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武汉“福尔摩斯”探案记,武汉剧院建在“棺材山”上
汉口“棺材山”在哪里?
2015年11月的一天, “汉网*人文武汉”论坛上,网友“兰台行走”发出一个帖子,题目是《汉口棺材山》,帖子上是一张照片,画面是一个高地,上面有几门火炮的影子。
棺材山炮兵阵地
汉口有个“棺材山”?确实难以置信。一众网友纷纷围观。
网友“汉皋书生”根据武汉军事史上的设防要地分布,指出:棺材山在葛店附近,为白浒山炮台的组成部分,属于鄂黄要塞区。
“兰台行走”回帖:现江汉路快走到江汉北路似乎有一块高地,依稀记得旁边有一个跟船舶、机械相关的单位在那里。
“汉皋书生”认为他说的地方就是原来的刘家花园,现在船舶广场过去是刘歆生的刘家花园,附近车站叫循礼门车站,武汉人都知道。其实老汉口堡垣的循礼门在中山大道民意四路口,离此约1.5公里。
网友“三阳里”则推理道:汉口铁路以北,几乎没有高地,哈是湖塘子。土堆叫墩子。再往远,张公堤里只有岱家山,和堤外的丰荷山了。就是有高地,也不可能建炮兵阵地滴。
网友“柏榴村”贴出两则地名录。一是黄陂地名录,其中有“棺材山”。二是江夏地名录,其中有“棺材石山”。
“兰台行走”回帖:没想到武汉辖区内也有两个“棺材山”。我发的这张图片到底是不是棺材山呢,请大家继续关注一下哦。
“汉皋书生”跟帖指出:黄陂棺材山在大余湾附近,与木兰山、木兰湖构成等边三角形。现在植被很好,当年应该更茂盛,不是光秃秃的样子。在这里设高炮阵地似乎很难想象。江夏棺材石山在金口附近,似乎也不会设过高炮阵地。葛店棺材山高炮阵地是白浒山炮台的四个阵地之一,互为犄角。
为了深入讨论,网友“兰台行走”又贴出一张图片,画面上是一个高地上停放着一些棺材。并且交待:此图片是网上拍卖的辛亥革命明信片。已见过几次,一直感兴趣具体是哪里。因以前的“印象”,加上炮台土堆的形状,故有本帖猜测。这个地方应该离武汉不远,很可能是诸位方家所说白浒山炮台之棺材山。但不能完全排除市内可能性,市内有近似地方,发张图片大家参详。我不知在哪里还曾见过一张有此炮台半截子的图片,当时文字说明也没点出这是哪里,所以印象不深。
棺材山
网友“徐东无海”贴出了很关键的文字资料:辛亥革命时,英国人丁格尔作为上海《大陆报》的记者就住在汉口,目睹了革命发生初期的种种情况。他利用特殊的身份,行走在汉口、上海和南京等地,周旋于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与起义最高领导人及清廷官吏都有过密切接触,探寻政治幕后的消息,报告了大量独家新闻。他撰写的《亲历中国革命:1911-1912——外国视角记录的辛亥革命》(英文)于1917年出版。网上可看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2011年中央编译出版社也出过该书。 书里有下面几处与棺材山有关的记载:
清军最大的火炮三门重型攻击炮中的一门被架在英租界背后的棺材山上。清军的炮兵可以从这个隐藏的地点安全地轰炸汉阳和武昌。革命军的大炮射程较近,还击的炮弹落在远离敌人阵地达半英里的英租界里面。
清军在租界背后,把三门大炮架在棺材山上——这是英租界后面的一座山丘。
克复汉阳之后,清军保持着他们强势的渡河炮队,把他们原本部署在棺材山上的火炮上移到铁路线上,该处距离歆生路对面约1/4英里。
租界后面的清军把炮口主要对准武昌,自然也就招引武昌的炮火,他们把目标对准棺材山的清军阵地时,落入租界内的炮弹多于落入租界外的炮弹。清军把炮口对准汉阳,也招引汉阳的炮火,炮弹很可能会落入租界的边界上。我粗略地估计,在那个星期内落入租界的炮弹有100多枚。还有另一个危险,在他们的侧翼攻击行动中,革命军会拼命地把炮弹射到位于棺材山的清军炮兵阵地上,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炮弹不是在租界边上爆炸,而是在租界里面爆炸。
“徐东无海”分析道,这个山现在肯定是不存在,那时本地人是不是叫棺材山也不好说。可能是洋人放棺材的地方,他们就顺便称之为棺材山。书里有地图,不能免费下载。若看看图,也许能查出清军当时的棺材山炮兵阵地的大致方位。
看到这个分析,“汉皋书生”马上予以肯定:感谢你提供的资料和所做的分析!
“花楼小董”跟帖指出:棺材山说简单一点,就是今黄石路正在拆除的那个菜场之处。那个年代,这里确是一土包,放过一些棺材……
“汉皋书生”肯定“花楼小董”的观点:此说与英国记者描述的方位十分吻合!看来“棺材山”并非地名,而是一种俗称。
“汉皋书生”进一步指出:此地地势较高,甚至高于老京广铁路,而刘家花园是低于铁路线的。此地拆迁已有两年多了。拆迁前,靠近铁路线的叫汇通北里,靠近铭新街有三个里份:鼎新里、昌业里和蔼吉里。两边分别为汇通路和黄石路。此地接近铁路边,辛亥时恐怕很荒凉,浮棺多是有可能的。
此时,“兰台行走”又贴出一幅英文地图的截图,
上面明确标出Coffin Hill(棺材山)在京汉铁路(今京汉大道)以北、Sin Sheng Road歆生路(今江汉北路)以东。
“汉皋书生”分析:如果今天正在拆迁的四个里份之高地为“棺材山”,那么炮台应该画在铁路内侧。铁路外侧即今武汉剧院,那里地势很低。再往罐子湖边,即今青少年宫和光荣村、干休所,地势更低。
今青少年宫和光荣村、干休所,连同渣家路,晚清时为渣家墩和渣家营房。清兵跑到铁路内侧的高地上架炮是最简单的办法。
这时网友“求实”贴出一幅1922年地图的截图,上面可以看出,京汉铁路外侧的刘家花园旁边有高地,对面京汉铁路内侧也是一小块高地。
对此,“汉皋书生”跟帖说,综合兰台行走和求实的地图,棺材山在京汉铁路线外侧,不在渣家墩,因为那里离英租界太远,外国记者说的距离很清楚。有点小问题,即现在汇通北里地势高,在京汉铁路线内侧,外侧是武汉剧院,但地势很低。我的猜想是,当年京汉铁路线两边均是高地,后来建武汉剧院时,棺材山太小,建不下一个剧院,所以干脆挖山平整出场地。请看,京汉大道黄石路口到汇通路口均有高台(甚至黄石路口往下延还有高台),而武汉剧院在凹处。“汉皋书生”还贴出了他2013年9月20日拍摄的京汉大道黄石路口和汇通路口的照片。
京汉大道汇通路口
“花楼小董”对此予以肯定:这个猜想应该是准确的。
“汉皋书生”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特地到实地进行踏勘,并将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告如下:
经过现场踏勘,我认为前面关于武汉剧院是建立在棺材山挖掉后平整出的土地上的猜想是正确的,并且“棺材山”的遗迹很明显。
武汉剧院背后的小广场,像个沉降广场,从京汉大道(原京汉铁路线)往下层层降低。武汉剧院背后、京汉大道上首的下坡路以及旁边的“断崖”陡墙;武汉剧院背后、京汉大道下首的下坡路以及旁边的“断崖”陡墙;武汉剧院与船舶广场(原刘家花园)之间的“棺材山”遗迹,它高出周围房屋约一层楼。
武汉剧院与轻轨循礼门车站之间的一小块空地
京汉大道另一侧,从汇通路口,到瑞祥路口,几百米长度,可以看到高出路面的四段高阶。
京汉大道内侧四段高阶之一的瑞祥路口高阶
综上所述,汉口“棺材山”原系一片小高地,修京汉铁路时挖了一部分使铁路线穿过,两边地势仍高于路基。
辛亥革命时,清军在此架炮,革命军从武昌或汉阳打来的炮弹有些落入了英租界。建造蔼吉里、鼎新里、昌业里和汇通北里时,削去了一些高度,留下了一段高阶。黄石路以下也是如此。建造武汉剧院和其后两边的宿舍楼时,挖掉的土方更多,但留下了一些坡道和“断崖”陡壁。京汉铁路外迁后,修筑了京汉大道,路基又升高了,但旁边的高阶仍留存下来。
“求实”随即贴出一幅1966年的地图截图,显示高程25米等高线在京汉铁路内侧,而高程22.5米的辅助半等高线正在武汉剧院门口。
这样,关于汉口棺材山的网上讨论,其地点基本坐实了——老京汉铁路线两侧,歆生路(今江汉路和江汉北路)至瑞祥路之间;原来的地形复原了——武汉剧院以及两边的宿舍楼的地基是下挖的。
至此,前后历时一个月的网上讨论告一段落。
钩沉三镇逸闻 讲述武汉往事
编辑:关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