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二)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杨澄甫公所传太极拳十要,看似简单,但若澄甫公未公之于众,又有几人能体悟而得呢?

我们现在学拳很幸运,因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先辈们已留下丰厚的武学理论和实战经验,足以传承和弘扬。

但是,为什么当下难见高手?不是拳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不是拳不行的问题,而是练拳人不行的问题。不是拳不能实战的问题,而是练拳人没有练习实战的问题。不是拳史不可信的问题,而是自己不相信拳史的问题。

日前,我撰写了《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一)》,引起广泛关注,希望本文亦能于广大拳友以帮助。

要六:用意不用力

澄甫公言:太极拳论云:此拳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为何不用力却能长力?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

吾之体悟,和拳友分享。

之一。

拳是阴阳之体。看得见的拳架为阳,看不见的意、气、势等为阴,我常笼统称之为神意。只练拳架,只是练了一半的拳。必须把神意练好,才算完整的拳。练神意得须明理。

之二。

太极拳大家武禹襄先生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句话非常重要,需用太极思维来理解。

气宜鼓荡,为阳,以气催形,走出的是拳架,是发散形态。

神宜内敛,为阴,象形取意,走出的是拳意,是聚合形态。

一发散,一聚合,正好构成太极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双螺旋。

之三。

看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鑫先生书用的太极图。此图为来氏太极图。实际上,这是一个双螺旋立体图的平面透视图。

黑色缠丝,为阴,为合。白色缠丝,为阳,为开。黑白缠丝相合,就构成太极的一体双螺旋。此双螺旋之于太极拳,用法即是缠丝法,打法即是背丝扣。

来氏太极图中间的白圆点至为重要,就是我们所说的神意。孙禄堂先生所言的“当中一点子”,即是此义。

之四。

怎么练神意?

有意无意意想来氏太极图中间的白点。著名太极拳家魏树人先生,常以意想的蓝色小球练神意,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

意打,耗神,须少练。之于普通拳者,多练养法,少练打法。之于高层功夫的拳者,一般都知打法分阴打和阳打,阴打养人但伤人厉害,阳打耗人但伤人不重。只是阴打没有几人会用。

之五。

之于臂膊如绵裹铁,须松开双胯和双肩,形成龙脊,特别是真正松腰之后,才出现的一种现象。否则,怎么练都难。

之六。

之于是否长力,我时常用跑步来检验自己的气力的变化。

我认为,跑步的姿势也是一种拳架,因此跑步也是打拳,是快架。一口气跑不下五公里,若上拳击台,体力最多支撑一个回合。

要七:上下相随

澄甫公言: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按易理,上下相随就是“四象”的循环运行。“三才”断中,则“四象”不象、上下不随。怎样做到上下相随?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

一是,人体万向轴须松开,此处不松开,腿脚之相随都是“假相随”。

二是,肩胛骨和锁骨须松开,此处不松开,手臂之相随都是“假相随”。

三是,人体“三才”的中段,即大腿以上、脖子以下的部分,须松活,其中脊椎特别是腰部须松透。中断不活,则上下相随亦是“假相随”。

四是,拳者须自然形成虚领顶劲,否则四肢运行的双螺旋难以形成,则上下之相随亦是“假相随”。

要八:内外相合

澄甫公言: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

之于内外相合,吾之体悟如下:

之一。

太极拳,练得就是精气神三字。武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先生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静心站桩,静心行拳,是养神的关键所在。

之二。

澄甫公特别强调“精神能提得起”,做到这一点,须自然而然地形成虚领顶劲。没有虚领顶劲,自然也就没有神贯于顶。

之三。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自己行拳中慢慢体悟容易,但推手和实战中应用就难了。

架子关键是要打出力量。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澄甫公没有抖大杆子,没有打“活桩”,而是沿用现在的训练方法即更多地是站桩和练架子,他的实战功夫是否会一样呢?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要九:相连不断

澄甫公言: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又曰:“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

太极拳“运劲如抽丝”的功夫,实际上就是“四象”的生生不息运行。对此,我们不仅要知道,关键是灵活运用到拳架上。

怎么练出“四象”的生生不息?唯一的路径是走出双螺旋于一体的缠丝法拳架。

我举个例子,拳友就明白了。

见下图,轻握拳头,目视拳眼,然后旋转拳头。

拳之部位

第一步。内旋拳头。

内旋拳眼180度,手臂会自然伸出,最后拳轮向上,便转不动了。

若强行再转,关节就会受伤。为何?

从拳眼到拳轮,拳眼转了180度;从拳轮到拳眼,拳轮转了180度。两者结合,便是360度,即四象运行一周。

第二步。外旋拳头。

轻握拳头,目视拳眼,外旋拳眼,手臂就会自然卷曲。旋转度数的道理同第一步。

当身体松透后,手带身就出来了,双螺旋于一体的缠丝法就会慢慢上身。此时,拳者就会体悟出“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真意所在。

要十:动中求静

澄甫公言:“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怎么以太极思维来理解太极拳的“动中求静”,而不是“静中求静”?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

万物负阴而抱阳。动为阳,静为阴。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因此,我们要体悟太极拳的静,须动中求静,这也是反者道之动的太极思维。

但是,动中求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人的大脑是个很难控制的东西。虽然难,但还需坚持体悟。

比如,在喧嚣的环境里,有几人能打出独自一人在幽静环境里那种行拳的神安意定来?天人合一更难!实话实说,现在的我,是做不到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让我们以宋代诗人章粲的一句诗来思考“动中求静”和自勉吧——“动极必生静,慎哉柔道乘”。

(0)

相关推荐

  • 隐藏在“用意不用力”中的表达

    2012年夏天,我师兄老高买了两根大杆,送了我一根,搞笑的是,我当时根本端也端不起来,直到2013年我离开中国之前,那根大杆始终是个摆设.好在我也没打算靠拳头吃饭,也没计划混黑社会,自然也不会往心里去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一)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当下时节,正是春意盎然的光景.陆陆续续,和拳友们分享了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探讨颇为愉悦. 之于杨氏太极拳的传承,颇为见地的说法,即:杨露禅闯 ...

  • 松腰,为杨澄甫公太极拳十要之三。怎么练习...

    松腰,为杨澄甫公太极拳十要之三.怎么练习和体悟"命意源头在腰隙"? 澄甫公言: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 ...

  • 杨澄甫口授 | 太极拳十要说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太极拳十要说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 太极拳十要说一   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 ...

  • 杨澄甫秘传太极拳口诀十二则

    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眎人.所谓传子不傅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贤.以致屡屡失其真传.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备不测.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岂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尽 ...

  • 杨澄甫:太极拳练习谈与“十要”

    杨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字兆清,生于北京,与其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名家.继承了杨家拳.剑.刀.枪.大捋.散手.对刀.黏剑.粘枪及内功心法,技艺超群.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看到赚到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看到赚到!

    推荐阅读 :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 ...

  •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评析兼论《太极拳体用全书》|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杨兆清(1883-1936),又名庆保,字澄甫.杨禄禅之孙,杨健侯第三子.体格魁伟,性情和顺.少时习文,立志学"万人敌"本领.后继承家学,精通太极拳艺理.得祖.父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