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片枸杞红 | 作者:黄博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久居喧嚣闹市,时常想起兵团老家的农家小院,想起房后那片枸杞红。 
赴疆那年,我家的房后还是一片荒地,为方便生活,爸妈挥汗如雨,拓荒种菜。为防止鸡挠狗刨,妈妈建议围上栅栏,爸爸却别出心裁,从田间渠畔挖来野生枸杞苗儿,围着菜地栽上做篱笆。  
土地贫瘠,菜长得又黄又小。无心插柳柳成荫。料想不到,枸杞苗却全部活了下来,菜园像穿着绿裙带,娇艳明媚。 
枸杞为滋补佳品,既可入药又可食用。春食嫩芽夏食花,秋食果实冬食根,其果最佳!于是,我天天盼望着枸杞开花结果,秋天,枸杞结出了火红的小果果,摘下鲜食,甜甜的,口感很好。红宝石般的果果招来了赴宴的鸟儿,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叫着,边吃边唱,自得其乐。  
几年间,大苗脚下生小苗,这群小精灵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密密匝匝向园子里蔓延,菜园子成为枸杞的乐园。 
炎炎夏日,风吹云动,光波在碧绿的叶子上跳跃,串串紫色的小花如一串串风铃。花儿谢了,枸杞枝儿挂满绿色的枣核儿一般的果实。经过阳光的洗礼,露水的浸润,小青果变黄、变红。枸杞果熟透了,果粒儿润润的,如珍珠,似玛瑙。 
秋日,兵团农人最忙,除了拾棉花,妈妈还要见缝扎针去摘枸杞果。摘下,晾干,冬天里炖鸡、炖兔、浸泡枸杞酒,自己吃不完,有时送给邻居,送给我要好的同学。野生枸杞真是大自然的恩赐! 
我并不喜欢吃枸杞,妈妈讲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行至北疆奎屯,忽见一少妇殴打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太婆,张骞大怒,上前问其何故?少妇曰:我在打我的孙女,因为她不吃这种果实,老得很快,你看,她才70岁,已经老成这个样子!张骞大吃一惊,问:什么东西竟有如此之神效?少妇说:你看,就是这漫山遍野的枸杞!张骞奇之,带些枸杞回到长安,并把此事告知汉武帝。汉武帝龙颜大悦,从此,枸杞成为贡品。 
我不知是资料记载还是妈妈杜撰,总之,我开始吃枸杞了。  
读高三那年,菜地已全成了枸杞的乐园,爸爸要砍掉枸杞,腾出地来种棉花,可妈妈不让。“任尔东西南北风”,枸杞依然泼辣辣地生,热闹闹地长。 
金秋时节,第二茬——也许是第三茬——红玛瑙般的果实又挂满枝条,红霞霞的一片,妈妈摘来枸杞果儿喂鸡,如此以来,鸡肉更好吃,鸡蛋更营养。行人都说从没见过如此旺盛的野生枸杞,是我家宅子上有地气!风水好!妈妈笑笑说:也许吧!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秋天,妈妈大病一场。当时我正在乌市维稳,为了不惊动我,一直没告诉我,后来从哥哥口中得知消息。下班之后,我匆匆乘车返乡,刚到村头,远远地看到妈妈站在那片挂满红红枸杞果的丛林边等我。  
妈妈很憔悴,我一阵心酸。
因为临时有紧急任务,我要出发,临出门,妈妈拿出一食品袋儿鲜红圆润的枸杞果递给我,说:“带上让你的同事也尝尝鲜,阴干了,你们泡茶喝,强身健体,好好执勤!”我知道,这是妈妈在我熟睡之后摘的。妈妈的手背有着一道道明显的枝条划痕。  
列车启动了,妈妈目送我远去。
故乡,枸杞小红果缀满枝头,密密匝匝,似珍珠,若玛瑙······
妈妈的爱就像那片枸杞红。

作者简介: 黄博,汉族,九零后,喜读写,偶尔有文字见至于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