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读旧篇
万学工 刘建林
2010年冯天瑜先生考察盘龙城遗址 刘建林摄
时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使我们面临一场生态危机,国人正奋起抗御。当此之际,阅读冯天瑜先生二三十年前的两部著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关于生态问题的论述,可以得到某些启示。
《中华文化史》书影
《中华文化史》上篇 文化生态 论择
——人类历史的创造、文化的构建,并非由少数圣贤的智力活动预先设计出来,而是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提供的若干可能性中,由众生的实践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文化史研究就必须从自然
—社会条件的剖析入手,探明作为文化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形态、自然前提、社会组织结构。这便是"文化生态"考察。
——人类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
——中国人关于人与环境相互关系有过卓越思想,也做过不少破坏生态平衡、逆天而行的蠢事。
《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书影
《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论择
——近代工业文明的主流观念是天人对抗:強力征服自然,掠夺资源,在物质财富剧增的同时,环境污染、道德滑坡⋯⋯。
——工业文明是一柄双刃剑,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患上"现代病",这便是为所欲为的人类自大症,急功近利、及时行乐的短视症。而现代人又具有空前强大的工具理性,在上述两症左右下,有可能严重毁坏生态环境,同时伤害人类自身。人类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工业文明的一个弊端,是人变得愈益自大,以至将自己创造的文化世界置于自然世界之上,将自然世界降低为可供掠取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自然的铁腕強劲地反击人类。
——疗治现代病须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双向互动关系,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追求"向"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协调发展"转化。
——必须限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无节度发展,将人类定位于自然之子、宇宙万物的一员,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神明。
——倡导"绿色意识":人类仿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有利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绿色营销"(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获得利润)、"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皆为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