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张伯伦和史鸿飞,能单场狂砍100分的,还有他们……

后厂村体工队

网易旗下体育专栏,用最严肃的态度,写有趣的体育故事~
98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962年3月2日,费城勇士以169-147击败纽约尼克斯,这场在宾夕法尼亚州偏远小镇举行的比赛还诞生了一个令后人望尘莫及的篮球记录,威尔特-张伯伦在这场比赛打满全场,总共63投36中,罚球线上也一反常态地投出32中28的准度,全场拿下100分。

虽然这场比赛没有任何影响资料,只有靠张伯伦手举100分纸片的照片和在场数据统计员的口述作证,但这不影响张伯伦的100分成为篮球世界里一座难以攀登的山峰。

张伯伦创下单场百分神迹的1961-62赛季,每支球队场均118.8分,恰好是有记录以来NBA场均得分最高的赛季。

经过篮球蛮荒时期的进攻狂潮,再到90年代到21世纪初10年的“防守赢得冠军”,今天的篮球世界似乎又返璞归真地回到快篮球时代,本赛季联盟球队的场均得分自1985-86赛季后,再一次回到110分。

尽管快篮球席卷而来,张伯伦的百分纪录还是屹立不倒,科比的81分足够震撼,布克的70分也令人眼前一亮,不过,张伯伦仍然在山巅傲视群雄。

甚至说,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篮球哲学和战术策略的推陈出新,NBA最高舞台球员之间的平均实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小。这也意味着,在篮球世界的最高舞台上,这种个人单场碾压狂砍百分可能是后无来者了。

单场拿下100分,某种程度上可看作绝对实力差距的证明。虽然这在NBA里已经难以实现,但在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的低级别比赛里,100分并非不可能,毕竟就像搏击比赛那样,不同重量级之间本就是不在同一水平线的较量,容易产生压倒性优势。

根据FIBA估计,全世界总共有4.5亿人打篮球,所以篮球运动并非只是NBA那几百个精英的专属运动。诞生单场百分的土壤也绝不止在NBA才有。

我不清楚一只无限活力的猴子日夜不停地敲键盘,是否真的能一字不差地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但在4.5亿的篮球人口基数下,单场100分的确不是某人的专利产品。

维基百科上有70次单场百分纪录的统计,除了张伯伦在NBA的那一场,其余32场出现在国际赛场上(其中包括彼得洛维奇在1985年10月5号在南斯拉夫国内联赛里砍下的112分,以及5天后巴比奇在同一个联赛里砍下的113分),7场出现在NCAA,26场出现高中,还有4场属于不正规或者业余比赛,其中张伯伦也在业余联赛里打出过一场百分纪录,收录在哈林篮球队的统计年鉴里。

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高个人单场篮球比赛得分纪录是272分,由一位来自瑞典斯托克霍姆的13岁男孩马特斯-维尔姆林创下。1974年2月5日,他在当地一场男子青年锦标赛里独揽272分,带队以272-0击败对手(你们看错,除了他那场比赛没人得分)。

但是,272分并非一个完全准确的数字,轮椅篮球运动员史蒂夫-古登伯格在国际篮联官网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这名13岁瑞典男孩“只”拿到232分,而不是吉尼斯认证的272分。

不论是232-0还是272-0,听起来都有些荒谬,就像古登伯格在文章里提到,他很怀疑“那场比赛的对手是不是虚构的”。

但不论如何,如果纪录属实,这名小男孩就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Reddit甚至有网友开玩笑的讨论,如果当时马特斯-维尔姆林能够继续钻研篮球,加入NBA,那么他可能会成为毫无争议的GOAT(历史最佳)。

很可惜,篮球世界并没有迎来这位可能的“统治者”,时马特斯-维尔姆林将天赋带到了商业世界。当年独揽272分的小男孩如今为北欧地区市值最高的金融集团DNB工作,2013-2015年期间甚至还在上海担任客户经理,2016年他回到斯托克霍姆担任北欧地区负责人以及瑞典区的CEO,现在在纽约分布担任副总裁,可谓成就不小。

马特斯-维尔姆林的领英页面

马特斯-维尔姆林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单场拿到过200分的球员,根据维基百科的收录,波兰的米格达尔斯基也曾达到过类似壮举。而波兰男孩的纪录看起来似乎比前者的更可信一些,2005年12月在一场波兰U14联赛里,米格达尔斯基所在球队以326-15击败对手,而他打完20分钟就已经拿到100分,完场时拿到227分。

在他创下227分的纪录后,当地媒体也开始给他描绘美好前景,米格达尔斯基的教练称他为自己45年执教生涯里没有遇到过的超级天才,Probasket波兰站的报道中写了这么一段话,“波兰国家队对其他对手从来没有优势,2009年波兰将举办欧锦赛,米格达尔斯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现状”。

2009年的波兰的确在本土举办的欧锦赛上小组突围,但可惜,米格达尔斯基的名字并不在阵容中,那时候效力于魔术的戈塔特,还有后来成为CBA名宿的兰佩才是当时的波兰队核心。

球迷对于米格达尔斯基的了解或许就止步于单场227分和他把加内特当作篮球偶像,互联网上鲜有他的讯息,eurobasket网站有一段关于他的资料,显示他成年后身高1米92,09-10赛季效力于波兰联赛球队普鲁斯科夫,是2014年的NBA落选秀。

2008年,《dime》杂志出了一篇名为《最伟大比赛》的文章,作者安德鲁-卡兹详细了总结了那些单场百分的伟大比赛,里面有张伯伦,有1941年拿到139分的8年级球员鲍勃-哈里森,有1984年前南地区联赛拿到112分的德拉赞-彼特罗维奇,也有前面提到的瑞典小男孩,但作者把封面题图留给了达胡安-瓦格纳。

达胡安-瓦格纳,这名新泽西卡姆登区篮球天才在2001年1月16日一场高中比赛拿到100分。他和前面提到的227分波兰新星不同,瓦格纳的确成为美国篮坛的未来之星,2002年他被克利夫兰骑士在第6顺位选中就是最好证明,甚至与2003年状元詹姆斯一同被视作骑士复兴的希望。

只不过,瓦格纳由于伤病和自身健康(他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未能兑现超强的得分天赋,只能在23岁就黯然退役。但他的儿子或许能接过火炬,小瓦格纳目前被三家权威选秀评分机构一致评为全美第一高中生,也是2023年状元的第一热门人选。

2012年11月20日,格林内尔大学的高中生杰克-泰勒单场拿下138分,这是NCAA有史以来的单场最高得分纪录。2013年11月17日,杰克-泰勒再次上演得分好戏,这次他面对对手拿下109分,而且在此之前,他刚刚打出单场71分。

你或许会惊讶,这些可怕的得分手,为什么却没有在NBA留下自己的传奇?其实正如前文所言,高水平的比赛,球员彼此差距不会大到足够让一个人虐菜砍100分,事实上NCAA出现的7次单场百分纪录,当事人大多数都不是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除了保罗-阿里津,其他人连NBA的门边都摸不到。

而且,就算是保罗-阿里津,他单场破百的时刻也并不是一场正式NCAA比赛,对手则是大专联赛球队,所以在这份不被承认的统计里,也只是纪录了阿里津拿了超过100分,甚至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百分英雄榜里除了男性,也有9位巾帼英雄,其中两人日后还入选了名人堂。

1982年1月26日,谢莉尔-米勒(雷吉-米勒的姐姐)在一场高中比赛里独揽105分,,而雷吉也直言小时候单挑根本打不过姐姐谢莉尔,所以这样一位令幼年NBA球星都俯首称臣的猛人,单场100分也不足为奇了。

1990年2月7日,另一位女球员丽萨-莱斯利复制了谢莉尔-米勒的单场百分壮举,而她的另一项光辉事迹是第一位在WNBA完成扣篮的人(2002年)。

所以,其实单场100分的纪录或许并没有那么稀奇,只要愿意,不管是什么水平的球员,只要条件合适体能够用,刷出100分都不算很难。

比如2011年5月,当时18岁的史鸿飞代表广东工业大学出战某体育品牌举办的业余青年联赛,全场投进51个三分球,暴砍157分。而谈到这场比赛,七十年代中国男篮国家队中锋罗安安就表示,“这样的比赛对于有实力打职业的球员来说不稀奇,主要还是水平差距过大,因为年轻球员里有努力的,也有不努力的,像史鸿飞这样刻苦训练投篮的球员,只要投顺了,一场球进40-50个三分不是没有可能”。

这无疑从侧面点出,这单场157分只是职业球员的“降维打击”,而史鸿飞本人也表示,“这只是场打着玩的比赛”。要知道,史鸿飞进入CBA迄今为止,本赛季才首次达到场均10分。

在普遍情况下,这些看起来极其夸张的单场100分甚至更高,究其原因在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尤其在低水平或者业余赛场上总是能出现实力上的“鸿沟”,就像前面提到的史鸿飞“通过努力训练,就能甩掉一帮人”的景象。

比如2020年11月16日,前CBA球员李青翔就在某业余比赛拿下100分,而他的队友总共只拿到17分。

在宝岛台湾,也有球员曾经完成过单场得分100+的纪录,1988年,周海容在一场比赛里独揽112分,而这场比赛实际上也只是当时的台湾岛内运动会的一场比赛,而他与史鸿飞单场得分破百的方式似乎也非常类似,周海容是个身高1米90的高射手(相对于当时中国台湾篮坛),那么在较低强度的比赛里手感发烫拿下112分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周海容在台湾篮坛虽有名望,但实力不算拔尖,据资料记载——“事实上在高手云集的台湾队里,周海容并没有惊人表现,虽然有外线投射能力,但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平”。

换句话说,在球员水准相近的食物链顶端,单场100分的难度就越大。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张伯伦拿下单场百分之后,NBA至今还没有出现过第二人。

也就是说,如果球迷要欣赏单场百分盛宴,最好还是到业余联赛里寻找吧,毕竟全世界有4.5亿人在不停地打篮球,不停在球场上组合配对,或许这种随机组合,就能在某个地方的某个社区创造出单场100分的表演。

后厂村体工队

网易旗下体育专栏,用最严肃的态度,写有趣的体育故事~
98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