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博会 | 和谷:王益文化的优势

王益文化的优势

和 谷

20210510 西安艾美酒店

朋友们好!
我和大家聊一聊王益的文化优势。
我是土生土长的王益人,在王益生长到20岁的时候进城。然后,半个世纪过去了。走南闯北,现在又回到了田园。每一个人都有归田的梦想。所以我提前退休以后回到了老家,又重新体会这一块土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种发展与交融。
我试着从编年史的角度,讲一讲王益的文化优势在哪儿?王益几乎是和我们中华民族三五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行的,甚至是一个精彩的缩影。
就仰韶文化来说,我们在黄堡镇、王家河、高坪,随便到地头上农民扔的一些砖头瓦块里,你可以找到仰韶文化残存的瓦片。
到了秦代,我们站在孟姜塬上,放眼东方,每天太阳出来,老百姓叫那个地方叫笔架山,其实它叫将军山。也就是在秦统一中国的时候,秦始皇赐予开国将领王翦的一座最早的将军山。我登临了它,而且在人民日报也发过文章。
现在的秦人村落,我在五一节前通过网购订了一间房,680元可以优惠到300元,只剩了一小套。我在那里住了一个礼拜,为什么要住在那里呢?我翻一个沟一个小时,就到老家了,老母亲86岁,我才把她从城市里接回来。我就想体验一下这个地方。因为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和当地的一些文史专家进行挖掘,出了一套《孟姜女故里》丛书。孟姜女的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四大爱情之一。梁祝谁不知道?牛郎织女、白蛇传也都知道。孟姜女,也是有文化没文化的人都会认识这三个字,知道这三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到了唐代,杜甫从这里经过。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在这里写了一首诗《官清马骨高》,马都饿得骨头都高了,县古槐根出。后来由皮日休这么一个唐代的末代文人,把它写到县衙墙上。这也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官要清啊!

咱们再说耀瓷小镇。我是在那里上完小学到了中学,那里是一个古庙,其实也就是过去的窑神庙。七十年代时,中国的陶瓷专家来这里,在教师吃饭的一个石桌突然发现,呦!这是窑神庙碑啊!现在放在西安碑林,中国最早的唯一的。我们当时到河里边玩耍,脚经常都被那些瓷片刺伤了,其实那些瓷片都是唐代人留下来的,他们用瓷片来抠我们的脚心,让我们流血,让我们痛!

我当时参加一个耀州窑的会。让大家都填表,给起个什么名字?我记得我写的就是:丝路瓷都。丝绸之路上的瓷都啊!唐代的官窑啊!柴窑的发源地啊!上一次我和禚先生在一次直播里边也讲到,尽管洛阳那边有柴窑,有人说柴窑就是烧柴火的窑,谬也!五代的时候,从咱们耀州瓷这些工艺传到洛阳,然后到五代叫做柴荣这个皇帝,见到送来的贡器,然后说到这个天青色。什么叫天青色,雨后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天青色,才是耀瓷的正色。他叫柴荣,所以叫柴窑,当然也烧柴火也烧煤,但不是有些人说的点些柴火烧瓷器,无稽之谈。

耀州窑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么多年,在发展耀瓷小镇。我作为这个地方长大的人,记得在七十年代,这里是卫星城,三四万人。后来慢慢地都倒闭了,纺织啊,钢铁啊,什么制造业,现在就要把它转型成一个文化旅游景地。我曾在黄堡工业园区讲课,我说哪有工业啊?这是一块文化宝地啊!有关执政者采纳了我的意见,变成了这个耀州窑文化基地。李市长前两天到秦人村落,我们聊到,就是要把姜女故里和耀瓷小镇,把陈炉古镇无缝衔接起来,尤其和周围的现代农庄连成一片。要爱惜这一块土地,尽管他是旱原。
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游牧社会转变到农耕社会,才转变到现在的工业科技信息社会,也没多久啊!好多地荒了,那我们就种果树,孟姜塬的桃,那么一箱子卖100多块,一亩地产值一两万。我回来见到我五十多年前的同学,他多年来也就在那里种着几亩桃,一年收入几万元。他同时还写诗,我给他的诗集《农夫诗选》写的序。我说你是当代陶渊明啊,其实你不是,人家说我是,因为他没有出去做过官,一辈子就是农民。但他写的诗,比那些所谓拿着俸禄的那些人写的诗,要好得多!有些专家诗人,也可能人家说我也是吧,砖头的砖,不理解整个的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这么一种规律。
再说上世纪,我们的咸铜铁路修通,人们都说当时山西的生意人在那里开了水泥厂,还开了什么厂。我说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在西安事变之际,贺龙住在我们陈炉,这是红色文化呀!我们村都有党支部啊!国共合作抗日,因为日本人把山西占了,黄河这边才修了咸铜线,时在三九年到四零年。这一块地方是抗战后方基地啊!不仅是山西的生意人为发财到这里弄了工厂。刘志丹1934年把黄堡镇打下来,一批人跟着参加了红军。到了抗战的时候,贺龙到我家买过马,我家里一个长工跟着贺龙去了,后来当了将军,前年才去世,98岁,叫和凯归。像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也就是为铜川王益文化旅游创造了最厚实的基础。
再讲到建国以来,我们的铜川,我们的王益,王益就是过去的铜川,就是建国以来半个世纪的铜川。第一个国家五年计划,苏联专家帮我们,我从小都知道铜川矿务局那个楼是苏联专家住的。工人文化宫対面,铜川市委的楼就是现在王益区委的楼。王益就是铜川,就是记忆中的铜川。火车站,过去的北京知青一代,包括我们的领导人,都是上来下去在这里倒车的,都是在服务楼的窑洞里面,铺着麦草地舖留宿的。你说这个地方伟大不伟大?
现在看王益,火车站与工人文化宫的复修在完善。当初拆的时候,我们很心疼,我也在一定的传媒里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区长书记找我说,和老师,打住。我说我不再说了,但是我希望你们把它恢复地像你们承诺的,更好。当然,现在做到了。不破不立,老维持一个破烂的院子不行,但是要修旧如旧。
铜川这么一个煤城,它把大地的煤炭,大地的血液,交给了我们的大西北,一代铜川人奉献了他们的血汗。我最近才写完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延河》5期刊登了,然后要拍电影要出书,叫《寻找雷锋的蕉萍》。为什么要寻找雷锋的蕉萍,蕉萍下放到焦坪矿井下去挖煤,听这些工人们讲,党是妈,矿是家,听党话,建好家。然后他就变成“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现在你打开任何媒体,铺天盖地,就是这一句歌词。但这个业余诗人,实在了不起!我把他的档案全部看了,可能没有第二个人仔细看过。是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一个是他哥他叔都是国民党在台湾,再一个他自己在煤矿事故中受到了处分,生平坎坷,到了退休后才入党,就这么一个传奇的人。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铜川的老工人,建议铜川的市歌是什么呀?就这个!王益区歌是什么?就这个!建市六十年的时候,我和老头一块上台领奖,也作为六十年来对铜川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因为我写过铜川的张铁民市长。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时间到了,我就此打住。我也没有课件,我不是教授,随便说,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谢谢!
(和王玉圆根据讲演录音整理)

和 谷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