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皮肤肿瘤--疤痕疙瘩
疤痕疙瘩是由于皮肤受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超出原有损害范围的病变。中医称
之为“肉龟疮”、“蟹足肿”、“锯痕疮”。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为金刃所伤,或水火烫伤,或疮疡疖肿感受
外邪,经治疗后余毒未净,气血不和,血瘀痰凝聚结而成.
西医认为本病是机体对多种皮肤损伤的超常结缔组织反应,发病与具有疤痕的先天
素质有关。
[辨病]
1 临床表现 本病常继发于皮肤各种创伤,如手术、烧伤、烫伤、外伤和疮疡疖肿
之后。好发于胸骨前区,其次为肩胛、四肢、面颈和头皮、外阴。皮损为红色隆起的结
缔组织斑块,大小不一,硬实或呈硬橡胶样,表面光滑无皮纹。常为条索、不规则或蟹
足状。损害渐扩大并超出原疤痕的范围。部分病人皮损有瘙痒或刺痛不适感。
2 诊断要点 根据有皮肤创伤或感染炎症以后局部出现超出原创口范围的结缔组
织斑块可确诊。
3 鉴别诊断 疤痕疙瘩与肥大性疤痕临床上早期很难区别,若几个月后增生性斑块
超出原创口范围并持久不消退,可诊断为疤痕疙瘩;若病变不超出原创口范围并在1年
或数年后逐渐消散形成萎缩性损害,此为肥大性疤痕。
[辨证]
1 瘀毒聚结证 疤痕块初起或时间不长,颜色较鲜红或紫红,质地坚硬,时有痒痛
不适,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
2 气虚血瘀证 疤痕疙瘩日久不消退,颜色淡红或暗红,质地韧实如硬橡胶样,无
痒痛.体弱肢倦,声低懒言,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治疗]
1 内治法 辨证论治.
1.1 瘀毒聚结证 治宜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丹皮
lOg,红花5g,生地黄20g,连翘12g,丹参20g,赤芍12g,水蛭12g,蒲公英15g,香
附15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
1.2 气虚血瘀证 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散结。方用归芪化瘀汤:当归尾12g,黄芪
20g,丹参20g,赤芍15g,三棱12g,莪术12g,党参15g,茜根12g,青皮10g,炙甘草
5g。每天1剂水煎服。
2 外治法
2。1 外洗 丹参30g,三棱20g,莪术30g,乌梅30g,五倍子30g,紫草30g,赤
芍30g,水煎成2000ml,微温外洗患处。
2。2 黑布药膏 黑醋2500g,五倍子860g,蜈蚣工0条,蜂蜜180g,制成黑色稠膏。
使用时先将患处用茶水擦洗干净,涂上黑膏药,然后贴上黑布,每日换药1次。
2.3 甘遂散 甘遂、芫花、白芷各等份研成细末备用.使用时加米醋调成糊状外敷
患处,每天换药工次。
2.4 疤痕软化膏 氧化锌、明胶、甘油各500g,制成膏。另用五倍子800g,蜈蚣
10条,冰片、樟脑各适量,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取药粉加入氧化锌膏中混匀外敷患处,3—
4天换药1次。
2。5 鸦胆子膏 鸦胆子30g,凡士林70g。将鸦胆子去壳,置乳钵中研成泥状,然
后加入凡士林拌匀,放置48小时后使用.用时将药膏直接涂于患处,注意不要触及正常
皮肤。第一次间隔48小时换药,以后可隔2—4天换药一次。
3 西医治疗
3.1 皮质激素类制剂局部注射 这是目前西医治疗疤痕疙瘩的常用方法,有一定的
疗效。常用的药物有确炎舒松A(Kenacor—A)、2.5%强的松龙混悬剂、2。5%醋酸氢化
考的松混悬液、1%去炎松混悬液等。使用方法是选用其中一种皮质激素制剂与1%普鲁
卡因以1:1比例混合,局部消毒后,在疤痕块的基底部及其疤痕内分点将药液注入。每
次注射总量根据疤痕斑块的大小而定,一般每次以不超过4ml为宜,每7—10天注射1
次,疤痕面积大者,可分次进行治疗.每个疤痕块经l一3次注射后,基本可变软缩小复
平.但应注意不能用药量过大和注射次数过频,否则易引起局部皮肤过度萎缩。
3.2 手术切除后局部注射皮质激素制剂或用放射治疗。
3.3 音频电疗 可部分或完全消除痒痛,疤痕不同程度变软、变平、缩小。详细方
法请参考上海杨国亮著《音频电疗》一书。
[预防与护理] .
有疤痕体质的人平时应尽量避免皮肤外伤和感染。有了疤痕疙瘩应避免抓搔、摩擦、
按压等不良刺激,不要轻易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手术切除后一定要配合局部注射皮
质激素或放射治疗。
(古籍选粹工
《中国医学大辞典》 肉龟疮:生于胸背两胁间,俨如龟形,头尾四足皆具,皮色不
红,高起二寸。
[现代研究]
1 中药药膏外用
1.1 黑布药膏是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的经验方。吴绍照等报告用黑布药
膏治疗疤痕疙瘩89例,结果显效率22。2%一41。17%,并认为涂药前加针刺或在药膏中
加适量麝香疗效更好。胡传揆和房文彬等也都报告用黑布药膏治疗烧伤疤痕取得较好
疗效。
1。2 卫莲群等报告用疤痕止痒软化膏治疗309例烧伤后的增生性疤痕,结果显效率
为75。4%。该药由五倍子、威灵仙、丹皮、泽兰、薄荷脑、冰片、樟脑、冬青油、二甲
基亚砜制成。
2 中药直流电导人
2。1 万日义用复方铜钱草制剂直流电导入法治疗疤痕疙瘩46例,结果痊愈13例,
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3例。处方为:铜钱草300g,紫草12g,煎煮3次取浓缩液
1000ml。使用方法:将电极绒布浸入药液中,取出放在患处,治疗电流成人0.05—
0;2mA/cm。,儿童0.02---,0.05mA/cm。,每次20分钟,每日工次,30次为l疗程。
2。2 郭伯英用30%复方五倍子浸剂(由五倍子、蜈蚣、红花、甘草等制成)直流电
导入治疗疤痕疙瘩78例亦收到满意效果。
3 中药超声透人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胥方元等用中药灭瘢膏超
声透入法随机对照治疗增生性疤痕37例,结果临床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4例,
临床治愈显效率为89.2,<。灭瘢膏组成:腊月羊脂1000g,丹参80g,五倍子120g,蜈
蚣30条,紫草60g,刺五加60g。治疗时先将患处以温水洗干净,取适量灭瘢膏作为超
声波耦合剂涂于疤痕表面,连续输出超声波,用接触移动法多处治疗,强度0。75—
1.75W/cm。,时间8—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l疗程.认为经强量超声的机械振荡
作用可使坚硬的疤痕结缔组织延长、变软,提高半透膜的渗透性,使药物直接进入疤痕
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灭瘢膏中丹参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G,一M期,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五倍子对组织蛋白有沉淀作用,能抑制纤维母细
胞增殖.
4 碘离子加火针治疗 朱渝红等采用碘离子导入加火针治疗疤痕疙瘩50例,结果
痊愈42例,好转8例。方法是用2%一5%碘化钾适量经水溶解后,倒入布垫浸渍,然后
放置疤痕疙瘩上面,大片疤痕疙瘩放正极,小片放负极,接通电源,通电10分钟,10天
为1个疗程。工个疗程后加用火针点刺患处.
[述评]
疤痕疙瘩的发生多与个体的疤痕体质有关,并且这种疤痕体质具有家族遗传性。中
医治疗疤痕疙瘩总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多内服外用相结合。夹热毒者佐
以清热解毒,伴气虚阴虚者,佐以益气养阴。近年采用的中药离子导入或超声透入为临
床治疗疤痕疙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西医用皮质激素类制剂局封治疗疤痕疙瘩
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亦有不良的副作用,部分女病人使用后会有月经不调;如果注射
剂量掌握不好,用量过度会引起局部永久性萎缩。
7 胥方元等.中药超声透入法防治疤痕增生,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3),79
8 朱渝红等.碘离子加火针治疗疤痕疙瘩5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5,(12);551
. 第2节 色素痣(黑子)
色素痣是黑色素细胞系统的良性肿瘤。中医称之为“黑子”。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色素痣主要是由于皮肤脉络失疏,肾中浊气瘀毒聚结皮肤所致.
西医认为构成色素痣的痣细胞既非正常组织应有成分,也非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它
可能来自黑色素细胞、神经鞘细胞或为胚胎黑色素母细胞的衍生。
(辨病} .
矍 临床表现 色素痣大多于儿童或青春期开始出现,亦有出生时就存在,可以说几
乎人人都有,数目多少不定。色素痣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大小形态和颜色不一,可
呈斑点状、丘疹状、疣状、息肉状或乳头状。小如针头大,大至兽皮样,覆盖大片皮肤。
颜色多为黑色,灰褐色或棕色,也可呈蓝色、紫色。妊娠时可由于激素影响而使色素痣
的颜色加深。
临床病理上将色素痣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交界痣可出现于任何年龄,
但常始于婴幼儿,好发于掌、跖和阴囊部,其他身体部位亦可见到,皮损多为平滑不高
出皮面.皮内痣除不发生于掌跖和生殖器部位外,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皮损多为高
出皮面呈半球形、疣状或乳头状,并可长毛.混合痣的外观形状介于交界痣和皮内痣之间。
2 色素痣恶变的临床特征 目前认为大多数良性色素痣不会发生恶变,只有极少数
出现下列表现时应引起高度注意:①色素痣短期内明显增大和颜色加深,表面潮湿或结
痂;②色素痣出现溃疡、出血和继发感染,局部皮温升高,发红痛疼或瘙痒,⑧色素痣
中出现硬结或有卫星状黑点形成;④毛痣的毛发突然脱落。
3 色素痣的病理表现 交界痣在表皮下部或直接邻近真皮处有痣细胞巢,上皮样痣
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内有大量色素。皮内痣其痣细胞巢或条索位于真皮不同深度,在痣
细胞巢和表皮之间有明显的正常区域。混合痣的病理变化同交界痣,但痣细胞巢呈索状
伸向真皮。
4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有色素的特征,病理检查有痣细胞的存在可确诊。
[治疗]
色素痣一般不需治疗。
发生在掌跖、腰围、腋窝、腹股沟、肩背、外阴等易受摩擦刺激部位的色素痣或发
生在颜面部位有碍美容的色素痣可考虑治疗;色素痣出现恶变征象时要及时治疗。治疗
的方法可采用CO2激光、手术切除、电灼、冷冻等。较小的色素痣可用中药五妙水仙膏、
水晶膏治疗。
[古籍选粹]
《诸病源候论》 面黑子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所生。
《外科正宗》 黑子,痣门也,此肾中浊气混滞于阳,阳气收束,结成黑子,坚而不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黑子,此证生于面部,形如霉点,小者如黍,大者如
豆,比皮肤高起一线,有自幼生者,亦有中年生者。由孙络之血,滞于卫气,阳气束结
而成.宜用银针挑破,以水晶膏点之,三四日结痂,其痣自落。
(述评)
色素痣属于中医古医籍所称“黑子”的范畴。但应注意的是现代医学的黑子病与中
医所称的黑子概念不同.现代医学的黑子又称雀斑样痣,是一种临床表现与色素痣极相
似但病理表现不同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第3节 皮肤血管瘤
皮肤血管瘤是一种由新生的血管所构成的良性皮肤脉管肿瘤,包括鲜红斑痣、毛细
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等。属于中医“血痣”、“红疵”、“血瘤”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气滞血瘀;或血热瘀阻,脉络壅滞所致。
西医认为皮肤血管瘤是胚胎期成血管组织畸形异常发育所形成的良性肿瘤。
[辨病]
1临床表现
1.1 鲜红斑痣 又名毛细血管扩张性痣、葡萄酒色痣、焰状痣.目前认为其发病机
制可能为毛细血管壁先天性薄弱扩张而成.临床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片,
不高出皮肤表面,压之易退色,无自觉症状,大小不一,小如指甲,大如手掌。常发生
于头颈部、面部和枕部,一般是出生时即有,皮损会随着人体长大而扩大,但发生于枕
部、额部及鼻梁部的鲜红斑痣大多可自行消退。
1.2 毛细血管瘤 又称单纯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皮损可在出生时即有,但大
多数是在出生后1—3个月才出现。面积大小不一,常为草莓状、分叶状隆起于皮肤表面,
质软,边界清楚,易被挤压退色,生长缓慢,有的可在数年内自行消退。
1.3 海绵状血管瘤 是一种发生在皮下层呈团块状质软的血管错构瘤。本病出生时
即有,亦可出生后才发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病变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皮下血管肿块,无
自觉症状,挤压可退缩,松开后又充血鼓起。体积大小不一,小者lcm左右,大者可达
10—20cm。皮肤血管瘤的出现常提示内脏有伴发血管瘤的可能。
1.4 混合型血管瘤 若两种类型血管瘤混合存在,称混合型皮肤血管瘤。
2 诊断要点 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不难,依据斑状、草莓状或海绵状血管扩大增
生性的皮损可确诊,而一些深在性的海绵状血管瘤需要在外科手术或活检时才能确诊。
[辨证]
1 血热瘀阻证 皮肤出现紫红色或鲜红色血管扩张性斑片;表面光滑或草莓状突
起,压之退色,出生时即有。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有瘀点,脉细数或涩滞.
2 气虚血瘀证 皮肤出现柔软海绵状肿块,皮色暗红或淡红色,压之退缩变平,松
之充血鼓起,不痛不痒。舌质淡暗,苔白,脉细弱。
[治疗]
1 内治法
1。1 血热瘀阻证 治宜凉血活血,化瘀消斑。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
花5g,生地黄20g,旱莲草20g,丹参15g,赤芍12g,紫草15g,茜根12g,鸡血藤20g,
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
1。2 气虚血瘀证 治宜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归芪活血汤:北芪20g,当归尾
12g,党参15g,炒丹皮12g,丹参15g,川芎lOg,茯苓15g,枳壳12g,青皮10g,炙甘
草5g.每天1剂水煎服。
2 外治法
2.1 五妙水仙膏 该药是江苏淮阴制药厂生产的具有腐蚀性作用的中药糊剂,适用
于治疗血管瘤中的鲜红斑痣和小的毛细血管。用法是将五妙水仙膏直接涂布于皮损上,直
至皮损周围皮肤潮红水肿时,擦去药物,用牙科砂轮磨除病变皮损。
2。2 七仙膏 用牙硝、明矾、青矾各150g,砒石、斑蝥各lOOg,食盐75g,水银150g,
凡士林适量配制成药膏。使用时将药膏直接涂布于皮损上,至皮损出现潮红、水肿、疼
痛时将药膏擦去。
2.3 及莪散 白及50g,莪术30g,黄药子20g,山慈姑lOg,重楼5g,紫硇砂2g,
五倍子5g,月石5g,青木香2g,雄黄5g,血竭3g,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散适量,
加入白酒和食醋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El 1次,7天为1疗程。
2。4 消痔灵硬化剂 五倍子0。25g,明矾4g,枸橼酸钠1.5g,低分子右旋糖酐lOml,
甘油lOml,三氯叔丁醇0。3g,蒸馏水加至lOOml,制成注射液灭菌备用。用法:局部常
规消毒后,取药液与l%普鲁卡因配成1:1溶液,吸入5~10ml注射器中,用5号细长
针头刺入瘤体,见回血后将药液慢慢注入,至整个瘤体高起为止。然后缓慢退针,至皮
肤处再注射少量药液。一般小瘤体每次注射混合液3~6ml。隔周后如瘤体尚未变硬萎缩,
可用药液2份配1%普鲁卡因1份再次注射。
3西医治疗
3。1 硬化剂 适用于小血管瘤,如用5%鱼肝油酸钠液0.1—0.5ml注射于血管瘤
底部,每1—2周注射1次,常需数次后才显效。
3.2 冷冻疗法 用液态氮喷射或直接接触法,依据瘤体大小选择适当的冷冻时间及
次数。
3.3 激光或电灼 对较小的血管瘤,可用CO2激光或电灼术治疗.
3.4 手术切除 适用于较大的血管瘤或内脏血管瘤。
3.5 放射疗法 可试用于鲜红斑痣。
[古籍选粹]
《外科正宗》 血瘤者,微紫微红,软硬间杂,皮肤隐隐缠如红丝,擦破流血,治当
养血凉血,抑火滋阴,安敛心神,调和血脉,芩连二母丸是也。
《外科证治全书》 血痣,初起红痣,渐积大如赤豆,触破则血出不止。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净 血痣,此证由肝经怒火,郁血而成。
(现代研究)
袁钟岱报告用五妙水仙膏治疗皮肤血管瘤103例(海绵状74例,鲜红斑痣工O例,草
莓型11例,混合型5例,外伤性血管瘤3例),结果疗效优(病变完全消失,皮肤色泽、
弹性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者)96例,占93。2%;良(病变完全消失,皮肤有色素
沉着或少量疤痕形成)6例,占5.8%;差(病变完全消失,皮肤有较厚的疤痕形成)1
例,占1%。认为五妙水仙膏治疗皮肤血管瘤副作用小,除不用麻醉时有不同程度的灼痛
外,无其他不适.但有特发性的疤痕形成.周高龙报告用七仙膏治疗各类血管瘤54例,
结果治愈70。3%,总有效率为86.9%。高鹏起、王天祥和顾伯康均报告用中药硬化剂消
痔灵注射液瘤体内局部注射治疗皮肤血管瘤,结果是对局限型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好,混
合型血管瘤疗效次之,对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无效。夏少农报告用黄芪30g,党参12g,
白芍12g,紫草9g,丹皮9g,蜀羊泉30g,木馒头30g,土茯苓30g,共治疗海绵状血管
瘤33例,结果痊愈2例(6%),显效工6例(48.5%),有效工。例(30。3%),无效5例
(15.2%)。
(述评)
临床上血管瘤分为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三型,治疗时应根据具体
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对各型血管瘤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应详辨
证候虚实而用之,虚证者宜益气活血、化瘀散结为主,实证者宜凉血活血、化瘀散结为主.
治疗血管瘤的外用中药多为具有腐蚀性作用的药物,使用时应根据血管瘤的类型、部
位、大小、深浅不同而用药.一般鲜红斑痣和毛细血管瘤可选用五妙水仙膏或七仙膏、及
莪散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可选用中药硬化剂注射治疗。目前西医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如
冷冻、硬化剂、放射治疗、外科手术和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及CO。激光、微波等,可根
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袁钟岱.五妙水仙膏治疗103例皮肤血管瘤.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18(4):220
2 周高龙.七仙膏治疗血管瘤。中医杂志,1986,27(5),55
3 高鹕起.消痔灵治疗血管瘤58例报告.陕西中医,1986,7(6):172
4 王天祥等.消痔灵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14
5 顾伯康。“775”注射液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0例报告.中医杂志,1982,23(n).843
6 夏少农.中医中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33例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6):15
第4节 血管角皮瘤
血管角皮瘤又称血管角化瘤,是一组血管角化增生性皮肤病,包括肢端型血管角皮
瘤、阴囊型血管角皮瘤、丘疹型血管角皮瘤、限界型血管角皮瘤和泛发型血管角皮瘤,其
中最后一型归屑于类脂质病。在中医学中尚没见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可参照“血瘤”和
“血痣”论治。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血管角皮瘤的产生或因血热溢于脉外,或因气血不和、血行不畅、瘀阻脉
络而成。
西医认为血管角皮瘤发病可能与先天性遗传因素、冻疮、冻伤或局部皮肤弹力纤维
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良,毛细血管过度扩张有关。
[辨病]
1 肢端型血管角皮瘤 又名冻疮样痣、疣状毛细血管扩张。常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女性多见。发病前常先有冻疮史。皮疹好发于指、趾的背面,一般对称分布,外观为针
头至粟米大的斑疹或丘疹,呈紫色或暗红色,表面粗糙角化,压之常有退色。亦有的表
现为2~8ram大小的结节,呈蓝红或灰色,表面角质增厚或毛细血管扩张,外伤后容易
出血。无自觉症状。
2 阴囊型血管角皮瘤 又名Fordyce血管角皮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的阴囊,
偶可见于女阴的阴唇。皮损初起为针头大的暗红或紫红色丘疹,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增
多。早期质软,后期质硬并有角化性疣状改变.散在分布或沿浅表静脉、阴囊皮纹排列
成线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损伤后易出血。
3 丘疹型血管角皮瘤 多发生于年轻或中年人,皮损为直径2~-.8mm大的鲜红色
或淡蓝色丘疹,质较硬,表面角质增厚,无自觉症状。
4 限界型血管角皮瘤 又名角化性血管瘤,临床上十分少见。常为出生时即有,好
发于双下肢小腿.皮损为大小不等的深红色至蓝黑色丘疹或结节,表面角化增厚呈疣状,
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辨证]
1 气血不和证 皮疹好发于四肢和趾指的背面,发病前常先有冻疮史,皮疹损伤后
易出血。胃纳差,冬天四肢不温.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细。
2 血热瘀阻证 皮疹多而紫红或鲜红,好发于青少年,体质壮实,口干口苦,大便
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
1 内治法 辨证论治。
1.1 气血不和证 治宜调和气血,化瘀通络。方用八珍汤加减:党参15g,黄芪20g,
当归尾lOg,川芎lOg,白芍15g,熟地15g,炒丹皮lOg,丹参15g,炙甘草5g。
1.2 血热瘀阻证 治宜清热凉血,化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
花5g,生地黄20g,旱莲草20g,丹参15g,赤芍12g,紫草15g,丹皮lOg,麦冬15g,
甘草5g。
2 外治法 对于一些小的血管角皮瘤可用五妙水仙膏、水晶膏等点涂治疗。
3 西医治疗 除泛发型血管角皮瘤外,西医多采用C02激光、冷冻、电灼、电解或
微波治疗。
(述评)
血管角皮瘤是一种良性的皮肤组织瘤性病变。在中医古医籍中虽没有专门的论述,但
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本病可归属于“血痣”和“血瘤”的范畴。近代的中医皮外科专著
和杂志也少有本病的论述和报道。本病临床上大多无需特殊治疗,需要治疗的话,也多
用外治法.
第5节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以来自周围神经束衣、外衣的神经膜细胞增生为主,伴有神经鞘细胞、
神经纤维增生的良性肿瘤。相当于中医古医籍中所称的“恶肉”、“气瘤”、“瘤赘”。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神经纤维瘤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秉赋不足,风邪寒邪凝阻肌肤,气滞痰
结血瘀搏结而成。
西医认为神经纤维瘤病是神经外胚层发育异常,导致周围神经多发性瘤样增生和神
经纤维中结缔组织增生,发病跟遗传有关。
[辨病]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单发局限性神经纤维瘤病和多发性神经性纤维瘤病.
单发性病变临床少见,而以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多见。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柔软的
神经纤维瘤、咖啡斑、腋下雀斑、青铜色皮肤、色素性毛发痣、贫血痣、骶部多毛症和
巨舌症等。其中位于真皮的神经纤维瘤为柔软皮肤色或淡红色的肿物,外观呈丘疹样、锥
形、半球形或带蒂乳头状,大的可重达数公斤或几十公斤,呈巨大悬垂袋状,不痛不痒。
当病变增大导致皮下淋巴水肿而使皮肤下垂如肉赘时,则称神经瘤性象皮病。临床检查
指压皮肤肿物时有空虚感,放松后又恢复原来病变外形。咖啡斑为褐黑色的色素沉着斑,
呈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其长轴常沿皮肤切线方向分布,大小不等。
据统计约有5%一10%的病人有I:1腔粘膜乳头瘤状损害或有巨舌症;芦0%病人可伴
有智力发育障碍,40%病人伴有神经系统病变。一般咖啡斑于出生时即有,而纤维软瘤
多于儿童时期出现,至成年时增加。
(辨证)
本病目前可分为气滞血瘀、风阻寒凝两型。
1 气滞血瘀证 皮肤肿物外突,触之如囊如袋,柔软不坚,不痛不痒。胁胀心烦,
易怒不寐。舌质暗红,脉弦或弦涩。
2 风阻寒凝证 皮肤柔软肿物呈丘疹状、锥状或半球形,压之空虚。恶风肢凉,大
便溏薄.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脉缓或细。
[治疗]
1 内治法 辨证论治。
1.1 气滞血瘀证 治宜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疏肝活血汤:柴胡15g,郁
金20g,赤芍15g,枳壳12g,香附20g,茯苓15g,丹参15g,丹皮12g,莪术12g,三
棱12g,甘草5g。
1.2 风阻寒凝证 治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方用祛风散寒化瘀汤:白蒺藜30g,防
风15g,僵蚕12g,白芥子12g,川芎12g,白术15g,白芍15g,党参15g,青皮12g,大
枣15g,鸡血藤20g,甘草3g。
2 外治法 对巨大皮肤神经纤维瘤有碍美观或影响功能活动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治疗.
[古籍选粹]
《诸病源候论》 恶肉者,身里忽有肉如小豆突出,细细长长如牛马乳,亦如鸡冠之
状,不痒不痛,久不治,长不已。皆春冬被恶风所伤,风入肌肉,结瘀血积而生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软而不坚,皮色正常,随喜怒消长,无寒无热者名气瘤。
《薛氏医案》 若劳伤肺气,腠理不密,外邪所搏而壅肿者,其自皮肤肿起,按之浮
软,名曰气瘤。
[现代研究]
北京赵炳南、张志礼主编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认为神经纤维瘤病多因先天素质
缺陷或劳伤肺气,腠理不密,外邪所搏,气血不和,阻滞经络而发于肌肤。治宜调和气
血、通经活络、软坚内消。选用活血逐瘀汤加减:丹参15g,鸡血藤30g,赤芍15g,红
花15g,厚朴lOg,橘红lOg,白芥子15g,橘络lOg,全丝瓜lOg,白僵蚕lOg,土贝母
lOg。武汉徐宜厚编著的《中医皮肤科诊疗学》认为神经纤维瘤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肺
气不宣,腠理不密,湿痰气郁,相互纠结,阻滞经络而发于肌肤。治疗分二型:湿痰型,
治宜理气化痰、活血散结,用温胆汤加减;气郁型,治宜调和气血、软坚内消,用活血
逐瘀汤加减治疗。