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采银针一定是小米粒吗?这个白茶的冷知识,很多老茶友都不知道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现在已经进入五月,2021年春白茶正在陆续上新中。

村姑陈最近的生活,被“试新茶”占据了关键词。

2021春寿眉,2021生态牡丹王、2021荒野银针、2021白毫银针、2021清明白牡丹……

一款接一款的新茶,都在排着队,等着翻牌子。

能够同时坐拥多款新茶,是件幸福的事。

东坡写,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啊,试新茶,得抓紧时间。

楝花簌簌,栀子洁白的初夏,“且去试茶”,既悠闲,又不清闲。

因为试了茶,就得详细记录上喝茶品鉴。

且,在这个新茶大量上市的档口。

围绕着“试新茶”,茶友们的困惑问题如雪花般分来,消息框不停在提示。

比如,在提到白毫银针时。很多茶友以为,在白茶里所有的头采银针都应该是小米粒般大,随手一采,就是一大把。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2》

早春之际,春白茶刚开始采摘时,每一年最早登场的必然是头采银针。

彼时,茶树嫰梢,青翠初绽,芽头初露,含香含芳,白毫密生。

无数颗的茶芽,正在精神抖擞地,等待着采茶工的检阅。

有些芽头,生长得快一些,已经可以采摘,制作成白毫银针了。这是它们生长速度快,生命力旺盛,活力充沛的缘故。

而有些芽头,发育速度略迟缓一些,芽头要长得略短、略小一些,将它们采下制成茶,做出来的就是萌萌的,如小米粒般的银针。

还有些芽头,刚刚萌芽不久,还要再耐心等待几天,才能达到采摘标准。

由于茶树生长速度不一,芽头发育状态不同,这就导致了,采茶工们在采茶时,增加了工作难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采茶的茶农来说,一年里能够采到白毫银针的日子,并不多。

在可以采白毫银针的日子,时光特别宝贵。

趁着天气晴好时,他们一早就出来采茶,而到了中午饭点时,宁愿随意吃两口干粮,也不愿再折返回家吃饭,浪费时间。

有这回家吃饭的工夫,省下来的时间还能多采一、两斤银针呢!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刚开始采摘白毫银针时,采茶工们普遍都在“抢时间”,不愿意出现分毫浪费。

在遵循“十不采”的大前提下,忽略过细瘦的,还没完成发育的,不符合采茶标准的芽头,将茶树嫰梢上的新芽,一齐采下。

当然,这些头采的新芽里,既有小米粒般大小的米针,也有不少发育快一些的,芽头更长、更粗、个头更大的银针。

《3》

春白茶里,不是所有的头采银针,都是小米粒。

对于这一点,茶友们可别再混淆了。

“头采”二字,体现的是白毫银针的采茶时间。

何为头采?大家可以将其理解成,头一批、头一茬,母鸡妈妈的初产蛋那样。白茶里的头采银针,源自开春时头一拨采下的芽头。

因为养分丰富,蕴藏着茶树整整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能量。

在喝头采的银针时,你可以从茶味丰富、汤感稠润、毫香浓郁的茶汤里,喝出力量感!

因为产量少,只有头一拨采下来的才能算头采银针,随后继续采下来的银针,则失去了称为头采的资格。

在茶树第一批发芽时,早春的气温仍旧比较冷,采茶工们还需要穿着厚羽绒,带着手套,冒着料峭春寒去采下这些珍贵的芽头。

这样的气温条件下,茶树们大多还处于储存能量,抵抗寒冷,不愿意发芽的状态。

只有少数的茶树枝梢,因身强体壮,在漫长冬季时,拥有极强的掠夺资源的能力,储存下足够能量。

所以,甫一开春,它就一马当前,萌发出了一颗颗憨态可掬的新芽。

两大重磅概念加持下,让头采银针,迅速成了白茶界里的新晋网红,备受瞩目。

《4》

头采银针的个头,长得是不一致的。

红楼里,多情且花心的是贾二舍在偷娶尤二姐时,夸她,你长得真好看,比我那夜叉婆强多了。

被情人夸张美貌,是个女人都会高兴。

但二姐却垂泪,我虽标致,但无品行,究竟还是不标致的好。

娶妾娶色,买茶,很多茶友也是专挑外表来的。

比如许多茶友在买银针家族的成员时,像生态银针、抛荒银针、荒野银针、台地银针、头采银针等,清一色要求是要肥、要壮、芽头身材要高挑。

大约是按照唐朝女子的审美标准来挑白毫银针。

但这是个错误。

不管是荒野、抛荒、生态,还是头采、以及相对常见的台地银针,它们都不应该太肥、太壮、太高挑。

如果一颗茶芽,长得太肥太壮太着急,会让人误以为,它是做了微整形,打了丰脸针,外形并不自然。

再具体到头采银针,是它的是芽头,长度不一,大小不一,胖瘦不定。

有的肥胖粗壮。

有的细瘦短小。

有的修长高瘦……

为何,头采银针会出现,如此参差不齐的状态呢?

前文已经给过提示,头采银针是第一拨芽头,生长速度是不一的。

有的积蓄力量大,发出来的芽头就壮一些,个头大一些。有的还在蓄力阶段,生出来的芽头就细瘦些。

白茶里,头采银针的芽头,堪比是红楼里的十二金钗,莺莺燕燕,环肥燕瘦,各领风骚。

正是因为这点,当你在遇到一款头采银针时,要是生得十分匀称、长短适中、粗细均匀。

那么只能说明,它们并非真正的头采。

《5》

既然,不是所有的头采银针,都如小米粒般大小。

那么头采米针,究竟是怎么来的?

它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出在采茶时。

在一开始采茶时,就专门叮嘱采茶工,专挑米针来采。一提,一拨,芽头与树枝立即分离。

采了这颗,再寻找下一个目标,眼随手动,赶紧采下来另一颗米针。

但是这样做,效率不高。

一方面,不少茶农已经习惯了,一顺手,就将一颗粗壮饱满的银针芽头,采下来。

如果就让他们专挑米针来采,很难适应过来。

另一方面,春茶季时,可以采到白毫银针的日子不多,一寸春光一寸金。如此低效率的采茶,着实太浪费了。

为此,大多数的采茶工,很少会为了数量不多的米针,专门精挑细选式的采茶。

而是将米针、大针、胖的针、长的针,一齐统统采下,再一起送进厂里加工。

等到制出成品后,再请人负责挑茶。

由于,银针的芽头上,白毫密生。芽头和芽头之间,容易因为白毫而凑在一起。

如果是色选机来筛选,精度不高。

所以,在挑茶时,大部分仍旧是依靠人工。

将个头大一些的,长一些的银针挑出来,剩下来的就是萌萌的米针了。

但这个挑茶的过程,极费眼力。

要低着头,弯着腰,一挑就是小半天 ,人工方面的耗费成本很大。

所以,当茶友们在喝到一杯头采米针时,可要多珍惜好茶啊。

谁知杯中茶,粒粒皆辛苦!

《6》

茶叶来源自天然,而不是流水线产物。

要求每颗茶芽,横平竖直。

统统做到像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那般,一模一样。

这,本身就不合理。

头采银针的定义,大伙们可别忘了,它和特定的采茶时间有关。

从头到尾,在白茶圈里都没有强调,只有小米粒般大小的芽头才是头采银针。

这样的大乌龙,可别再弄错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