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
今晚的月亮很圆。
想起了小时候过八月十五。那时候并不觉得是个什么特殊的节日,没什么好吃的,月饼太甜,当然记得每次都会跑到山上去看月亮,也是凑热闹而已。一个院子里的小朋友都去,我岂有不去之理。那个时候没有说不的勇气。
后来离家上学,工作,开始'强说愁’,八月十五大概也成了一个借口。
现在尽量回归自然,月饼就是月饼,月亮就是月亮,没那么多内涵。爱吃不吃,爱看不看,管它的。(这是蕴的口头禅,拿来用一下)。
想起前一阵子一多年的朋友跟我越洋畅谈人生。在应付他的同时,心里感慨:有些情绪对现在的我是一种奢侈。
书归正传。这两天看金文,遇到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读研时选过一门课,主讲老师给我们布置过一个作业:选一名人研究一下他的成功之路。老师可谓用心良苦啊。我选的是Chomsky, 同宿舍一位选的是王国维,我还记得听她说过王国维的《生霸死霸考》。没想到几年以后我研究的东西离老乔越来越远,离王国维倒是近了许多。不知那女同学在干什么?天天在Chomsky 吗?
女同学讲生霸,死霸时我没注意听。那家伙也是个怪胎,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生活中也有若干不被我等俗辈理解之处。我记得她给我讲王国维的种种,同罗振玉的关系,还有最后的投湖自尽等等。我可是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想着她。当然,想的什么就不提了吧。
扯远了,回来。
在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开篇第一句通常纪录某一事件发生的事件:某年,某月,下面就是初吉,既生霸,既望和既死霸四选一,然后是某天。如: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唯六月既生霸,等等。王国维在《生霸死霸考》中提出了一个'四分说’'lunar-quarter theory’(我因为看的是英文,遂把他理论的英文翻译也附上)。简单地说,王把一个月分成四分,上面那四个词一个代表七八天,初吉就是一个月(阴历)开始的七八天,以此类推。王国维的那篇文章写于1923年,他是第一个对此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学者。后来当然还有其他若干学者提出的不同学说,比如刘启益的'定点说’'fixed-day theory’,就是上面的四个词不是代表一月的一段时间,而是具体的某一天。按照刘氏的说法,初吉是新月的第一天,既生霸是第二或第三天,既望是第十六或十七天,既死霸则是阴历月的最后一天。我看的这本书是Shaughessy 的。他在综述了各家观点以后,用两个简单的例子证明了王国维的说法更可信。所以他是这样用英文来表示这四个词的:
初吉:first auspiciousness
既生霸:after the growing brightness
既望:after the full moon
既死霸:after the dying brightness
说实话,如果不看英文翻译,就汉语本身来讲,这几个词真够让人纳闷的。我一开始看到那个霸字就蒙了半天,现代汉语中霸不是什么好词。再加上本人水平不高,联想力丰富,首先想到的是'霸王别姬’,还有那生死两字,倒也对路的很。
霸在这里的意思是月光的一半,生霸就是月光到了一半的时候继续向上生长,而死霸则是月光慢慢往下消失了。还有既字。一种解释是甲骨文中既字象人食毕调转回头之形,代表完成之意。望字我认为是个形声字。在甲骨文时期望字没有月,像人站直了远望之形,甲骨文中主要代表远望,监视之义,如常见的'望巩方’(巩方是商的敌人,根据甲骨刻辞记载,双方之间的战事频发.)。在金文早期,望字写法同甲骨文一致,虽然意思已经不一样了。我没有仔细考证过,但是怀疑这时的望字应属于假借,被借来代表满月之义。后来这个字加了一个月,使其意义更加明显。但是同其他类似汉字不同的是,望字所代表的其他意义如'远望’依然保存,而其原来的字形不被使用了。
(这里原来有两个甲骨文时期的汉字,打不上,不知原因)
我们现在用来记录日期的年月日方式可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当然这种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也不知道。)在商代,用干支纪录日期,60天一轮回,也有年和月的概念,但是彼时的概念同今天大不一样。甲骨刻辞常见套路是先纪录占卜之日,如甲子,壬寅等等。这种纪录方式让后人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而使用生霸死霸则是一大进步,青铜器上的生霸死霸纪录加上前面提到的月份和后面的日子,就是干支日,再参照历史上的有关记录,可以让今天的学者相对精确地得出所记录的时间。例如兮甲盘上的第一句是: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已考订兮甲盘属于宣王时期的。宣王在827BCE开始统治,那么这个五年就是823年,Shaughessy据此考证这里提到的时间就是公元前823年3月24日。精确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