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师讲解——读书与语文学习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宋杰老师,今天我们来讲讲语文学习和读书的关系。
很多家长朋友们问我:“宋老师,我家孩子想学好语文,读点什么书呢?”
也有很多同学问我:“宋老师,我想提高作文,应该读点什么书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一般是凌乱在风中,无言相对。
因为我知道,读书是一件无功无利的事情,它不牵扯名利、不牵扯地位、不牵扯贫富,不牵扯性别,读书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常态,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它和所有事物都无关,但却和所有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我们非要把学好语文和读书绑架在一起呢,难道你不学习语文就不读书了,难道你读了书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吗?
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今天就来谈谈读书的几个问题。有同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让我们考上一个好大学,最后功成名就。还有同学说,读书能让我们掌握知识,了解文化,改变我们的命运。还有同学说,读书可以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再用我们的头脑去赚更多的金钱。更有同学说,老师,作家三毛曾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我读书是想改变我的容颜,因为我长得太丑。其实,大家说的也没错,都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自身性,不过大家只是注重了读书的使用功能、和经济功能,而忽略了读书还有其社会功能、审美功能和修身育人的功能。
下面我们先听听著名作家是如何理解读书的。
著名作家肖复兴说:“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们再听听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怎么说: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宋老师把这些名家哲人读书的原因总结一下就是三个词:安放灵魂、赢得尊严和带来愉悦.
这些名家哲人对于读书的理解都有一个共性的理解,就是读书和功利无关,和经济无关,更和提高我们的考试成绩无关。
在这里,宋老师十分赞同他们的观点,的确这个世界和社会也许会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但是读书却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书不会拒绝你,书不会鄙视你,或许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会把最美好的东西沉淀到你的生命中。
宋老师个人认为,读书就像一艘“摆渡船”,可以从河的这头把我们送到河的那头,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去领略不一样的人生,即使在摆渡中,我们遇到了大风大浪,我们也可以从慌乱中找到生机,从逆风中学会从容。
再说白点,读书就是人生的伴,修真的心,不了的情。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朋友,有亲人,有别墅、有豪车,当然也可以有书香。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是提升自己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所以读书无需附加条件,无需牵扯功利,当你累了,倦了,烦了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沉淀下来,打开一页书,握紧手中的笔,饱蘸浓情,去嗅一嗅这书中字里行间的芳香。从近年来高考语文变化的趋势来说,读书显得尤为重要。17年高考语文卷面的总字数是8000字,18年语文卷面9000字,而19年高考语文字数接近10000字。如果19年高考语文卷面是10000字,我们换算一下,高考语文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150分钟)除去写作的50分钟时间,意味着100分钟内完成10000字的阅读与答题,一分钟过目文字100字左右,所以这个要求中还包含着阅读速度、阅读技巧、阅读规律和阅读思维的问题。不仅如此高考语文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范围广泛,题材多样,中外小说、报告新闻无处不在,甚至有些论述类文章已经具有了专业性和科技性,它们的内容涉及文艺、历史、科技、通讯、文化、哲学、医学、宗教等范畴。因此,对于读书少,不读书,缺乏阅读技巧和阅读思维的同学而言,未来高考语文或许是一场噩梦。但是又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那么读书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还涉及阅读书类、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的问题,只是随便拿一本书去读,就把语文学好了,那语文也太easy了。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或文章去阅读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我们读,这就像我们交朋友一样,不是我们所认识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高考作文的选材必须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因此,阅读名人的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把握历史、透析人性和深刻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所选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或深邃、或明晰、或犀利、或温润,感情真挚,耐人寻味,这体现在高考作文中便是“做老实人,说真情话”的宗旨。如周国平的《善良丰富高贵》、鲍鹏山的《寂寞圣哲》、毕淑敏《孝心无价》在高考备考时间内,要想多阅读,阅读好,就必须控制文章的篇幅。因此阅读所选书目,一般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这样更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和学有所获。好的文章,不仅好在思想性上,还要体现在词句、文采上。因此阅读所选文章要有一定的文采,这样同学们就能随时采撷优美的句子,点铁成金,用它的动听,写我的优美,使得文章焕发生机,突破等级。我们读书的时候虽不必焚香洗手,正冠危坐,但是从内心上要把它看做一次与别人的智慧与思想交流的一个过程,要有的放矢,而不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宋代的朱熹曾说: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是一种恭敬的态度,这是一种坚定的态度,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这也是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所以唯有态度端正了,我们的读书才有成效,才有收获。我们很多同学在读书时,带着耳机,听着音乐,口中吃着东西,摇头摆尾还抖着腿,手中转着笔,还总掉地下,试问这样的读书态度,他能收获些什么呢?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厚薄转化法,说白点就是: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同学们都知道,每本书的页码是固定的,怎么可能变厚变薄呢?其实它说的不是页码的变化,而是知识的理解、拓展、延伸和提炼的过程。比如我们在读书时,发现有一句话特别的棒,我们就把它记录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适用的论证主题,同时利用发散性思维将它联想拓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书变“厚”。而"把书读薄"则是我们经过变厚的过程后,我们再从繁多的内容中及时归纳、有效总结、精简提取,通过一些框架、文字等把繁琐的内容整理出来,本来很厚的一本书,这样一来就可以概括在几张纸上,这便是把书从"厚"读"薄"的过程。那么,是不是读了书,我们的作文就一定会写好呢?不一定,因为知识是死的,它需要人用慧眼发现他,并用思维和悟性将这些知识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第一种人读书虽然多,却分不清什么是沙,什么是金,趟着浑水漫无目的,最终是个穷鬼第二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能千淘万漉,沙里淘金,积累数年,便达小康第三种人读书亦不多,但随手翻翻,便能够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优为己用,瞬间巨富。比如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发现有两个词语很不错,锦衣华服和粉面丹唇,但是只是觉得他们好而已,只是把他们划了起来,可以却没有激活他,运用他,使之赋予主题,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而只是将他们划了起来而已。所以这两个词再好,他永远不属于你。锦衣华服和粉面丹唇,我们经过思考和分析,发现他们属于人的外在,而我们更要注重人的内心。比如说一个人的优雅并不是外在,而在内心。然后我们利用一套句群就可以成文了:优雅不是锦衣华服在身,也不是粉面丹唇于容,真正的优雅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在困境面前拥有一份从容不迫的风骨。我们这样一用,这两个词不仅归你所有,融入了你的词库,而且还具有了主题,使句子具有了人生的思考。同学们记住,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是提升自己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