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No.5 | 时间规划是第一生产力,武大学姐实力斩获UCL、AA、爱丁堡等5张offer

Jiahui
武汉大学 建筑中外合作
雅思:6.5
GPA:3.55
自我评价:我是一个比较习惯规划的人,喜欢自己掌控事情的进度。





A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爱丁堡大学
Architecture
米兰理工大学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UCL
Architectural Design
谢菲尔德大学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Studies
我的本科专业比较特殊,是由学校开设的中外合办建筑专业。其不同点在于,从大二开始我的设计课基本上是由外教来教授的。因此相较于国内其他专业来说,不仅仅是全英文教学能显著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我还提前接触到了一些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同时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我感受到,国外的教学体系具备很强的研究性和概念性,专业课程注重Concept,做设计是从概念性出发再一步一步地推进。
另外,我觉得这样的教学体系也具备一定的整体性,就比如说有些lecture讲座类型的课是围绕着设计课服务的。如果某个学期做的是博物馆项目,讲座课程会偏向于辅助这个设计主题而讲授一些博物馆的相关知识要点,课后会留一些小作业,而最终这些成果对我的设计课项目是有帮助的。总结来说就是所有课程都联系在一块互相影响互相支持,更加系统化。
其实我大一那会儿还没有计划要出国,那时候考虑的是在国内保研。后来在经过外教授课后也正是因为对国外教学方式有了初步的认知,让我很向往这种注重学术研究价值的学习氛围,而且在设计思路上我想自己应该也比较适应国外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就决定出国啦~最想去的学校当然是UCL,不仅考虑到学校的专业水平,而且伦敦的环境氛围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我们学校的软件课不是很多,所以我在软件操作这块接触得相对较少。但大一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申请日本学校的学长。他建议我如果想去留学的话肯定要学会Rhino。所以我就安排自己在假期的时候自学了一下,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付费的或者不付费的教程,再稍微学了下ps之类的软件。后来我在实际将这些知识运用在设计过程当中后,发现除了能让效果图看起来更美观一些,而且技术上的辅助会使自己的设计更多样化,可以打破很多建筑媒介上的一些限制,更方便设计者做一些建筑想象。

早前我关注到UCL有一些关于和城市结合的项目研究,类似于生物体的主题,还有比如说随着时间的变化,建筑会有一些变化之类的想法,概括来说就是对未来的想象。我对于这些方向还挺感兴趣的,所以在作品集中我也运用到了这种设计思路。

这是一个实验性的介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之间的项目。项目的名字叫做《invisible city》,来自作家卡尔维诺的的诺贝尔文学获奖书籍。其中讲述的是马可波罗用一系列的短文来向可汗讲述他所游历的城市,而实际上这些城市都是由一个个城市片段拼接而成虚构出来的。

因此在我的设计中,我的主要概念就是通过“变化”来让人们对于这个城市有着不同的描述,产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一方面利用潮汐的变化让建筑单元在不同层升降,另一方面让浮动的建筑单元成为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建筑单元的变化可以决定道路的连通性,达到变化的效果。同时,它也拥有一个城市应有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物质能量上实现自给自足,让生物多样性系统应当在人为干预之下仍然保持平衡和弹性变化。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对于未来城市的乌托邦构想。

我是一个比较习惯定计划的人,比如说这周要完成的事情我会提前列一下,让心里有一个把控的度。我宁愿提前做完也不会把事情都堆到最后,否则我会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所以关于如何平衡学校任务和作品集准备,我个人建议是一定要提前做好时间安排,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在完成学校课程时会有时间做作品集,开学以后大概率是没法空出大量连续的时间去做作品集的,需要平时尽量用一些零散的时间赶进度。我学校的任务特别多,课程排得比较满。平时也就只能做一些排版之类的工作,可谓是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


疫情在家的放松活动

语言方面的话,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大三的时候我考过一次雅思,已经做了很多题,比较明白这些题的套路和做题的技巧。后来再开始准备已经是第二遍做这些题了,在那十几天里我每天练一套阅读和听力,主要是为了找一下手感。然后口语我是在某宝上找的陪练,作文我也是在上面找人批改,大致看看自己的水平,然后也上了一些线上的辅导课。拿我上外教课的经验来说,就是尽可能不要放弃,听得越多就能越来越理解,剑桥那几本书多刷几遍总是没错的,另外要坚持按照自己定的计划不断地练习。


《歌剧魅影》剧照

rent 音乐剧现场

当然,还有陪伴在我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在我自闭的时候释放善意的陌生人。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可以忍受我持续这么久情绪的跌宕起伏,一直都默默地支持我。也感谢愿意当我情绪垃圾桶的朋友和让我在孤独的时候感到温暖的陌生人,让我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