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点点星光也能照亮世界
在南京,一位失独妈妈说:“我喜欢小雅,经常想念她,她就像我的亲闺女。小雅是一片轻柔的云,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只要有她在,我的世界就晴空万里。”小雅这个称呼,属于江苏南京和山东德州的一群失独妈妈。这位被她们视为亲生女儿的小雅,就是南京玄武鸡蛋壳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的创始人杨雅舒。
也许有人认为,杨雅舒出来做公益肯定是事业有成企业家或大明星。其实不然,10年间,她两度成为孤儿,曾经生活在黑暗之中。小雅出生在云南昭通大山里,小时候因家里太穷,父母在她年幼时就出去打工,从此再也没回来过。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父母也没写回来过书信,杳无音讯,就像一粒沙消失在了大海里,而小雅和孤儿没什么两样。从记事开始,小雅每天带上一点干粮,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那山路弯弯曲曲,永远走不完的感觉。2008年,年迈的爷爷病重,只好将小雅送到四川汶川映秀镇的一位远房亲戚家寄养。
可是好景不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大地震。在这场灾难中,11岁的小雅在惊惧中再次失去亲人。没了家,再次成为孤儿的小雅,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对她来说,比成为孤儿更可怕的,是那种孤惶无助的感觉。当时,小雅的境遇引起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后来,她和表姐被经年从事公益事业、素有“中国好人”之称的邵建波收养。现在,虽然小雅对邵建波亲热地称呼“老爹”,但是当初她可是很抵触这个“老爹”。
刚开始,邵建波做公益时,也经常把小雅带在身边,让她参与活动。然而,那时候的小雅既疑惑又委屈,心里对这个邵伯伯很有意见。她想,公益不是有钱人才做的事吗?难道被帮助的人不应该是我吗?为什么要我去帮不认识的人?邵建波笑着对她说:“不是有钱人才可以做公益的,虽然咱没有太多钱,但咱还有力气啊!如果咱能把好多有爱心的人聚拢在一起,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力量,就可以帮助很多人。”小雅似懂非懂,直到很久以后,她才意识到了自己的肤浅。
在南京生活的几年时间,有位失独妈妈朱阿姨,经常去小雅家去看她,带着水果、洗发水什么的,还像亲妈一样手把手地教她炒菜烧饭。许多爱心人士也都在不停地帮助她,她们的爱对小雅具有疗愈作用。渐渐地小雅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关爱自己。上高中时,她开始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给予她帮助的人。她利用课余时间,加入到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行列,到全国各地看望慰问老兵,尽一切所能为老兵解决生活实际困难。2014年,17岁的小雅创立了“杨雅舒公益工作室”,开始关注失独妈妈。
由于“老爹”的生意在山东德州,小雅每年都会到德州过假期。当地有一位失独妈妈张阿姨,总是叫她到家里去玩,小雅每年都去看望和陪伴张阿姨。有一年春节,张阿姨非要送给她一个包。等回到南京,小雅才发现包里面有个2000元的大红包。她赶紧打电话,可是张阿姨却说:“这红包就是我给你的。你现在也不容易,还没工作,又做公益。”张阿姨的举动,让她感受到“一种来自妈妈的感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从小受到别人帮助的小雅愿意用更多的爱心帮助别人。后来,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杨雅舒,更加关注失独妈妈这个特殊群体。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这个群体因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小雅放弃休息时间,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去陪这些叔叔阿姨们聊聊天、谈谈心,并组织公益活动,带她们出去旅游散心。
成为失独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的小雅,在陪伴的时候,她发现这些阿姨内心很孤独,害怕寂寞,渴望有人陪伴,而自己陪她们的时间很有限,于是她于2018年1月注册了“南京玄武鸡蛋壳公益服务促进中心”,搭建一个互联网公益慈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她说:“一个人的能量有限,当不了太阳和月亮,最多只是一颗小星星,然而,假如许多小星星汇聚在一起,我相信即使再微弱的光也一定能照亮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几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