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廷伟 | 老家

从上学到工作,都没有去过太远的地方。后来,为了上班方便,城里有了住处,但离农村的家也不过二三十里地,因此,我的生活里,没有故乡,只有老家。

周末闲着无聊,最好的去处,自然便是老家。

初冬的风,剥尽了陌头的绿色。门前的槐树和南墙后面的楸树,落下了最后一片叶子。一阵强劲的北风刮过,细小的枯枝连同落叶,争先恐后,竞相纷飞,最后都挤到了地边墙根,蜷卷成厚厚的一层,踩上去,咔嚓作响。只有几束菊花和月季,依稀还能看到本色,枯花紧抱枝头,随风摇曳,似乎很依恋昨日的美丽。

我拿了扫帚,提了柳条编织的箩筐,连续搬运数十次,才将一大堆树叶,挪进屋后的柴房里。和着脖颈上淌下的汗珠,衣领口散发着丝丝热气,这时才感觉到背上衣服贴身处一阵冰凉。

儿时跟着母亲扫树叶,却和今天有着不同的景致。每到深秋和初冬,天还未亮,睡梦中的我就会被母亲叫醒,带上工具,去扫树叶。那时的树,大都是生产队的,大集体的东西不能轻易去拿,而这树叶是可以扫回家的。等到天亮,已扫了几大堆,这种收获,只有勤快的人家才会有,由于年幼,我只能帮着母亲搬运。等到一年无叶可扫时,家中的柴窑已堆到了顶,做饭,烧炕,可以用大半个冬天。那时为了生计,是不知道累的,如今扫树叶更多的是为了给日趋臃肿的身体减减肥。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的家经常是“缺柴少食”。大概是那个年代,人们对“衣”本来就没有什么苛求,只要能蔽体就很满足了,我经常跟着父亲去拾柴,所拾的最多的无非是秋后耕地时犁头翻起的玉米茬,有时也有很小的谷茬和糜茬。牲口拉犁,速度很慢,一群小屁孩,手提大小不一的箩筐,叽叽喳喳,跟在犁把后面,不停地将捡起的玉米茬在筐边磕一下,抖掉上面的泥土,装进筐子,每装满一筐就提到地头的路边堆起来,等大人收工时一起运回家。刚耕过的地极其松软,每走一步,脚都会陷进很深,几个来回,土就填满了脚缝和鞋帮的空隙,憋得脚指头发疼。好在那时乡下人是不穿袜子的。

过年是最盼望的日子,除了能吃上好的之外,在雪地里跑大半晚上,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还能赚两口袋核桃枣儿和每人发给的一毛压岁钱。

老家虽然贫瘠,但它是我生命里的博物馆,是我少年时代免门票的游乐园。寒暑假里,除了帮父母干活,根据时令不同,灌黄鼠,掏鸟窝,光着身子在涝坝里耍水,提着鞋在麦茬地里捉蚂蚱,都是拿手活。生产队打碾场边上的三颗老杨树,树干被我和同伴们溜的精光,肚皮上划出了血道道,抓一把大路边干细的土,捺在上面,便平安无事了。如今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人人都会上网,却几乎无人能够上树了,这是人类进化中的悲哀。

人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年龄和角色的变化不断有新的内容。参加工作后,父母健在,老家到单位的那条路,又走了几十年。每到冬天,尘土飞扬,带着妻儿回到单位,就都变成了“出土文物”。然而那时心底的温暖,今天的人是怎么也体会不出来的。自行车上除了用我的大棉衣裹着的儿女,还有母亲在老家腌制的咸菜和亲手烙的馍。

我没有享用过上下学让人接送的待遇。但我每次出门时母亲都会站在门前的路口,目送着我离去,盼望着我归来。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参加工作,直到母亲去世,我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她期待的目光里。

过了大门对面的水泥路,是我家的承包地。我和妻子将它经营成了核桃园,并种了许多种类的蔬菜,年年丰收。除自己食用外,以送熟人、亲戚朋友为乐。菜地的东北角,父母亲就埋在那里。如今坟头的蒿草在寒风中瑟瑟作响,但这永远无法湮没我对老家的记忆。步入知天命之年,恍然间悟透了许多,读懂了许多。

现代文明催生的一系列产物,使人们离老家渐行渐远。冬季农闲时节,门前柴草垛的向阳处,已少了三三两两拉家常,侃大山,晒太阳,做针线活的男男女女。傍晚,村部前灯火通明,广场舞曲不绝于耳,热闹中却透出了老家别样的孤独和寂寞。

城市的浮躁和喧嚣,时不时会使人感到身心疲惫。每当这时,我就想到了老家。那里有甘甜的井水,惬意的热炕,庄稼的芳香和弥漫着泥土青草味的空气。

老家是一棵大树,它把年轮刻在了我的心头,我把它的每一片叶子珍藏在生命里。

(0)

相关推荐

  • 教师节︱送给母亲的礼物

    又到一年的教师节,看到那么多对教师的赞誉与崇敬,我的内心泛起一阵波澜.自从上学以来,我认识了很多老师,也感恩.寻找.探访过很多老师,唯独没把我的启蒙老师放到心上.今天想来,异常愧疚. 我的母亲赵秀贞, ...

  • 难忘儿时搂柴火

    (图片来自网络) 前些日子,回老家探亲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村头路旁.田尾地角甚至宅前屋后,到处是成堆的树叶.杂乱的枯草和收获后的庄稼秸秆.特别是那些秸秆,有的码垛整齐,有的存放凌乱,有的已 ...

  • 灶屋里的家教

    作者:王继怀 在大山深处的老家,乡亲们称厨房为灶屋.灶屋是山里人生活必备的地方,因此家家户户都有"灶屋". 有灶屋就有灶.山里人的灶大多是用黏性很强的黄泥巴垒成的,当然也有用水泥和 ...

  • 五月,致敬母亲

    五月的风温馨而烂漫,空气中夹带着绿的清香,花的芬芳.在这舒心惬意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最伟大的节日--母亲节.母亲是我们生命里最亲最重要的人,不光给予了我们生命,陪伴着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也总是将最好的无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诗】赵长春《故里三香》

    [阅读悦读·散文]赵长春<不打扰麦子的开花> 文/赵长春 [作者简介]赵长春,河南方城人.有作品入选年度文集,获过奖.出版有小说集<我的袁店河>散文集<我的望窗季节> ...

  • 【闫秀绒】母亲

    母    亲 看到有人写母亲,我也有一种写母亲的冲动.却总怕写不好,害怕词不达意,害怕言不由衷.不写吧,又觉我有点着实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还是情不自禁的提起了笔. 母亲从小生活在农村,没进过学堂, ...

  • 黎姿美容公司上市,丈夫马廷强股东,小叔马廷伟高管

    不是SPA也不是整容,一家守在香港的小美容中心 1月10日,息影八年的香港女明星黎姿在港交所敲钟,她的皮肤医学美容公司卓珈控股上市. 熟读娱乐八卦的各年龄层女性,大概都知道这家公司是黎姿的弟弟黎婴创立 ...

  • 画家左进伟工笔动物作品集萃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8-04-16 06:26:21

  • 【新时代书画代表人物·赵廷伟】作品展

    赵廷伟,别署天水墨人,广西百色靖西市人,1960年6月出生,1978年参军,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退伍后到乡政府工作,历任政府办秘书.党委宣传委员.副乡长.乡长.书记.县府办副主任 ...

  • 王廷伟:创新发展融入艺术文化作品中

    中国书画,历史悠久.种类众多.论说精到.法理高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书法,从发生.发展历经的千余年中,流派众多,技法多样,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学者提供丰富的遗产. 早期书画,一般以写字方式,用点线 ...

  • 「王廷伟」|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王廷伟,字巨卿,号游斋.受家庭熏陶自幼习书,后问教于著名书法家张杰三先生30年.书法专业先后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其书法.楹联.散文.广告语在国内外的征集中,获奖几十次.作品入 ...

  • 画家左进伟工笔绘画作品:与狼共舞

    文字说明: 作 者 介 绍 左进伟,回族,1957年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回族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辽河画院特聘画家.一级美术师.左进伟 ...

  • ​边缘人工智能,让智能世界离你更近|对话恩智浦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

    在2021年世界智能大会期间,李廷伟接受了科技行者专访,谈及了对技术热潮的思考,以及智能时代的取胜之道. 作者丨周雅 如果要判断下一波浪潮,恩智浦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博士认为是--边缘人工智能.如今我们 ...

  • 王廷伟的书法具有戏剧感和梦幻感 彰显活力与灵动【一点资讯】

    王廷伟艺术求知数十年,勤学苦练不辍,背靠着青岛的人文学科滋养,这些机会附加在一个勤奋而有领悟力的艺术学子身上,是可以产生化学变化的. 山东青岛人特有的扎实和勤奋,无论是创作艺术作品还是艺术境界高深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