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801—85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 燕乐,又叫 宴乐,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来由 西域 胡乐与民间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 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 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 隋代。宋人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 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 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 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 张志和、 韦应物、 白居易、 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 晚唐 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 晚唐词人 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 花间派”词人以 李煜、 冯延巳为代表的 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 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 风格、 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 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 唐诗、宋词”的说法。

目录:

卷十七:

801.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802.兰陵王·柳 (周邦彦)

803.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804.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纳兰容若)

805.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文征明)

806.踏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

807.望江南·三月暮 (吴文英)

808.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周邦彦)

809.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欧阳修)

810.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811.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秦观)

812.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813.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王安石)

814.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王国维)

815.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刘基)

816.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817.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施耐庵)

818.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吴文英)

819.尾犯·甲辰中秋 (吴文英)

820.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吴文英)

821.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天祥)

822.更漏子·送孙巨源 (苏轼)

823.浣溪沙·端午 (苏轼)

824.蝶恋花·侬是江南游冶子 (赵孟頫)

825.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 (周密)

826.塞鸿秋·爱他时似爱初生月 (元无名氏)

827.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纳兰容若)

828.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纳兰容若)

829.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牛希济)

830.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 (张孝祥)

831.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83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833.扫花游·西湖寒食 (吴文英)

834.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吴文英)

835.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836.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韩偓)

837.玉女摇仙佩·佳人 (柳永)

838.雪梅香·景萧索 (柳永)

839.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晏几道)

840.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

841.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842.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辛弃疾)

843.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苏轼)

844.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845.酒泉子·水碧风清 (顾敻)

846.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847.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 (纳兰容若)

848.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薛昭蕴)

849.喜迁莺·清明节 (薛昭蕴)

850.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冯延巳)

801.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时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时送给参寥的。

词作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此外,词中抒写出世的高想,表现人生空漠之感,却以豪迈的气势出之,使人惟觉其气象峥嵘,而毫无颓唐、消极之感。词人强调达观和“忘机”,使人感到的却是他对友情的无比珍重。苏轼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又执著于友情的个性,于此可见一斑。

802.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伎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803.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蝶恋花·早行》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作。此诗描述情人辞家早行的全过程。上片写别前,下片写别时、别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样的完美组合,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全词情节完整,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某些细节还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离别的痛苦和忧伤浸透全篇,言近而指远,词约而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受到赞誉。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804.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纳兰容若)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该词运用了渲染法和点染法。词的上片描写深秋远眺之景,下片写女子在屋内百无聊赖,俱表现了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全词亦情亦景,交织浑融,表达了词人对昔日情人的思念之情。

首词作于康熙年间。词人在重阳节到来之时,为了抒发对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词。

这首词在意象使用上主要采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对“秋”的渲染。不知何时,思念的人在远方传来消息说秋天会回到她的身边,于是秋就超出本身作为季节的含义,成为了相见的时间,成为期盼的季节。这词中首先是“拒霜”花开,然后“两行秋雁”,后更直接说“晚秋风景”、“黄花开”以及“近重阳”,这些都在刻意点染季节。可以说这首词是通过渲染秋来突出愁,要表达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达情感外,词中还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点染法,对“闲”进行了很好的点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凄凉,万事无心,百无聊赖,无尽空虚,尤其是“玉钗敲烛”一句,表现的何等空虚。词中通过渲染和点染的结合,表现出客观世界的“秋”以及浅层内心世界的“闲”,从而将深层次的“凄凉”表达出来。

著名汉学家、红学家吴世昌《词林新话》:“此必有相知名菊者为此词所属意,惜其本事已不可考。”

清代文学家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805.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文征明)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荫给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蒙眬,喃喃自语,情困意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妩媚多姿。

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荫给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蒙眬,喃喃自语,情困意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妩媚多姿。

806.踏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有一则记载,说:“晏元献公为京兆尹,辟张先为通判。新纳侍儿,公甚属意。先字子野,能为诗词,公雅重之。每张来,即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之词。其后王夫人浸不能容,公即出之。一日,子野至,公与之饮。子野作《碧牡丹》词,令营妓歌之,有云'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之句。公闻之怃然,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库中支钱若干,复取前所出侍儿。既来,夫人不复谁何也。”或许由于夫人的“不容”,或其它原因,晏殊有时也放出心爱的侍儿,而旋又悔之,所以会产生一些离愁别恨。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中写成的。

807.望江南·三月暮 (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所怀者谁已不可确考。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说:“甲辰暮春,姬去归苏州(自此以后,每逢清明寒食必有忆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触景故伤情也)。”认为这首词“有忆姬之意”。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则认为:“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两位先生推测可供研究参考,但都不尽然。细味本词所写时间为暮春,所写之地:杨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说,为梦窗伤悼杭州亡妾之作。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的艳情词,在名家的笔下以雅秀的笔意和绵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点都不显俗套,反而是曲曲传出了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微心理。

808.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周邦彦)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汴京求官,接到昔日相好的一位女子从外地寄来的信,因而回忆起当初分手时的情景,引发思念之情所作。

809.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欧阳修)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春之作。通过描写作者前后两年游赏颍州西湖春景的不同感受,形象地表现了他中年以后的放旷达观情怀。语言平白通俗,上片寥寥数句,把春光流逝,时光如飞的感觉明晰地表达出来。下片尽抒旷放之情。春光即逝,年华已老,但并不枉自感伤。

这首词作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春天(一说熙宁四年),此时作者已经退居颍州。之前曾多次赏游西湖,第一次欣赏西湖春景是在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初春时节,那年正月,他奉命由扬州移知颍州,“二月丙子至郡”,即去游西湖,“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这首词首句“尝爱西湖春色早”就是指这一次。他第二次游赏西湖春景是在第二年晚春。词中“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云云,指的就是第二次,时年四十四岁。

810.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著 通:着)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就在沦陷区的北方举起抗金义旗,为义军首领耿京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联络宋廷。后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五十骑,将张安国劫出金营,解送南宋的建康斩首。这时的辛弃疾,豪气干云。但入南宋后,由于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辱求和,主张抗金的辛弃疾不是沉沦下僚,就是被派往远离前线的后方去任职,不能发挥他抗金的志向与才能,最后还被废退家居,过着闲居生活达十八年之久。《西江月·遣兴》这首词,大概就是在他废退闲居时的作品。

811.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为崔徽写真的画师丘夏的姓名赖元稹之歌而传,画像的概貌因秦观此词而见,可以收入画史。

全词句句从图画着笔,既有对图画本身的描绘,也有对画中美人身世的同情。在艺术上,此词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出地展现了秦观博闻强记的才华和随手拈来无不妥帖的艺术功力,确实算得题画词中的佳作,颇富感染力。

这是一首题画词,关于创作时间,一种说法是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四月,秦观到徐州拜谒苏轼,题苏轼所藏崔徽半身像。另一种说法是约在元祐五(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作者居京期间。

唐代诗人元稹在《崔徽歌并序》里说,崔徽是河中府的歌妓,和一个临时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办公事的官员裴敬中相爱。两人恩情悃款,相处了数月,裴敬中公事办完返回,崔徽不能跟从他一起走,悒郁成疾。有一个叫丘夏的人擅长画像,崔徽就让丘夏给自己画了一幅肖像寄给裴敬中,说:“崔徽一旦没有画中人漂亮,就会为郎君而死。”不久之后就病重而死。这个故事很悲惨,很多文人都为之慨叹,著名戏曲《西厢记》其实就有这个故事的影子。秦观对崔徽这个痴情的女子显然也非常同情,除了这首词之外,他的《调笑令》十首里也有一首是咏崔徽的。

812.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公子佳人,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滕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冬,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被屡屡外放,此时在杭州已经任满三年。按宋代规矩,地方官三年一任,期满调任。苏轼在杭州任满三年,要转任密州太守,在离开京口的时候做了这首《醉落魄》,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813.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这是一首咏史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814.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王国维)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词人写失眠就不大喜欢直说,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王国维这首词,也采用了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此词撰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当时王国维在南通通州师范学校任教,因为生病,王国维精神有些恍惚,故词中写春夜的情怀,有着落寂的感觉。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背景也有不同说法。学者佛雏认为此词于1904 年至1905年间创作。而钱剑平认为此词创作于1905年。

815.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刘基)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燕语鸠鸣,蜂蝶带香,江绕夕阳,水满浮萍,轻絮舞风,一派初夏时的自然风光。末句点出麦熟,使人联想起收获的欢娱。

816.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满江红·赤壁怀古》写于1219年左右(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作者这时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城州外有赤壁矾,又名赤鼻矾,传说是三国战场,词人过此,也难免不发思古之念,故写了这篇赤壁怀古。

817.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施耐庵)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这首词是《水浒传》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中,浪子燕青在李师师处为宋徽宗皇帝所唱的一词作。

这首词的上片五句,描述的是一位远离家乡,天涯飘泊、沦落风尘的女子。她自从离开家以后,便从此与家里的亲戚友人断了联系,这种种的相思涌上心头令人伤心肠断。因为春天逝去而伤感,看见花而凋谢不禁落泪。又过了一个春天,她越发的显得憔悴瘦损了。

词下片五句,同样也是描述了一位女子。她所遇到的又是一个负心的郎君,轻易地就将她抛弃,给她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悔恨,后悔当初不该与他相识相爱。“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结句曲折含蓄,余韵悠长。

818.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吴文英)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上片开头“蝶粉”一句,状物拟人,盛赞蜡梅。言蜡梅花外黄而芯粉红,香气扑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国时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中庭”两句,写景寄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虽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墙角还残留着积雪,这也是点出了蜡梅开花的时令。几株蜡梅树悄立庭院,满树无叶而花,与赏花的词人一样显得清瘦无聊,真是失意人对苦命花,使词人顿生“同病相怜”之感。 下片写观花后的联想。“窗下”三句,言词人虽是站在远处窗下,但还是能闻到阵阵蜡梅花香扑鼻而来,仿佛感受到了春姑娘已从远方启程而来的信息。但是寺院的墙外却飘过来一阵阵似怨似泣的玉箫声,它好像是在哀叹着,眼前这满树的蜡梅,若经过一夜风雨吹打,就会落英缤纷,零落成泥了。这里是感叹“良辰美景”难以永留。

819.尾犯·甲辰中秋 (吴文英)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此词作于公元1244年中秋。甲辰年即公元1244年(南宋理宗淳祐四年),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当时词人四十五岁,尚在苏州。甲辰年是苏姬离去之年,苏姬去后五月为中秋,故有“影留人去”之语。

820.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吴文英)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绣。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旧相思、偏供闲昼。春澹情浓半中酒。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词人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有认为这首词即是创作于该时期的一首怀念虞姬妾的作品。也有人以为这是吴文英的一首普通闺怨词。

此首小令在艺术颇具特色:一、含蓄委婉以景托情,反复渲染,揭示主旨。开章描绘春景之美,用以反衬闺怨之情,后以帘幔塞压从正面衬托闺怨,进而以“倩东风,与吹透”表达闺情之渴望;下阕又以闲昼相思,情浓病酒来揭示“闺怨”,最后以玉容消损如清瘦梅花的比喻将闺怨写足。二、善于炼字。词语声调铿锵,色彩鲜明,景物描写富有主体感。如“春语莺迷翠柳”一句,写翠柳飘拂,黄莺婉转,不仅有声有色,动静交织,而且加上一个“迷”字,将黄莺拟人化了,有力地表达了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它起了诗眼的作用。又如“晴波远岫”二个词的修饰语为“晴”“远”二字,于是就将晴空如洗,水波荡漾,峰峦起伏,山青如黛的美好境界勾出。

821.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叛乱,张巡、许远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使江淮得一屏障,支援平叛战争。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遭贬,赴潮州任刺史,在潮州作出很多好事。韩愈曾撰写《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功烈事。后来潮州人感念韩愈,建书院、庙祀,并为张许建立祠庙,选址县东郊东山山麓。南宋时,文天祥驻兵潮阳,拜谒张许庙,因感而发,作此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达到很高境界。全词以议论立意,同抒情结体,既有具体形象之美,又有抽象之美。在抒情中蕴含从容娴雅和刚健之美。文中多用对句,句句整齐,笔笔精锐。情景交融,融景入情,极为优美。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评价得那样:“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复、公谨诸公之上。”其论甚为公允。

822.更漏子·送孙巨源 (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此词妙用典故,先以两汉二疏故事赞颂孙洙,又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抒发了作者自身的复杂心绪和深沉感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浑化天迹,大开大合,结构缜密。

此词为送别词,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月作者在楚州别孙洙(字巨源)时所作。在仕途上,作者与孙洙均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有着共同的政治遭遇。为了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二人皆乞外任。而此时,孙洙即将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诰,这自然会引起作者的思想波动。作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

823.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824.蝶恋花·侬是江南游冶子 (赵孟頫)

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据《元史列传》记载,赵孟頫虽为宋室贵胄,但生不逢时,在元出仕为官。虽说其官居一品,但作为宋室后裔而出仕元朝的他不仅要饱受故国之思,而且遭到官场同僚的排挤,因此作者想通过描写江南游子心境的小词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愁绪。

此词寄托的是一种“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思,同时也寓有一种年华虚度的伤感。词中叙事、写景、抒情交错而下,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天成,如自己出,因而饶有流动自然之美。

这首离别相思词,上片写游子游乐逍遥的神态,接着点出对情人的思念使他“愁万里”;过片忆起离别饯行,酒入愁肠,人已半醉;结句“一声催下相思泪”,把全词情感推向高潮,成为点题之笔。此词妙在写送别场面并未直接写情人,而只以男子口气道出,“扶上兰舟”一句告诉读者,送行的情人扶他上船,挥手而别,一时难忍相思泪。至此全词结束,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

825.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 (周密)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余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举白尽醉,继以浩歌。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此词上片前五句起笔写人间的清凉世界。吴兴自古以来号称“水晶宫”,多溪流湖泊,每到夏秋时节,十里荷花,满塘莲子,一派“水佩风裳无数”的景色。旧时船首画鹢以骇水神,故船也称为鹢。秋雨潇潇,洒在荷花丛中,清风习习,从白苹洲上吹来,词人的画舫在湖中荡漾,渐渐远去。转瞬间雨停风息,溪上寂静异常,四无人声。皎洁明月倒映于清澈明亮的小溪里,荷面浮动着夜露凝成的水珠。一个“点尘飞不到”的清绝境界!绝无俗世的喧器,也无世间悲欢喜怒种种情绪的困扰,心境可谓清澈。“逸兴横生,痛饮狂吟”的发泄此时变为一种宁静的怅想。于是天人合一,落想天外,引出上片的后五句:银河低垂横跨过夜空,遥想天上的牛郎织女,此刻正两地相思,盼望着七夕重逢,在天上世界里今夕何夕呢?

826.塞鸿秋·爱他时似爱初生月 (元无名氏)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逄似水底捞明月。

这是一首写别后相思的小令。全曲基本上是以“月”作为韵脚,处处写月,事事用月,通篇叙说议论,但不单调呆滞,因为在叙写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月的形态,不仅以实月为譬,还用了词牌中的月和成语之月为喻体,巧达其相思之情。曲词善于变化,巧于运用,使人感到意趣盎然。

827.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纳兰容若)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题画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西山秋爽图所画之景,斜晖脉脉,山林萧疏,绝顶之上,一孤僧悠然闲坐;下片写词人的感触,画中老僧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让他无限向往,他也希望能够摆脱尘累,去享受恬淡平静的时光。全词物我交融,情景相谐,用词清丽,有一种云淡风轻的静谧感。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应是词人题咏盛懋《西山秋爽图》而作。词人出身官宦之家,繁华生活早已让其厌倦,画中老僧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让其羡慕,固借此题画表达出来。这首词是其题画作品之一。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纳兰性德委实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还以恬静的笔调描绘佛寺的清幽,向往虚空寂灭的境界。……词里说'何日得投簪’,以践'布袜青鞋’之约,这也表明,他真希望有朝一日像画里入静的老僧那样,结庵于西山绝顶!享受着世外梵音。”

828.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纳兰容若)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这一首小令,寥寥三十余字,勾勒出一幅清寂寥落的画面。词人通过耳之所闻、心之所思、意之所感以及红阑独绕的无聊举止,描画出一幅孤独忧愁的图景,清楚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那种无法言语的孤寂心情。

夏天的月夜,满心愁事的词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起床又为时尚早,最是百无聊赖。而在这样的孤独无聊中,终究是来到了院中,看到在庭院中已经结了薄薄一层的霜,凉意袭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怀念自己的妻子卢氏。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戊《纳兰词笺注》:“此篇表达了相思孤寂的情怀。小词空灵自然,全用白描,景情俱到,篇末点旨。”

829.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牛希济)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凄凉之意,蕴含其中,深得咏史之体裁。

这首词咏湘妃之事。上片写黄陵庙前的自然景色,江水环绕,娇莺独语,满庭绿苔,阴云无事,飘浮绕山,紧扣一个“闲”字,境界确是“悠闲清静”。

下片转写到湘妃之事,但用的是曲笔暗写。“箫鼓”二句,是说湘灵已去,空留月娥照江天。“风流”一句,是凭吊湘灵的忠贞爱情。最后二句,借屈原美人香草之意,表现了人们应该要忠贞于爱情的思想。《栩庄漫记》评道:“'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可谓说得出,妙在语拙而情深。”

黄陵春庙:黄陵庙,在湘水之旁,为湘妃而立的庙宇。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水经注》:“湘水北径黄陵亭西。”韩愈《黄陵庙碑》:“湘水旁有庙曰黄庙,自前古立以祠尧之二女,舜之二妃者。”《通典》:“湘阴具有地名黄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又据《地理志》载:湖北宜昌县西,重岩叠起,山下有黄陵庙,三国时蜀汉所建。

830.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 (张孝祥)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此词以真挚的情感,倾诉了作者对侍妾的一往情深。词之上片实写作者怀人,下片设想侍妾怀己,这一结构,不仅使思念者与被思念者更加接近,相互映衬下情感的力度、深度愈大,而且虚实相间,增加了可读性。

全词抒情婉曲,笔法细腻。上下两阕互相辉映,扩大了词的感情容量。两阕之间以换头“重省”二字作为过渡,境界变化而意脉相连。词人善于捕捉典型的场景和心理感受,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感人至深。

徐伸有一名色艺冠绝的侍妾,但因妻室不容,徐伸被迫将她逐去。后来他作此词怀念侍妾,词中多用平日里侍妾所用的言语。

831.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83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833.扫花游·西湖寒食 (吴文英)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

《扫花游·西湖寒食》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用工笔细描之法,选择了几个主要镜头,概括了寒食节这天西湖时晴时雨的天气变化及游人的各种姿态。

全词概括出西湖寒食一日游中的天气变化及游人的各种姿态,为后人提供了古代风俗的一些写真材料。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此词咏调名本意,与词牌名实相符。

834.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吴文英)

醉云又兼醒雨,楚梦时来往。倦蜂刚著梨花、惹游荡。还作一段相思,冷波叶舞愁红,送人双桨。

暗凝想。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会稀投得轻分、顿惆怅。此去幽曲谁来,可怜残照西风,半妆楼上。

解蹀躞:词牌名。双调,七十五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七句四仄韵。

835.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可见吴见山必精于填词。

836.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韩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这首词构思精密细致。从头二句写误以为入睡,到三四句写发现未眠,是个转折。五六句进一步写未眠的样子及原因。末二句更进一步写失眠之苦。描写步步深入,女主人孤眠之难,相思之深,也层层揭示。写侍女的动作与女主人懒卸妆有内在因果关系,因为主人懒卸妆,才有侍女动妆奁。前后安排,很有逻辑性。这首词描写贵妇人既恃贵娇懒,又相思害羞的心理十分细致。选用偷、懒、羞等形容妇人这种心理,极为精确。末二句以写景作结,耐人品味。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匠心。

该词创作时间约为唐大中十四年至广明元年(860-880年)之间,词人韩偓在南唐皇帝唐昭宗下任兵部侍郎等职,专写女子裙裾脂粉之词供皇帝娱乐,该词收录于《尊前集》。

837.玉女摇仙佩·佳人 (柳永)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关。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双关 一作:双美)

此词题作“佳人”,叙写的对象是一美貌女子。

《玉女摇仙佩·佳人》这首词开篇即凌空飞来一句“飞琼伴侣,偶别珠官,未返神仙行缀”,凝神细思,原来是以“飞琼伴侣”喻指这位女子。仙女许飞琼曾为西王母“鼓震灵之簧”(《汉武内传》),作为她的女伴,这个女子自然也非同凡响了。更何况她是“偶别”仙宫,来到人间,再没有回到仙界去。如果说第一韵写了这位女子的超凡,下面的一韵则写了她的脱俗:随随便便地装束,寻寻常常地言语,便清丽过人,美艳超群。其超脱凡俗处,真不可以常人之心思之也。

人们常喜欢用名花喻美女,“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温庭筠《浣溪沙》其三),“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韦庄《女冠子》其二),“腰如纫柳脸如莲“(顾夐《荷叶杯》其七)……但柳永这首词“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几句,真是大畏唐突,尤见温存,又可悟翻旧为新之法。在词人的眼中,“奇葩艳卉”也不过是或红得浓重、或白得浅淡而已,哪里赶得上她如此多情,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艳娶质。词句明白如话却凭空出奇,突破了自古以名花喻美人的俗意。

838.雪梅香·景萧索 (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这是一首触景伤感,怀乡恋情之作。作者浪迹楚天,秋风萧瑟之时,登高望远,愁肠百转。

读者不禁感叹:若非亲感身受的真实思想感情,怎能写出如此披肝沥胆,情重意浓的词句!柳永终生落魄,怀才不遇,走马章台,混迹青楼,过着“诗酒风流”的日子,是封建时代的真正的浪子。从其《乐章集》中诸多诗词来看,他与妓女交好,不似那班轻薄子弟以玩弄女性为目的,而是极重感情,怜之,爱之,思之,念之,情深意笃,感人肺腑。这类作品不仅《雪梅香》一词,它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等等,不胜枚举。柳永的真情换来了同样的真情。他因写俚词被统治者排挤出上流社会,下层社会的人们,尤其是妓女们却喜爱他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南宋叶梦得语),就是明证。柳永生前家无余财,死后由几个妓女合资才得以入殓成葬,这当可以看作是对柳永真诚的报答吧!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此词为那一时期所著。

839.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这首词写怀人。表现作者对往日相逢的美好回忆和如今孤独相思的不堪。全词前后反衬,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宋代斗草之风,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时间上,宋代人斗草除在端午节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动,此诗为证。据说这还成了妇女游戏的专利品,这首诗词里对“斗草”的描写就和女性有关。

840.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841.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由作诗转为填词,到了辛弃疾时,则更进一步以词代文,表情达意,这首《永遇乐》,就是这一方面的成功之作。茂嘉,辛弃疾的族弟,因他在家中排行第十二。稼轩词中有两首送别茂嘉之作,一首《虞美人》,作于茂嘉远谪广西之时。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全词就像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842.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小令的上片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却能封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反动本质。它已为一群庸碌无能的投降派所把持,那些有志气、有才能的抗战志士却被排斥打击。这是南宋朝廷偏安政策的体现

小令的下片以“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作为起兴句,以“万一朝廷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这一反语作结,与词的上片相照应,揭露南宋朝廷打击抗战派的政策。

小令以李广喻自己,指出象李广这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对此,作者是极为忿慨的,但他却反话正说,不说自己的忿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843.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万顷风涛不记苏》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苏州,只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844.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作者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为为流放期间所写。这首词题记为“暮春别李公择”,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这是一首送别词。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

845.酒泉子·水碧风清 (顾敻)

水碧风清,入槛细香红藕腻。谢娘敛翠,恨无涯,小屏斜。

堪憎荡子不还家,谩留罗带结。帐深枕腻炷沉烟,负当年。

这首词写少妇独守空闺的情景。上片写她面对初秋景色,起了无边的恨意。下片写她恨丈夫久游不归,她见到当年他们表示爱情的罗带同心结,更感到对方辜负了他们当年的那番深情厚意。

846.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847.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 (纳兰容若)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了纳兰性德出使边塞的途中思乡之情,语近情遥,含思隽永,层层转折,逐次深入,深婉动人。

纳兰性德的这首《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具体写于何时,尚待考证,但是从内容来看,应当是词人在出行途中所写的思归之作。

该词转进层深,深婉动人。“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深秋季节,北雁南飞,排成行列,总是怨恨归去太迟。而大雁能够自由南飞,出使边塞的人却不能回家。“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马是瘦马,道路不是坦途,而是关山道,季节是萧瑟的秋天。词人这是在堆积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词的上片,前二句云秋深而北雁南飞,犹怨归迟,一层;雁可南归而人却难归,一层;后二句再翻进,人已难归,偏又逢瘦马关山,西风扑鬓,又为一层。词的下片明写愁思,一层;而偏于杳杏依依之日闻乌鸦之啼声,一层;最后抬头同望一轮明月,又将思乡情感推进一步,又一层。

该词手法向称巧妙,层层递进翻转,最后以月牵和,相思深处,婉转动人。

现代学者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这也是思妇之作。上片说,大雁匆促飞走,它们尚且埋怨南归太迟了,而离人却骑着瘦马,行走在关山道上。去年是古道西风瘦马,今年又是西风扑鬓。这几句,感情层层深入,而又流畅自然,有如清溪泻玉。”

中华书局编辑室编辑盛冬铃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思妇在'秋淡淡,月弯弯’时怀念征人,悬想'明朝匹马相思处,知隔千山与万山’;征人在'瘦马关山道’上怀念思妇,叉拟'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下面两阕《鹧鸪天》分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正好互相映衬;合而观之,更见经营之妙。”

848.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这首词是咏史词,借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充满悲凉、凄婉的凭吊气氛。

此词正如李冰若说:“伯主雄图,美人韵事,世异时移,都成陈迹。三句写尽无限苍凉感喟。此种深厚之笔,非飞卿辈所企及者。”(《栩庄漫记》)

849.喜迁莺·清明节 (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这首词是写举子得意的情景,只是写法与作者的另外二首《喜迁莺》有别。描绘了举子们于清明雨后,骑马踏青,花光映人,绿草如茵,写得较为清丽。正如汤显祖评说:“此首独脱套,觉腐气俱消。”

850.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②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此词上片写在游乐之地失去情侣以后,纵然娱乐也悲伤;下片先以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最后以景结情。词中运用反衬、比兴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之伤,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之感,具有民歌格调。全词情景相渗,构思新颖,风流蕴藉,雅淡自然,体现了冯词的特色。

冯延巳在南唐中主朝出任宰相,其时南唐外有后周侵犯,内部朝政日非。这首词虽然写的是伤春怨别之题材,但有人认为是对当时南唐朝政有所寄慨。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上片写“失却游春侣”、 “独自寻芳”之悲。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花前月下”,原为游春男女的聚会之地;而偏偏在这游乐之处,失却了游春之侣;花前诚然可乐,但独自一人,徘徊觅侣,则触景生情,适足添愁,甚而至于举目四顾,一片凄凉,大好春光,亦黯然失色。

“纵有笙亦断肠。”笙歌在游乐时最受欢迎,但无人相伴,则笙歌之声,适足令人生悲。“纵有”两字,从反面衬托失去之痛:笙歌散尽,固然使人因孤寂而断肠,但他却感到即使笙歌满耳,也仍然是愁肠欲断。

下片写因见蝶燕双双,兴起孤独之感。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自己失却游春之侣而影单形只,但闲步四望,只见彩蝶双双,飞舞林间;蒸儿对对,出入帘幕。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彩蝶、燕儿都成双做对,使他怎能再耐得住自己的孤独之感!“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斜照在绿树青苔之上的静景,正与上片的“满目悲凉”之句相拍合。

(0)

相关推荐

  • 九首《菩萨蛮》,李白、苏轼、辛弃疾都写过,你最喜欢哪一首

    <菩萨蛮>是词牌名,来源于唐代.大中年间,女蛮国入贡女子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珠宝,很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菩萨蛮>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牌名,从唐代李白开 ...

  • 李清照很“肉麻”的一首词,专门写来向丈夫撒娇?却成千古名作

    提起李清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6岁那年,她写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少女 ...

  • 豪放词以苏、辛为代表,那么婉约词以谁为代表?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是回答起来相当复杂. 从普遍看法来分,词牌就分成豪放派和婉约派.既然已知苏东坡.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那么剩下的所有名声显赫的词人,全都是婉约词的代表. 何为婉约?含蓄委婉即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1—5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51—10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101—15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151—20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201—25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251—30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301—35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351—400篇

    词是一种 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 燕乐,又叫 宴乐,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来由 西域 胡乐与民间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401—45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

  • 《中华词牌名家词选1500篇大全集》451—500篇

    宋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宋词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顶峰,与唐诗并称为双绝.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词是一种 音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