陌生人,让我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

图文来源:Jiahu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